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被毛主席称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于天放

   

 

  于天放像

  于天放,1924年就读于齐齐哈尔第一工业职业学校,是齐齐哈尔学生运动的领袖,也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党组织直属中共满洲省委龙江特别支部的创始人。他参与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他是东北抗联军歌《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奇迹般的从日本宪兵队的牢房里逃脱。他创作的回忆录《牢门脱险记》在20世纪50年代曾发行90多万册。他是被毛主席当面夸赞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

  青春之歌

  于天放,1908年4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白奎堡三道沟于家粉房屯。1924年8月考入设在齐齐哈尔的黑龙江省第一工科职业学校,学习采矿专业。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于天放组织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暴行。1927年9月20日,为抗议日本出兵山东,于天放与其他学生领袖一起组织领导省立一中、省立师范、政法专科、农职校等8个中等以上学校数千名学生,顶风冒雨进行示威游行,包围了日本驻齐齐哈尔领事馆。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派大批军警对学生运动进行镇压,开枪打伤多人,驱散了游行队伍,并将于天放等8名学生代表逮捕,关押在黑龙江督军署。后被释放,开除学籍。

  1928年8月,于天放考取了北平清华大学经济系。其间,他与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学习的张甲洲、冯仲云等东北籍优秀青年学生来往密切。1929年,他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并成为北平学生运动中非常活跃的人物。他先后组织领导了两次驱逐清华大学校长的活动,将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的校长罗家伦和大权独揽、不图发展学术、蔑视教授人格、视教授为雇员的校长吴南轩驱逐。他曾在黑龙江省籍学生领袖张甲洲创办、胡乔木任校长的北平民校担任教师,为工人群众上课。1931年5月1日,经张甲洲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他迅速发动和组织北平学生及进步教师进行游行、罢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吁请政府抗日。在“一二五事件”(国民党当局在南京镇压抗日学生请愿团)发生后,他又组织本校学生,联合在京各大学学友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声援北大请愿团。他和一些进步学生被北平市警察局列为重点监视的对象。

  特支书记

  1932年4月,于天放跟随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张甲洲回到哈尔滨。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下,5月16日,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在巴彦县西部山区七马架正式成立,有队员200余人,张甲洲担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负责地下交通情报工作,他的家一度成为游击队的秘密交通站。巴彦游击队很快发展到700人。1933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加强齐齐哈尔的抗日救国工作,派于天放到齐齐哈尔开展工作。于天放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英语教员。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深入各学校进行秘密串连。以星期日郊外远足为名,把齐齐哈尔的共产党员宫洗尘、刘永平、毕耀忠、王文郁、刘云清等9人召集在一起,秘密开会,向他们传达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在齐齐哈尔成立龙江特别支部,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指示。龙江特别支部是齐齐哈尔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全体党员选举于天放为龙江特别支部书记。在龙江特别支部领导下,齐齐哈尔党组织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在伪第三军管区教导队和齐齐哈尔电报局里也有共产党员的秘密抗日活动。龙江特别支部动员一批爱国青年参加了海伦等地的抗日游击队。龙江特别支部的抗日活动,鼓舞了齐齐哈尔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也引起了日伪特务机关的警觉。1934年9月于天放被校方解聘,处境十分艰难,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为了保护龙江特别支部不受破坏,于天放把支部工作交给宫洗尘、毕耀忠负责,应老同学张甲洲的邀请到富锦县做地下工作。他化名于树屏,公开身份是张甲洲任校长的富锦中学教员,经常向学生传输爱国思想,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于天放协助张甲洲搜集情报,为抗联筹备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策动山林警察起义。

  驰骋疆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松花江下游反日游击运动高涨,祁致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师在富锦县活动十分活跃,队伍迅速扩大。应祁致中邀请,张甲洲和于天放参加抗联11军的筹建领导工作。8月28日夜,独立师参谋长李景荫带人在富锦城外接应,于天放随张甲洲等人带油印机、电台及一批武器弹药出城准备去加入抗联。在途中不幸与敌人遭遇,张甲洲中弹牺牲。于天放加入抗联后,随部队参加了小富廷岗战斗、小南河攻击战等战斗。1937年10月,独立师改编成抗联第11军,祁致中任军长。于天放被任命为随营学校教育长。

