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缅怀先烈去延安饮“幸福”,吃蜜桃

 

   意念里存在很久了,要去延安

    到达目的地时,太阳还没有出来,灰蒙蒙的天空,整个延安城似乎还没有苏醒。在启明星陨落的地方,隐约泛起微弱的白光,气流中涌动着铅色的尘埃,沿着两条行迹围成一弧发亮的圆周。这时,东边地平线才缓缓露出人们常见的鱼肚白,像一叶白色的帆船,在天水一角游荡。

    我站在这奇妙的天体下,一种生命的直觉超过了舌、身、耳和眼睛的捕捉。大自然把众多的色素和宁馨交织在一起,在黑夜和黎明交替时,许多进程被简化掉,空气清净极了,峰峦像刚刚出浴,丰腴而又健美。山脉蜿蜒起伏,沟壑堑壁,曲幽雄浑,绝然是一幅壁画彩塑。

    据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延安成为名闻中外,光照史册的革命纪念地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中央红军历经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预定的目标——陕北根据地,在吴起旗(今吴起县)与西北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革命的中心,由江西转向陕北。

    一九三七年元月,党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驻延安,从此,这个多少世纪以来,默默无闻的山城,便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指挥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司令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几万支火把高高照,延安成了太阳城。”

    的确,那时候,延安是茫茫黑夜的红星,数九寒冬的太阳,紧紧吸引着全国亿万人的心!

    今年,我们在延安的土地上行走,处处可以看到革命先辈斗争的足迹,处处都有珍贵的富有历史价值的纪念地。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解放后,都按原来的面目整修一新;中央党校、民族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女子大学,还有解放日报社、新华电台等等这些革命旧址,有些保留得非常完整,有的已经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无法修复,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或者光秃秃的山峁。但是它们仍然是一座座丰碑,永远向人们诉说着那一页光辉灿烂的历史!

抗大校歌的歌词这样写道: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

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

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承担

...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这里吃陕北小米,饮延河流水,把自己锻炼成无比坚强的革命战士。正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终于,用钢铁般的双臂,支撑起新中国的大厦。

    如果说,古代传说中的肤施,是为了纪念清凉山上,舍身救生的尸毗王,那么今天这个美丽的名字就应该奉献给拯救中国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奉献给为了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远比传说中的尸毗王更崇高更伟大。

    也许这才是这个古老山城的真正价值才是这个庄严神圣称号的真正含义吧。

 

    绚烂的历史画册

    一九三八年深冬,日寇的飞机对凤凰山麓狂轰乱炸之后,党中央移居杨家岭。毛主席在这里住了五年,党中央机关驻了将近十年,周恩来、朱德都在这里住过。

    杨家岭位于延河的北岸,沟口正对着潺潺东流的延水。关于杨家岭的得名,传说很多。有人说,古代这个庄子出了一名状元,姓杨,有人说,宋代的杨家将戍边时曾在这里扎营,沟口的平地上,有一座大古墓,立有石人、石牛、石马,那是杨家将的后代但自从党中央、毛主席搬到这里以后,杨家岭就刻写下无数光辉灿烂的革命篇章。

    如果可以把凤凰山、王家坪、枣园这样一些革命纪念地,比喻为革命历史画册的画,那么,杨家岭所包含的画面,是最丰富最绚烂的。提起她,人们不得不想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代表会议;不能不想起对中国革命文艺有重大意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能不想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不能不想起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在中华民族危难的关头,杨家岭是扭转乾坤的心脏。

    跨进杨家岭沟口的中共中央机关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苍松环保,依山伫立,这就是中央大礼堂。它是在一九四二年,国民党对边区封锁最厉害的时候,边区军民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建造的。这座穹窿式的建筑,体现了艰苦朴素、壮观大方的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现在礼堂内部是按照七大会场的原貌布置的。会场两边二十四面党旗,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已经走过了二十四年,插党旗的“V”字木座,是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党旗和木座连接起来,意思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二十四年,是胜利的二十四年。主席台上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和后面的标语“同心同德”相互辉映,是号召全党一心一意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一九四四年十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的全体干部。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担负着光荣的任务,你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密切联系群众,以极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完成任务。”又说:“我们大家要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是松树的本领,,一种是柳树的本领。松树冬夏常青,不怕刮风下雪,严寒之中也巍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一到春天枝长叶茂,随风飘扬,十分可爱,柳树有灵性;二者缺一不可。”,毛泽东的亲切教导给了大家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正是这种松树和柳树的精神,延安曾哺育大批坚强优秀的干部,他们像种子一样,洒遍全国各地。

