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安邦智库7月6日战略预测:国内对减碳发展的挑战要有足够的准备

在确定“双碳”目标之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与过去相比理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今后的发展都是双目标、双约束——除了经济发展本身的目标,还有近乎刚性的“双碳”目标。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反复强调,“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和产业带来的挑战可能超出想象。原因在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因此也是碳排放大国。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碳排放总量超过了1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8%左右,这一比例超过中国人口的全球占比(约18%)和GDP在世界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7%)。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和单位GDP碳排放量都比较高的。事实上,不仅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量都名列世界前茅,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还在上升。

图:中国碳排放量、人口及GDP的全球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安邦智库。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消费需求升级,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总量还会进一步提高。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日前表示,目前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5吨标准煤/人/年,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只相当于美国的约三分之一,德国和日本的约三分之二,但未来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水平趋同。徐林认为,我们只能向能效水平更高的德国和日本趋同,而不能向美国趋同,前提是中国的能效水平必须达到甚至高于德国和日本。坦率而言,中国面临的碳排放挑战巨大且具有难度。

安邦的研究人员注意到,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提出过一种观点,“双碳”目标中,碳达峰没有“天花板”,这一目标在研究上没有太大必要,重要的是如何实现碳中和。不过,安邦研究人员的看法与此不同。虽然碳达峰没有强制性的上限,可以任由一个国家选择高目标、中目标或低目标,但达峰的高度直接关系到此后的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来说,肯定不能在2030年之前寻求高目标,而要尽量在未来9年内降低碳达峰的高度。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中国就要不断自我约束和控制,为2030年碳达峰之后的碳中和,争取更多的空间。

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目标。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报告,19个国家在1990年之前已经达峰(包括德国、挪威、俄罗斯等),总排放量占全球排放21%;英国、法国在1991年,瑞典在1993年,比利时、丹麦、荷兰在1996年,都分别实现碳达峰;2000年之前已有33个国家(含1990年之前达峰国家)达峰;2010年之前共有49个国家碳达峰,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6%。按照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的时间在50-80年左右。

中国的情况如何呢?根据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从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只有3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的碳减排曲线会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陡峭,对碳减排的压力将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碳减排曲线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率有密切关系。徐林表示,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的时候,碳排放就开始达峰并持续下降;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的时候,碳排放也开始达峰并下降。但是,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占比只有55%左右,城市化率也只有64%左右,离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碳减排拐点或结构特征,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因此,中国要实现碳达峰以及之后的碳中和,挑战和难度将非常巨大。

此外,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费结构,也决定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困难很大。在碳排放的部门来划分,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而国内电力部门的煤炭发电是主体,碳排放大概占了51%。其次就是工业部门,大约占了大概28%左右,主要是钢铁、建材、石化等高碳部门。第三是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占比约9.9%。第四是城市建筑居住,碳排放占比大概是5%左右。徐林表示,导致这一排放格局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能源工业高度依赖煤炭,一次能源煤炭占比目前仍占57%。虽然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下降,但是,由于煤炭是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最好的,目前的能源生产消费仍高度依赖煤炭。中国能源部门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煤炭,其次是石油占约14%,天然气占约5%。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综合来看,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和阶段,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分别是9年和39年),难度极高,制约因素极为强大。因此,在未来落实“双碳”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产业部门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硬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足够  足够词条  挑战  挑战词条  准备  准备词条  预测  预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