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安邦智库6月1日战略预测:中国未来的碳减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提出“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获得了不小的国际影响力,即使与中国带有地缘政治偏见的西方国家,也认可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合作伙伴。不过,这也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压力。

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才进入到现实的压力之中。据美国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5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过去十年增加了11.4%。其中,中国的排放量首次超过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总的碳排放量的27%;第二大排放国美国贡献了11%;印度排第三,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6%。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从经济社会大系统来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转型的过程,涉及到的产业发展、城市化、能源利用、交通方式、消费活动等各个方面。中国距离实现第一个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只有9年时间,立足于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基础,中国未来的碳减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如何扭转巨大的产业惯性。以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和能耗方式及效率上存在巨大的惯性,扭转的难度很大。以电力行业为例,该行业是中国最主要的碳排放部门,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7%。一煤独大的局面在电力行业十分突出。据业内人士称,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一大批煤电项目逆势上马。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新核准煤电装机容量合计为4610万千瓦,约占“十三五”期间核准总量的32%,是2019年获批总量的3.3倍。特别是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湖北、江苏、贵州等12个地方的发改委部门核准通过了总量为80万千瓦的煤电项目,占全年通过量的17.5%。巨大的产业惯性对中国的碳减排会形成极大的阻碍。

挑战之二是平衡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和财政的关系。如果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没有显著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与碳排放水平是比较固定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要强力降低碳排放,往往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损害。中国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极为复杂,要求中国保持经济稳健增长,不能出现“断崖式”的经济下跌。如何在持续减碳的同时保持经济稳健,这是中国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一个关键点是财政问题,这是从今往后中国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风险点。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背后则是企业大量倒闭(尤其是民营企业),政府财政增收明显乏力,财政支出则不断刚性增长。随着减碳发展加大力度,很多高碳排放企业可能面临关闭,这可能加剧许多地方的财政压力,未来的财政风险事件可能会增多。

挑战之三是碳减排发展与政府治理方式的协调。碳减排与政府治理方式有关系吗?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中国,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做不好平衡,可能会制造很多的问题。为实施减碳发展的目标,中央部委、各个行业都在制订碳达峰的行动方案,包括路线图和时间表。比如,电力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在探讨规划,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都参与其中,据称今年内,电力行业的碳达峰路线图、时间表都会有重大政策出台。除了纵向的行业减排,今后如果碳减排任务划分到地方政府,将会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为了实现减碳达标,如果各个地方只会搞“一刀切”式的碳减排,肯定会制造出很多的治理问题。

挑战之四是区域减排与全国一盘棋的关系。中国的区域差异很大,表现在区域经济水平、城市化、能源资源禀赋、能源生产与需求、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区域差异在碳减排发展上也会有明显的体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的减排任务不同、资源不同、手段不同。从科学决策来看,在区域之间不应该搞“一刀切”的减排要求。如何建立有弹性的、有区域差别的减排发展目标?是否建立区域之间的碳减排补偿机制,形成有激励作用的区域协作机制?这是未来的政策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实现“双碳”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是中国迫在眉睫的发展任务,也是中国要接受国际检验的发展挑战。作为碳排放量全球第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对减碳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做足准备,进行系统谋划和安排,才有可能实现发展目标,为未来中国的发展争取更多的国际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减排  减排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巨大  巨大词条  面临  面临词条  
智库

 2021年全球经济进入弱复苏

2020年全球经济大起大落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各经济体的生产制造、消费投资、社会治理、民众信心等造成全方位冲击,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