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把基层干部“还”给群众

  笔者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单位为了推动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活动实施后,社区包片干部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会议、补写服务日志、撰写对照检查材料、迎接督查考核等事务上了,不仅没有加强联系服务群众,反而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与活动初衷背道而驰。

  由此,笔者联想到中央最近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其核心实质就是剑指类似“背离初心”、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领会《通知》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解脱出来,“交还给群众”,以便为群众更好地办好事、办实事。

  把基层干部还给群众,就要不忘初心、避免“自转”。“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员干部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在工作中,一些单位却往往偏离了这个中心,造成“错位”“脱轨”现象。比如,有的为了增加“权威感”“存在感”,动不动就“一票否决”;有的为了体现“雷厉风行”,刚布置工作就要基层报材料;有的对于档案痕迹“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等等,在这些压力下,基层干部只能围着考核转,把“焦点”和精力放在编材料、填表格、整档案,而服务群众则是“有心无力”,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不管任何时候,在做决策、布置工作的时候,都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多问问“是否有利于群众、是否在为群众办实事”等问题,让基层干部切实把时间花在群众身上,让群众感受到干部的付出,从中获得真真切切的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把基层干部还给群众,就要落细抓实、避免“空转”。《通知》的印发,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关注,为基层减负也正逐渐成为各级部门的思想共识。但一些地方虽然思想上重视,但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导致中央为基层减负的精神没有落实到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让基层干部失望寒心。因此,要加强研究,细化措施,拿出好使管用的办法,切实让减负“大礼包”惠及基层干部。这方面,有的地方出的措施很细很实,值得学习和借鉴。比如,浙江省出台“20条,其中提到不得把安装政务APP、关注微信公众号等作为考核内容,日常工作中一律不得要求基层通过QQ、微信、专用APP等载体即时打卡晒成绩,很具体实在,受到基层干部的欢迎,激励干部轻装前行、担当作为。

  把基层干部还给群众,就要健全机制、避免“倒转”。在贯彻中央为基层减负精神工作中,一些地区和单位还存在“一阵风”的心态和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单位认为现在要求严、“风头紧”,就“克制”一些,减少开会发文数量,但过一段时间后,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放开手脚”,恢复各种检查考核,挥舞各种考核大棒,让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在为基层减负工作中,也要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负担过重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造成基层负担过重的根本制度性问题,厘清权力责任清单,让权力责任规范、“归位”,确保做到“权责要对等、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一票否决”过多、“责任状漫天飞”等现象,为基层干部“减压松绑”,提升基层治理质量水平。

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纪委 武振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把基层干部“还”给群众  基层  基层词条  群众  群众词条  干部  干部词条  
文汇

 年轻干部应涵养“空杯心态”

 “这个杯子为什么能装水?因为他是空的。”这是近期热映电影《夺冠》中黄渤所饰演的陈忠和教练自问自答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台词,而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心理学中的“空杯心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