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抢救雷锋遗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

 

  核心提示:中国革命时间较长,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这些遗产都非常珍贵,有条件的前提下,都要尽量地去抢救,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可以背叛,所以我们应该下力气去抢救这些革命的遗产。

  作者简介:蔡德成,1955年生人,中国名人工作委员会(中华名人协会)主席团副主席, 榜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网网网络总裁,此次“探访雷锋生前同班战友”活动的发起人与采访人。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工作了20年。

  此次探访,在这紧张和感动中匆匆过去了。但对我们一行四人的一生所产生的确是少有的震撼。就是负责本次探访摄影的老记者隋峰茂同志,虽然他已是68岁的人了,又是《人民画报》社的资深摄影记者,在媒体从业一辈子了,他经历过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采访活动,但这次探访对他的触动也还是非常之大。几天的长途跋涉他觉得很值,自己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对雷锋雷锋的战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探访组的共同感受是,雷锋精神在他同班的七位老战友的身上有着很好的延续和发展,是我们研究和弘扬雷锋精神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雷锋精神在这几位老同志、老革命、老战友的身上,得到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不同凡响的发扬和光大,他们不仅是雷锋成长的见证人,而且是雷锋精神的打造者,是雷锋精神发展的创造者。他们与雷锋一起塑造了雷锋精神,他们沿着雷锋成长的道路继续着雷锋的未竟事业,延续并发展着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雷锋精神雷锋班、雷锋连、雷锋团,是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生长在我们民族文化大树之上的绚烂花朵。作为雷锋的同班战友,他们的思想和品质更直接、更多地与雷锋精神融入在了一起。雷锋成为全军、全国学习的模范,并不是在他牺牲之后的事,在他生前,就已经是了,《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雷锋的事迹均做过大篇幅的报道,雷锋在火车上就能被列车员认出他是雷锋,给雷锋的信件,上面没写地址,只写着雷锋两个字,邮局就可以准确地邮递到雷锋的手中。可见雷锋当时的知名度有多高了。就在那时,这七位老战士就是与雷锋朝夕相处的战友了,雷锋的所作所为,雷锋思想和雷锋的行为在熏陶着他们,学习雷锋,他们是最早的行动者,雷锋当时的行为,他们是参与者,雷锋不是孤独的,当时的先进思想和先进行为得到了他们及雷锋所在连、营、团的一致认可和积极支持。没有这个红色集体的肥沃土壤,雷锋这棵树苗就很难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几个就是伴随雷锋精神之花的绿叶。

  探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七位老同志,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岗位工作和生活,但都始终如一地实践着雷锋精神,发展着雷锋精神,丰富着雷锋精神。他们不但在学雷锋、传播雷锋精神,而且在做着雷锋式的好人,在完成着雷锋的未竟事业,在发展着雷锋精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活着的雷锋,他们真真切切不愧为是雷锋的同班战友!在他们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雷锋的群体,看到了雷锋精神正在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成一种社会风尚,成为和谐社会的和谐音符。

  他们在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又发展了雷锋精神,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雷锋形象:周述明、庞春学、于泉洋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塑造了一个个雷锋式的管理者形象,他们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过私利,退休后,他们住着普通的住宅,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们还在为宣传、实践、创新雷锋精神而操劳和奔波;乔安山、张兴吉塑造了一个个和谐社会的雷锋形象,他们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向全社会传送雷锋精神,化解公与私、得与失、成与败等人生矛盾,帮助无数的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得失观、苦乐观,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了毕生的努力;田生绵、艾綦福塑造了一个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式的雷锋形象,他们不居功、不骄傲、不张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甘愿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不向国家伸手,没给社会添麻烦,天大的困难都自己抗着,塑造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生活强者的雷锋形象……我们的探访太短暂了,我们的挖掘太浅薄了,我们的视野太狭窄了。可以断定的是,他们的思想极为深邃,他们的经验极为丰富,他们的行为极为高大……他们就是活着的雷锋,他们就是发展了的时代雷锋的典型人物,是值得我们探究、反思、归纳和总结的雷锋时代精神的“标本”,他们是我们抢救雷锋遗产的“活化石”。

  雷锋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解放军这个革命群体优秀思想、优良品质、优良作风的集大成,是中华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后产生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之花,它代表了获得解放的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风貌、新精神

  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

  雷锋的人生是短暂的,雷锋牺牲时只有22岁。雷锋用他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为我们树立了做社会主义新人的光辉榜样。但试想一下,假如雷锋活到今天,他的形象、思想、人格会定位在什么高度呢?应该毫不犹豫地回答,他的人格一定更加的完美,他的形象一定更加的高大,他的影响一定更具号召力!应该说,一次意外的事故,夺去了雷锋年轻的生命,使他书写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笔墨终止了,这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不幸。可喜的是,探访中我们看到,雷锋虽然不在了,雷锋精神并没有因为雷锋的牺牲而停止发展,他的战友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自己各自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在继续着雷锋的事业,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着雷锋精神。是他们使雷锋精神获得了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使雷锋精神成为不断发展着的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这种发展不仅在雷锋的同班战友那里有强烈的表现,在我们接触到的雷锋同连战友来綦恩那里,也看到了这种可贵的行为,雷锋的战友们集体地“接过雷锋的枪”,把雷锋的未竟事业较好地推向前进了。在我们此次探访中,了解到抚顺的“雷家人”,辽阳的“雷锋战友报告团”等用雷锋精神组织起来的公益组织,他们都是在雷锋精神的跑道上的接力者,在这些接力人员中,雷锋战友们在不断地培养着新生力量,使“雷家人”的外延不断地扩大,雷锋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发展。对雷锋精神的发展,做得最多的还是我们的党和军队,雷锋牺牲后,党和国家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这就为雷锋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词条  雷锋  雷锋词条  抢救  抢救词条  遗产  遗产词条  任务  任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