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胡丽玲:关于“志愿者管理”的学习和思考|“青年益学团4·志愿者管理”培训反馈

       昨天很荣幸地去民大参加了“晓庄公益”举办的《志愿者管理》培训,学到了很多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知识,在与其他高校同仁热情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也看到了他们的优势,并结合自己的团队有一定的思考。

       关于志愿者的误区:1.志愿者是免费劳力;2.志愿者必须是“纯粹的”,不能有“动机”。这两点我之前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我想大多数人也是,认为志愿者就是自愿地无偿做某事的群体,他们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目的就只有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或许当我们问到其他人,或者在招新面试新生时,问到“你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志愿者”,我们期待的回答都是“我喜欢奉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诸如此类,极力表达自己的“献身精神”。如果有人只说了“我想在组织中得到锻炼,获得成长”、或者“我想结识更多可爱的人”、或者“我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是因为我不想浪费那么多大学时间无事可做”……我们心里会质疑,ta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ta思想认识不够深刻、ta道德不够高尚、ta“动机不纯”……一系列的心底评判接踵而至。我觉得这是一种常态。

       然而,一个人“纯粹的”动机实际上是很难衡量和把握的,我们也没有理由对志愿者提出这样的硬性要求。存在任何动机都有其合理性。假如团队里有些志愿者奉献意识不那么强烈,却能一起把事情做得很好、很高效地完成,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合格优秀的志愿者呢?相反,有些人做事效率低、完成质量不高、影响到活动的进展,但ta始终热情高涨,这是我们需要的吗?所以,我想说的是,没有必要苛求志愿者的“纯粹性”。我们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都在很投入很认真地完成一项工作,这就够了。现在社会、各组织对于志愿者的包容性也是越来越强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我想谈谈“关注志愿者的诉求”。一味关注被服务者需求,而忽视服务者需求会导致志愿者倦怠,志愿者就会流失。志愿者流失原因:1.没事情可做2.有事情做,但做不好3.有事情做,也做的好,但看不到这件事的价值4.有事情做,也做的好,看的到这件事的价值,但得不到激励和认可。

       其中的第四点是支撑,也是最高层次的问题,而根据昨天与会的各高校志愿者代表举手表示,不少高校志愿者问题还停留在第一、第二个层次。我觉得,我们服务队处于建立初期,这几个层次的问题都挺大的。

       如果设计不出比较具体的好的项目活动,我们就没事可做。所以上周队长让项目组针对三个小组分别设计两个活动的时候,我就在想大家会不会都去思考这个问题。虽然是项目组负责,但作为团队成员,这也是我们的事,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团队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考虑,这绝不是越俎代庖。

       第二点,我们没有做过,所以做不做得好也不确定,但我相信只要活动前期我们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和培训工作,中期做好督导,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我们要用活动来培养人,而不是找人来做活动”——from DaXiong.

       第三点,让志愿者看到价值,这虽然和志愿者本人的视野、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但团队也发挥着极大作用。我觉得这听起来很简单,真正落实却不是件容易事。让志愿者看到价值实际上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差不多,简单来说,价值就是被需要,如果志愿者团队中“被需要”,有“爱和归属感”,他一定不会觉得没价值。

       第四点,得到激励和认可。昨天会上整个过程都在思考非营利组织怎么建立更完善的激励机制。其实,从筛选志愿者开始,就已经在激励了,因为层层选拔后的脱颖而出本身就是一种认可。还有宣誓(承诺)、督导、考核评估、反馈、档案管理这一系列过程都贯穿着激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参考“壹基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昨天大雄老师提到激励中的差别对待时,有想到我们校志协之前评选“每月之星”,给与少量的物质奖励和证书,觉得挺有意义,也很好玩。我们服务队以后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激励手段。

       昨天选择的小组成员是华农、华师、民大的共5位同学,和他们交流了蛮多,也很开心。他们社团的成立时间都比较久了,项目也是坚持做了N多年,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因此很庆幸我们有很多校外资源可以学习利用。

       我们服务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是服务者,也是开创者;我们是学习者,也将被学习。服务队是个新生儿,她必将希望无限!做好扬帆的准备,我们一起在路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志愿者  志愿者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反馈  反馈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