快好知 kuaihz

传承长征精神财富长征系列建设新理念

  

 

  2005年10月21日,一条题为《传播长征精神 发扬红军传统——本报“长征路·邮政情”报道活动启动》的消息出现在本报一版醒目位置,报道中特别提到有关领导“将印有‘《中国邮政报》长征路·邮政情——纪念红军长征报道活动’的红旗授予采访组领队,标志着活动正式启动”。

  从“军邮”开始,邮政人从上至下与红军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5年3月,时任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刘安东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从贵州赤水到四川最艰苦的“三州”地区,进行了一次调研,所经之处正是当年红军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征程。在追寻红军当年足迹的同时,刘安东希望广大邮政干部职工发扬红军精神和革命传统,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种种困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抓改革,共创邮政事业美好的明天。

  在各地邮政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长征路·邮政情”采访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2006年2月10日,在“与邮政同行——全国邮政新闻宣传中心成立六周年联谊活动”上,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正式接收了本报“长征路·邮政情”活动队旗,将其作为邮政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进行收藏和展出。还有一面队旗被珍藏在位于江西瑞金的全国邮政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的展馆中。队旗上带有采访组成员和长征路沿途活动参与者的签名,不但记录了此次采访的艰难跋涉历程,更见证了中西部邮政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征途——难得 难忘

  “看到这面红旗,真的感到很自豪,它让我想起了那次难得更难忘的采访。”2008年10月14日,本报记者宁国富走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在展馆中欣喜地发现了“长征路·邮政情”活动队旗。回忆起当年的采访经历,他显得有些激动:“那次采访不但时间长,而且路程也很艰辛,但每位参与者都感到很有意义。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西部地区邮政部门面对的极为艰苦的自然环境。比如从贵阳到黎坪,汽车要走12个小时山路,运邮成本相当高而且十分危险;在四川红原3000多米海拔处已经没有植被,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当地邮政收入极少,而普遍服务却不能间断。这些都让我们对邮政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深切的体会。”

  2005年,为响应中宣部号召,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结合行业实际做好宣传工作,本报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采访报道活动,“长征路·邮政情”就是系列活动的第一部分。这次活动采用分组接力的形式,从江西瑞金出发,经福建、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区),采访了数十个县(市)及长征路上的著名纪念地,最后到达陕西,历时两个多月。这也是本报创刊以来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采访活动。

  “能够参加那次采访第一个感受就是很荣幸、很幸运。”如今已调入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的王俐君,当时作为本报驻湖南记者站的专职记者参与了采访活动,她感慨地说,“能有这么一次追寻革命前辈足迹的机会,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得的,很可能人生中就是这么一次,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灵激荡。红军艰难的处境和惊人的执行力,是和平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怎么想象都不可能体会的,重走长征路让我感受到一种信念和人性的力量,思想受到了洗礼。”

  其实,当年参与“长征路·邮政情”采访活动的40多名本报记者、通讯员都十分珍惜这次采访机会。一路上,采访组边采访、边讨论、边写稿,尽管路途艰难,但每晚到达目的地后,不论多晚大家都会连夜赶写出稿件传回报社,保证了报道的及时、不间断见报。最终,本报共刊发了22篇报道和记者手记。可以说,这确实是一次穿越时空、横跨万里的体验采访,一次在红色之旅中对现代邮政的巡礼与检阅,一次弘扬并传播长征精神的光荣征程。

  反响——热烈 热诚

  缘于对采访活动的投入和珍惜,采访组成员将对长征精神的由衷景仰、对沿路邮政部门发展成果的无比欣喜倾注于笔端。一篇篇饱含激情的报道引发了各地邮政职工的关注与讨论。

  为增强读者的参与性和编读间的互动性,本报在推出实地采访报道的同时启动了读报有奖竞猜和“长征路上的故事”征文等活动。特别是在实地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又于2006年8月29日推出了《长征话题》大讨论,引领读者一同穿越时空,触摸红军长征壮举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信念”、“执行力”、“群众路线”,探讨它们对邮政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由于有前期大规模的报道和互动打下的读者基础,《长征话题》大讨论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响应,上百篇激情洋溢的稿件汇聚到了编辑部。从来稿中可以看出,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不仅缘于对历尽千难万险完成长征这一人类壮举的红军的敬佩,更是出于对邮政事业的深切热爱。

  湖南长沙局张合明——“中国邮政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在面对种种困难时有一种越是困难越是向前的坚定信念作为精神脊梁……‘家报’组织开展这样一次对信念的大讨论活动,就是一种极好的宣传形式。”

  湖南怀化局吴安文——“时值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以弘扬长征精神为课题在邮政职工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犹如给久旱的禾苗送上雨露,再好不过了。”

  江苏东台吴春雨——“中国邮政作为全程全网的企业,更需要长征中的服务精神,不是盲从而是一种坚决的态度以及对行动充满信心的表现。”

  这些闪耀着理性光芒的语言都来自一位位普通的邮政职工,都是热诚、平实、发自肺腑的。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回顾,广大邮政职工对企业的执行力建设有了新的理解。

  讨论结束后,本报紧接着推出的“读长征报道,游红色圣地”知识竞赛,更是受到了全国邮政职工的欢迎,共回收有效答卷上万份。竞赛优胜者在2006年11月8日记者节那天与本报编辑、记者一起登上了井冈山,为本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意义——深远 深刻

  “长征,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恢宏的乐章。红军在长征中体现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丢弃。中国邮政发展改革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为了激励广大邮政干部职工继承和弘扬长征中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为邮政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报特别策划推出……”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本报长征报道活动策划案时,红军无往不胜的强大执行力仍让人激情澎湃。

  2006年在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国家邮政局党组中心组特别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网执行力,更加积极地迎接改革、推进改革,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网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邮政全网的执行力达成了共识。随后,各地邮政迅速行动,结合实际总结当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狠抓对各项工作的落实。2007年,在邮政完成政企分开、开始公司化运营的第一年,大部分省(区、市)邮政公司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收入预算计划,是近年来邮政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最为均衡协调、规模效益最好的一年。可见,在邮政体制改革中,近年来不断强化的执行力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确保了邮政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

  由于全网执行力的进一步增强,邮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提升在2008年得到了全面集中的体现。从战胜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再到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乃至承办奥博会,邮政的网络实力、服务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邮政人的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更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红军精神的光辉在邮政人的思想深处不断闪耀,在强调发展与效率的今天,它们已经转化为对企业执行力建设、对全网利益的科学认识。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工作会上,刘安东总结了四点对邮政改革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其中之一就是“必须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力求全网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要求大家“必须时刻以全网为重,本单位、本企业的局部利益一定要服从邮政的整体利益”,并强调要坚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全网的凝聚力,提高全网的执行力,确保全网同步协调、政令畅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征  长征词条  传承  传承词条  理念  理念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财富  财富词条  
精神

 中亭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亭(巴轩亭)原属凌云县辖地,1935年划属凤山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