    幸福渠水长又长

    枣园,在延安几个革命旧址中风光最美的地方,而夏天,又是枣园一年四季最美的时候。沿着西川的公路,向城西北方向行走十五里,就可以望见枣园了。

    我们走在黑色的沥青路面上,抬头遥望,两边的山峦缓慢向后移动,川道显得异常开阔和平坦。望不到边际的田野上,一派浓厚的秋意,迎面扑来,叫人心旷神怡。

    延园,是中央机关和领袖们在枣园的驻地。一进大门,梨树满院,清香扑鼻。我们在这里参观访问,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上午。最后我们来到了幸福渠上。

    没来延安之前,早听说,枣园有条幸福渠,幸福渠里流淌着幸福水。石方砌起的渠道里,流水翻滚着,穿过延园向庄稼奔流而去。在大生产运动中,是毛主席和枣园周围五个村庄的群众代表,一块商量,把大家组织起来,修一条水渠。枣园川里虽然靠河不远,又不缺平地,但这些土地大都够不着河水,难以灌溉。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帮群众筹划了一条水渠,号召大家合伙来修。这是枣园乡群众日夜盼望的事,破土动工的那一天,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了,住在枣园的中央机关的干部、部队、学生都打着红旗,扛着工具来了。不到四个月,一条十里长渠修成了。放水那天,一渠两岸挤满了大人小孩,比过节还有热闹。村里有个年纪最大的赵老汉,也拄着拐杖来到渠边,弯下腰用双手捧起一鞠水,象孩子般兴奋地喊道:“这是一条咱们修的幸福渠呵!”从此,幸福渠的名字传遍天下,它滋润着枣园一千多亩的土地,也滋润着枣园人民的心。

    任弼时的旧居,就在幸福渠畔。任弼时当时在延安,是中共中央处书记之一。在整风运动高干会上,任弼时作了《关于几个问题的意见》的报告,对陕北党的历史问题作了说明。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党政军民工作,在克服困难、发展经济和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加强边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中,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任弼时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里联系,他经常利用外出散步的机会,找农民朋友聊天,了解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一九四七年三月,任弼时随同毛泽东一起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参与解放战争的组织领导工作。

    从任弼时旧居旁的石台阶向上走,有一排石窑洞,这是周恩来的旧居。一九四四年十月至一九四七年三月,周恩来曾在这里居住。墙壁上有周副主席和邓颖超的合影,笑容开朗,仿佛有什么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窑洞里还有一套棕色的旧皮衣,那是周恩来同志穿过的三用大衣:冬天御寒,阴天挡雨,晚上作被子。皮面已经磨损,露出了叨叨白痕。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周副主席和全党同志一样,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大生产的伟大号召,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在国统区,他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办事处的空地,种上各种蔬菜。回到延安后,更是热心劳动,王震同志送给他一架纺车,他就虚心向同志们求教,认真学习纺线。一九四三年在枣园举行的纺线比赛中,周副主席纺的线被评为甲等奖,并送到边区农展会上展览。比赛结束的时候,周副主席愉快地说:“同困难作斗争,真是其乐无穷呵!”

    幸福渠水一路欢腾着、跳跃着,向一望无际的田地奔去,我遥望着远远而去的渠水,发自内心地赞叹道:“这长流不息的幸福渠!”

    桃红柳绿

    我们在延安城最后一个纪念地是王家坪。王家坪是抗日战争时期硝烟滚滚的年代,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也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同志居住的地方。人民敬仰的朱德总司令,从1941年5月到1945年6月一直住在这里,我们一行人早就想去看一看了。

  顺着延河,行走在公路上,没有云彩没有风,也没有过往的行人,只有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山川、河流和我们的身上。远远望见坡下一片绿树浓荫,浓荫之中显露出座座房屋,王家坪到了!

