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听老红军战士讲长征故事

 

  听红军战士讲长征 难忘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斗志

  几经周折,记者才在健在的红军中找到了3位走过长征的文艺战士。尽管3位老人时下都在与病魔抗争着,但提及长征长征文化,他们发自内心的激动令人动容……

  

  陈芨

  “急就章”文化现象

  在病榻前见到陈芨老人时,他除了听力有些衰退外,超强的记忆和开朗的性格给我们的印象极深。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高只有165厘米,体重不足45公斤的老人,70年前竟然背着3名伤员的枪支和演出器材,3天粒米未进,完成了他的第3次草地之行。

  陈老是当年红军长征中的文艺名角,聊到长征文化,他很兴奋:“那时所有的宣传员都是‘万金油’,所有的文艺节目都是‘急就章’,这是长征特殊环境下独有的文化现象。我就是个‘万金油’,会演戏、吹笛子、弹风琴,还会化妆。演出经常没有剧本,我们几个宣传员就临时自编、自导、自演。有时刚打完一场胜仗,就赶紧想词编曲,几个时辰内就要说起来,唱起来,跳起来,要的就是那个热乎劲儿。行军路上,有时灵机一动还要编出几段快板书来,为的是鼓舞士气。”

  

  李玉南

  “透着硝烟味的文化”

  李玉南是红军中有名的高嗓门、大胆子,17岁就成为川陕少共妇女部长和少年先锋队总指挥。在长征路上,为活跃红军途中的文化生活,她学会了跳苏联舞,一有空,就拉着别人一起跳。

  李老对长征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我敢说,没有那一种文化能像长征文化这样充满血腥味。我们跳舞和唱歌没有舞台,炮弹刚刚炸过的大坑旁,有水有泥的草地上,卵石滚滚的戈壁中,随时随地都在表演。因此,我常给人说,长征文化是一种透着硝烟味的文化。”据她回忆,那时候的宣传队员比别人更累,刚打完仗,脸都顾不上抹一把,又要教大家唱革命歌曲,组织大家熟悉台词、练习舞步。那时候,唱歌跳舞同打仗一样重要。光行军打仗,战士们看上去就明显不高兴,没精神。把胜利的消息编成活报剧或写成快板书和歌曲那么一演,战士们走路都有劲了。

  

  张鸿山

  “难忘的乐观主义文化”

  14岁就参加红军的张鸿山,由于性格开朗,很快在长征途中成长为一个文艺活跃分子。他清晰地记得,贺龙决定二方面军也要成立一个剧社时,他和其他十几个能弹会唱的人就被挑选到了新成立的战斗剧社的戏剧分社,跟李伯钊学习跳舞,一个月后他就登台演出了《红军战士欢庆胜利舞》。演出时,没有女的,他索性男扮女装。

  张老说他演戏有戏瘾,不管是表演话剧,跳红军舞蹈,还是唱长征小调,他都乐此不疲。他笑称:“长征文化是一种永远让人难忘的乐观主义文化。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时的、稍纵即逝的,而是一种共产主义信念支撑下的发自内心的乐观。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总是透过歌声和舞姿表达得淋漓尽致。尽管有些作品缺乏精细的艺术加工,也不免粗糙,但它给长征的胜利注入了巨大的能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听老红军战士讲长征故事  长征  长征词条  老红军  老红军词条  战士  战士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故事

 16岁男护士班长——张全顺

   长征途中,16岁的张全顺是红31 军医院的男护士班长,相当于现在的护士长。别看护士班里都是一批“红小鬼”,任务可一点不比别的战士轻。他们不仅要护...(展开)

故事

 荣泰烟店的传奇故事

   提起上海地下党的故事,那叫精彩地没话讲。以前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精彩极了,当时我就记住了,今天还能背下来,不信您听着。  解放前的上海,笼罩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