  1939年1月,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西北临时指挥部建立,于天放任3支队政治部主任。3支队以海伦与绥棱交界的八道林子为后方基地,活动在绥棱、海伦、通北、拜泉等地区,先后袭击了绥棱三道河子日本移民团森林采伐场、日本伐木公司及驻军。消灭了30多名日军,缴获了大批马匹、弹药和物资等。

  1940年春,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已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于天放任6支队政委。6支队以庆城、铁骊、东兴的山区为后方基地,活动在绥棱、海伦直至嫩江平原,主动出击敌人,先后打掉了绥棱县的两支日本开拓团驻军,击毙日军44人,击败了3次日军讨伐队的围攻,缴获了大批枪械、弹药。后来敌人采取“铁壁合围”、“篦梳山林”等战术,集中大批兵力对抗联队伍进行“毁灭性扫荡”,抗联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区活动都十分困难。为保存实力,北满抗联主力部队于1941年12月底从黑龙江过境进入苏联休整。

  敌后斗争

  1942年2月,抗联总部任命于天放为军政特派员,回国接替北满省委书记金策指挥第三路军留在黑龙江省境内的抗联部队,同时组织开展地方群众工作。于天放带领6名战士组成小分队,在海伦、绥棱山区活动,与在庆城、铁骊一带活动的朴吉松小分队,在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活动的张瑞麟小分队遥相呼应,伺机打击敌人。后来朴吉松小分队被打散,张瑞麟小分队也转到苏联,于天放小分队成为留在黑龙江境内唯一一支抗联部队,经常袭扰敌人,歼灭日伪军,缴获大量战略物资。

  1943年初,敌人加紧了对小分队的讨伐,并四处张贴布告,悬赏缉拿于天放等人。为保存实力,于天放带领小分队20余名队员退到绥棱丰水山的原始森林中建造了密营,又在东南十几里外建造了前营。小分队以此为根据地,分别到庆城、绥化、海伦等地活动,经常神出鬼没的袭击日军讨伐队。

  在苏联伯力的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时常牵挂着于天放小分队。他们派抗联教导旅3营党总支副书记张瑞麟带着电台和警卫班,于1944年3月底起程回国寻找于天放的小分队。期间小分队几次同敌人遭遇,也没和于天放联系上,还牺牲了几名战士。抗联领导通过电台指示张瑞麟小分队8月返回苏联。

  牢门脱险

  1944年12月19日,由于汉奸出卖,于天放在穆棱县宋万金屯小学校被日伪警察抓捕,当晚被押进庆安县监狱。1945年1月9日,于天放从庆安转押到北安省伪警务厅特高课收容处。这是一所特别监狱,监狱有坚固的铁窗,三道铁门,3米高的围墙,戒备森严,从看守到伙夫都是清一色是日本人。于天放被押入专门关押抗联战士的2号牢房。

  敌人抓到于天放如获至宝。开始,日本特务主审官向于天放大献殷勤,吁寒问暖,端来好饭好菜,还不时故意训斥看守招待不周,妄图软化利诱劝于天放投降变节。于天放与敌人斗智斗勇,敌人在百般劝降、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了狰狞面目。几天后便开始用刑,上大挂、鞭打、打手板、夹手指、灌辣椒水等各种刑法用了个遍。尽管于天放在受刑中一次次昏死,又一次次被冷水浇醒,但他始终是守口如瓶,以其血肉之躯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

  于天放虽然身受重刑,但他绝不甘心坐以待毙,始终考虑着越狱的计划。他利用放风的机会摸清监狱和看守钥匙所放的位置,把火炉上的小铁门卸下作为武器。他与关押在3号牢房的抗联3军侦查排长赵忠良悄悄拟好越狱计划。7月12日凌晨1时左右,于天放以解手为名让刚刚回监狱、已喝得醉熏熏的看守石丸打开牢门,又借口为监狱画地图需要灯光为名留在牢房外。赵忠良也敲门说要解手,看守毫无顾忌地上前打开3号牢门。于天放和赵忠良打死了看守石丸,从他身上掏出钥匙,打开三道铁门,翻过围墙,消失在黑暗中。为缩小目标,两人分开行动,相约在北面铁路桥会合。敌人发现于天放和赵忠良越狱,先是派出飞机搜索,后组织人马拉网式搜查。于天放白天悄悄躺在麦地里,身上盖满麦秸,饥饿时他嚼着几近成熟的小麦粒。天黑以后,于天放沿铁路线找寻赵忠良。

