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草根力量跃上环保舞台

核心提示:在毁林种胶、人象冲突刺激下,越来越多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加入“动植物王国”生态保护行列。尽管面临注册难、资金紧等诸多困难,他们依然尽力践行普通公民的环保责任。近期政府高官的力撑让他们看到未来希望。

文/佛山传媒联合报道组 记者曾庆斌     

    今年19岁的刘思宇,在西双版纳是名人。还是学生的他于2008年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斯巴鲁生态小卫士奖”,2009年成为“地球绿色少年服务奖”首位中国得主,今年5月又荣登“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榜。

      刘因为持之以恒的环保宣传而感动世界。在前些年毁林种胶、人象冲突的刺激下,云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刘一样加入生态保护行列。长期为财力、人力匮乏而苦恼的当地政府,也有意借助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汇集全社会智慧,保护雨林、野象。

   个人出资建数千亩自然保护区

  刘思宇出生在西双版纳黎明农场,从小喜欢到家乡的山林春游,到河边嬉戏。2003年,12岁的刘思宇看到山林被伐、水体污染,便开始利用中国小记者协会小记者的身份,写文章呼吁环境保护。

    日渐增多的采访中,刘思宇注意到当地乱砍滥伐的森林破坏运动,挤占了野生亚洲象的生存空间,每年都有人在野象复仇的蹄下伤亡。他注册成为绿色和平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志愿者,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索取了大量野生动物保护资料,自发在学校、社区开展宣传。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特别是在山区少数民族村寨由于语言不通,更是无法开展宣传。”刘思宇说,2008年他开始在西双版纳各学校组织、培训了近百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深入了勐遮镇曼吕、凤凰、曼召以及格朗和乡竹林等十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落,开展环境教育,并为少数民族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生产生活知识。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刘思宇团队逐渐为世界环保界熟知。

李旻果是西双版纳另一位广受媒体关注的民间环保人士。她在2002年无意中听到一名来自勐养镇菜秧河村的园艺工人说,他们村很多村民将长着大片树木的轮歇地砍伐后,卖给外地人种橡胶。李旻果弄清楚村民砍伐森林只是想得到一笔现金后,出资买下剩下未砍的200多亩雨林。不久,李旻果又与丈夫、德国生态学家马悠博士一起成立了NGO——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开展生物多样性雨林保护与恢复示范。2008年,中心自筹资金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买下8000亩山林,在其中原始山林建起中国面积最大的民间自然保护区。

     环保名人的光坏之外,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在媒体视野之外默默地尽力保卫家乡。()加入了北京NGO“自然之友”,平日在交警的岗位上忙碌,节假日一有时间便向自己的的傣族同胞宣传乱砍滥伐讲导致生活环境恶化。

草根组织陷入“缺粮”尴尬

刘思宇最初深入到村寨去宣传生态保护并不轻松,甚至常有政府官员过来盘问。

“我们这个团队一直没有正当名分。而西双版纳是边境地区,我们一群年轻人走村串寨,发宣传单,很容易被怀疑是不是搞破坏活动。”

刘思宇说,他也曾到民政局咨询过注册成NGO的条件,结果发现以他作为一介中学生,根本找不到可以挂靠的单位,也没有那么多注册资金,只好作罢。

去年,刘思宇高中毕业,前去山东读大学。他又担心团队的环保行动就此停住。

“要是我们注册成名正言顺的环保组织,就可以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不用担心谁离开后就后继无人。现在完全是靠我个人电话遥控,同伴们才有动力继续下去。”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刘思宇语带忧虑。

刘思宇急切希望成立NGO,将版纳青年蓬勃的环保热情传承下去。已经成立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并担任会长的谭乐水却坦言,即便成立了NGO,草根环保行为依然阻力不小。

基金会成立后希望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周围的山民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生计。1999年尝试在西双版纳基诺族巴卡老寨推广种植西番莲,替代传统的山地稻谷,在破碎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建立“绿色走廊”,保护沟谷植被的同时为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结果因为基金会资金不足,中途而废。

“我们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谭乐水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初,身为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他与中科院植物学家朱华等志同道合者,注册成立了基金会,民政部门官员告诉他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但是他真正行动起来,人民银行的官员又过来跟他说民间NGO公开募集资金与现行金融管理法律相冲突。现在这种法律障碍没有了,但实际操作中依旧困难重重。

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小的生态纪录片拍摄上。一是因为《追踪版纳象》等片子确实能唤醒民众环保意识;更主要的是,云南纪录片消费市场火爆,能筹得资金维持生存。

云南省长力挺环保NGO

谭乐水现任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有机会站在更远的距离,观察云南大大小小的NGO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为。

“坦白说,不是所有NGO的所有行为都很规范。许多NGO资金不足,只能接受境外组织的捐赠。拿人钱财,自然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受到境外组织的一些干涉。所以早些年政府部门对于民间环保组织也有疑虑。”谭乐水说,与其逼着本土NGO为了少得可怜的捐款而委身于境外组织,倒不如政府放手让NGO在本地企业、民众中筹款。

云南官方近期的一些动向,让民间环保力量感觉到渐受政府重视,未来似乎正朝着NGO们期待的方向转变。

今年5月,云南省政府召开“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云南行动座谈会”,云南省省长秦光荣与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和专家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表示将全力支持民间环保组织与云南各级政府合作,齐心协力做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

秦光荣还点名表扬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进行的山地可持续农业、西双版纳南阿河小流域管理等项目,让NGO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认同感。

西双版纳州政府则在近期主导成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协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两个NGO。

“我们是想将民间的环保力量组织起来,补充政府力量的不足。”同时担任这两个NGO秘书长的王鲁云向记者解释说,西双版纳是“动植物王国”,但政府保护热带雨林、野生动物的资金相当紧张,以野象为例,由于没有资金开展种群监测研究,现在西双版纳到底有多少野象,谁都说不清楚,只能给出一个大概数字。另一方面,社会各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很高,却没有参与途径。NGO正好提供这么一个平台,因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这样的政府部门按规定是不能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

听说这些消息,刘思宇也很高兴。已经在山东、北京两地开辟环保新天地的他,希望不久的将来西双版纳团队能注册成NGO,独立运作下去。那时即便不靠他个人的名气,也能够得到各界配合,将版纳青少年热心环保公益的热量发挥出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力量跃上环保舞台  跃上  跃上词条  草根  草根词条  舞台  舞台词条  力量  力量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公益

 跨国公司在华污染调查

  环境NGO——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10月中旬发布了一份列有33家在华知名跨国公司环保违规名单,其中包括5家2006年“世界500强”。名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