    我们按照路标,径直朝朱总司令的住地走去。这是紧靠山脚的一个小院,普普平常,和陕北农家小院落一模一样。静静的院子里耸立着几间石砌的窑洞,这窑洞坚固、简朴、厚实,使人立刻想其总司令的形象来。院内有棵合抱粗的柳树,是朱德总司令亲手栽种的,六十多年的风雨使得当初的幼苗长成繁密、挺拔的大树。就在这棵柳树下,讲解员向我们讲述起朱德总司令的故事:

    1940年夏,朱总司令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一回延安,他就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工作人员分为两部分,一半留在机关,一半组成小组到南泥湾办农场。他自己以身作则、一次又一次亲自率领同志背着干粮和饮水到南泥湾勘察。白天,他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观察地形;夜里,就在山坡上找一间破窑洞,升起篝火,找来周围老乡了解情况,研究措施。在他和同志们热烈地讨论着南泥湾计划的时候,窑外黑茫茫的野地里,不时传来野狼的嗥叫。在王家坪,朱总司令还亲自种了一块菜地,有四五分大。许多菜籽还是周恩来同志千里迢迢从重庆捎回来的。朱总司令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地里干活,把小小一块菜地,务农得五颜六色,生机勃勃。他种的西红柿长得和小树一般高,果实有碗口那么大。许多从前线归来的同志,到了延安必定要来看看他的菜地。每逢这个时候,朱总司令总是从地里摘下新鲜的柿子、茄子、豆角、黄瓜,做几个菜招待大家,并且亲热地劝大家多吃多喝:“自己动手,有吃有穿,别客气!”同志们也都象回到自己家一样感到温暖和亲切,特别是陈赓同志,他星期日来看总司令,每每人未到,声先出:“我今天打游击来了,要游要吃,给我改善改善吧!”

    在延安的军民,凡是和总司令见过一面的,无不对他的勤劳、俭朴、宽厚和蔼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年夏天,烈日炎炎,朱总司令从拐峁开完会,骑马返回王家坪住地。半路上他望见一位老乡,背了一袋粮食吃力地走着,浑身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总司令连忙翻下马来,让老乡把粮食放在马背上,和老乡肩并肩走着,边走边拉话。

   “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这是续范亭同志在《赠朱总司令》一诗中写到的。朱总司令生活极其俭朴,从不讲吃讲穿。他在延安期间,一床被子补了又补,用了二十多年,一直带到北京。抗战时期,他有一匹马,但行军中他的马常常用来驮药品或让给伤员骑。大生产运动中,他又把自己的马贡献出来搞运输。他克勤克俭,严格要求自己但和同志们相处又极其平易亲切。王家坪有篮球场,总司令在傍晚闲暇的时候,经常和同志们一起赛球。因为球少人多,大家都按先后次序上场,总司令来晚了,大家总是请他先上,他一次也不肯,一定要坚持排队,按顺序上场。一到场上,他和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又跑又抢,有一次,险些被勤务员撞倒,总司令连忙拉起摔倒的勤务员。同志们责怪勤务员不该乱碰乱撞,总司令却说:  “在球场上,难免会有碰撞。”“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积极、认真、勇敢,去争取胜利。”

    讲解员一件件地叙述着,没有夸张没有渲染,但朴实的话语却像汩汩泉水,涌动在我们的心房。

 “山坡下中共中央军委礼堂的前边,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桃林,那是中央机关在的时候同志们栽种的,朱总司令在这片桃林里花的功夫最大,流的汗水最多。剪枝、除草、施肥,样样活他都干。得空了还在桃林的石凳上和同志们下棋,或者开一个音乐晚会。那时,桃园简直是同志们的乐园!吃着这蜜桃,谁能不怀念种桃人呢?”我久久注视着眼前这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柳,注视着山下那片果实累累、生机蓬勃的桃林,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7月18日,我们就要离开延安,结束这一个礼拜令人刻骨铭心的访问。走进延安,让我对延安精神本质有了更深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伟大,使我明白延安精神的真正含义:艰苦、奋斗、奉献。生生不息的延安精神,从古至今,影响着每一个华夏赤子的拳拳之心,在延安精神的召唤下,环境艰苦恶劣的年代里,仍有大批中华优秀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社会安定和平幸福的今天,我们也将身体力行,将延安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应定格为用一生去坚守的心灵坐标。

    后记:笔者于2010年参加井冈山大学“井冈风•延安情” 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学学习调研宣讲团,风尘千里奔赴延安,被十三年山沟里所铸造出的延安精神深深感动,现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聊表对圣地高山厚土的崇高敬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延安  延安词条  蜜桃  蜜桃词条  先烈  先烈词条  缅怀  缅怀词条  幸福  幸福词条  
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革命根据地及湘鄂西、湘鄂赣等根据地遥相呼应的重要战略区域。它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边界地区,以大别山脉为中心,包括湖北省东北部的...(展开)

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在某些地区(如北岳区、太行山、山东)有了革命的武装、革命的政权、革命的群众组织、革命的政党——共产党(而且前面的三种组织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