  赵忠良与于天放分开后一个人跑到克东县玉岗村短岗屯附近后被村里的汉奸发现,惨遭杀害。1945年8月克东县光复后,县人民政府将玉岗村短岗屯命名为忠良村,以纪念赵忠良烈士。

  于天放没有找到赵忠良,一个人离开北安向西走,昼伏夜行,走到讷河,扮作逃出的劳工,时而躲进野地,时而躲在百姓家。8月16日,于天放向北走到老莱村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与村民们一起欢庆胜利。

  龙江岁月

  1945年8月19日,于天放以抗联第三路军军政特派员的名义,把讷河一些抗日群众动员起来,组成一支革命队伍,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汉奸。9月初,于天放被汉奸董殿臣利用不明真相的苏军城防司令官,陷害于天放是伪满特务而被苏军扣押并解往黑河。10月10日于天放被苏军从监狱放出,他去哈尔滨市见到已经担任松江省副省长的李兆麟,又在长春市找到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周保中。11月初,于天放被任命为中国长春铁路护路总监。不久,于天放回到哈尔滨市,见到了东北局副书记陈云。12月,陈云委派他回北安,担任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于天放又投身到剿灭土匪、保卫民主政权的工作中。

  1946年4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黑龙江民族英雄于天放》一文,详细介绍了于天放的抗日经历,称赞“于天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东北人民的领袖,他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东北青年所景仰和爱戴。”新华社随军记者、作家刘白羽专程去北安采访了于天放。1946年8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刘白羽写的报告文学《人民英雄于天放》,其中写道:“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听了真使人兴奋、感动。说完,于将军就领着我去参观他逃跑的监狱。他随走随指点那阴暗潮湿的单身房、那廊道、那重重的铁门,以及那最后击破的窗户。我听着,我望着他微红的脸,他如同穿过惊涛骇浪的巨船,他兴奋但他十分沉静,他几乎足有一种气魄可击退一切逆风暴雨,因为他是那样沉静。”“是的,于天放在黑龙江省的确是极有名望的,无人不知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是由于抗战胜利前他在北安狱中逃亡,日寇在全省各地通缉他,几十万悬赏要他的头颅,还因为他是黑龙江省出色的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冯仲云在1946年所写的《东北抗日联军领导者之一——于天放》一文中说,“于天放是黑龙江没有人不知道的人物。”

  1949年4月12日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于天放回到了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第二故乡齐齐哈尔,历任黑龙江军事部长、黑龙江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负责军区的政治工作和干部工作。1951年11月他撰写的回忆录《牢门脱险记》由东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的读物,后经多次再版,发行90多万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为畅销的“红色图书”。

  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于天放离开齐齐哈尔,担任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于天放握手时,以诙谐幽默的湖南乡音说道:“天放,抓不到;今天,见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于天放后来任黑龙江省副省长兼任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1958年任牡丹江地委第二书记兼行署专员,与省委常委、地委第一书记胡立教一道工作3年,为牡丹江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1961年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长。“文化大革命”中,于天放惨遭迫害和摧残,1967年5月30日含冤逝世,卒年59岁。1982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为于天放同志彻底平反昭雪。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府)

  

 

  于天放亲笔抄录的抗联军歌《露营之歌》

  

 

  于天放亲笔抄录的抗联军歌《露营之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智大勇  大智大勇词条  称赞  称赞词条  主席  主席词条  英雄  英雄词条  人民  人民词条  
故事

 上山下乡苦中有乐

   1966年12月10日,广昌县翠雷山垦殖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在参加广昌县文艺调演活动凯旋后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照片人物:王桂玉(前排右四)  出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