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忆念“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

   

 

  沈树根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时被授予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我认识沈树根,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有一次,他到市委组织部找领导,我正好在走廊上碰到他。事后,才知,这位老人叫沈树根,是离休干部,曾参加过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97年,我友蒋梦兰去朝鲜考察,在平壤军事博物馆瞻仰50位牺牲了的志愿军“一级英雄”铜像时发现,在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的铜像群中,有一尊十分面熟。经辨认,基座上的英雄生平介绍写的是:“沈树根,浙江诸暨人,1927年生,原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8连3排排长……”于是我友惊呼:这不就是老朋友沈树根吗?回国后,他赶紧将照片交到沈树根手中。

  恰恰就是因为我友的这次“邂逅”,开启了沈树根那段被其尘封了的在朝鲜战场上英勇鏖战的记忆闸门。

  1950年10月底,刚入朝的志愿军就连续发起了数次战役。时任志愿军二十军六十师一七九团八连三排排长的沈树根带领他的三排顽强作战,在黄草岭战役中英勇杀敌,最后只剩下6名同志。同年底,部队休整时,沈树根的排才得以补员。

  1951年6月22日傍晚,沈树根接到上级命令:“拿下鹫峰,固守一天。”鹫峰是华川前线制高点。当时,美军组织强大兵力进行反击,旨在切断我军退路。显然,一旦后路被抄,我军可能会付出很大伤亡。

  接到任务后,沈树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把三排的34名战士分成7、8、9三个班。在他的提议下,经过小范围的商量,战斗方案出炉了:先行准备,待夜深时发起攻击,于凌晨拿下鹫峰。

  沈树根心里明白,如此战略要地,敌人必有重兵把守,因此,强攻不能成为首选,偷袭攻取才是上策。于是,他交代每位战士必须随身带好弹药,将用于识别的白毛巾缚在手臂上,并挂好用于联络的小喇叭。

  不久,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对于穿着棉衣的战士来说,下雨天也增加了御寒的难度和行动的不便。沈树根带领大家慢慢地摸上阵地去。果然不出所料,当大家摸到鹫峰922.4高地时,并未发现敌军。

  “我知道,晚上敌联军会产生麻痹思想,但白天他们一定会有所行动。因此,我就开始布置固守要地,除了9班仍坚守922.4高地外,命令7班到887高地蹲守,8班调到922.4高地左翼防御。”沈树根曾经这样对我说。可始料未及的是,蹲守了一天,敌军竟没有一点动静。

  谁知夜幕刚刚落下,敌军就迫不及待地上来了。显然,对于我军占据高地,他们早已有所察觉。因为通常的习惯,总是先用大炮轰,再用步兵攻。可这一次,他们是借着夜幕的掩护偷偷摸上来的。对于敌军的偷袭,沈树根和战士们早已料到。于是,当7班战士与敌联军开始近距离交火时,沈树根早已率3名战士悄悄地迂回到了他们的后方。前后夹击,敌联军被打得哇哇直叫、晕头转向。他们以为驻守在山上的军力非常强大,可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有区区一个排的兵力。

  “敌人虽被我们打退了,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我猜想,他们会以更多的兵力再次向我们的阵地发起攻击。我们一定要运用多种战术钳制敌联军,更多消灭他们,为大部队的后撤留下充裕时间。”他既给战士打气鼓劲,又教战士们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敌联军制造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幻象,让他们摸不清我军的实际兵力。就这样,在沈树根的指挥下,全排运用“兵力分散,火力集中”的战略,以一当十,杀伤了大量敌联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忆念“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  鹫峰  鹫峰词条  忆念  忆念词条  树根  树根词条  阻击  阻击词条  英雄  英雄词条  
故事

 郭沫若的故事

   郭沫若名号由来  郭沫若的母亲杜邀贞说她怀孕时,曾梦见一只小豹子突然咬着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给郭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母亲称呼他...(展开)

故事

 难忘的分手

1934年10月17日晚,皎洁的月亮挂在天边,于都河畔人山人海,战马嘶鸣,红旗飘扬。八万六千余名红军将士踏上浮桥,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