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问思辩行,课改一直在路上

        2020年12月25—27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综合学术年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推进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点”。大会采取了“线上加线下”、“主会场加分会场”的新模式,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学一线教师、学生共计800余人在西安主会场以及重庆、浙江、河北、新疆、云南、江苏等分会场参加现场会议,另有14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远程参会。

        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周正朝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俞立中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段玉山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大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作了《追溯智人智慧的始点》的专题报告;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以《解读沙漠》为主题,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视角解读沙漠化及防治,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教授作了《学生全球视野的培养》的主题报告。

        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主任助理庞玲、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赵媛教授、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教材编辑部部长胡茂永,分别介绍了五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思路与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韦志榕、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亚南、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中教启星教研总监王秋平等就新高考试题研究、核心素养解读、地理教学新技术应用等主题作了精彩交流。

               作为一名曾经的一线地理教师,回想自身教学中产生的各种困惑与收获,结合专家报告的点拨,有几点感悟分享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大部分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习惯于用经验指导教学、复习备考等工作。由于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引以及教学环境、自身理论水平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将经验升华,成为制约教师教研水平再提升的瓶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多关注地理教研新动态、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教师也可尝试借助于各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现二者有机融合。

2、教学设计规范化

        地理教学论权威专家华中师大李家清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一线教师教学设计缺乏目标指引等各种不规范问题,指出可能与当下中学教育生态有关。李教授长期从事地理教学的理论研究,对一线教学的情况了解或许不是很深入,中学教学过程中压根没有教学设计的情况很普遍(至少在19年我离开之前)。平心而论,教学设计应该抓住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教学目标的叙写有助于教师真正把握课标要求,上课做到“不跑偏”。

3、课堂变革再出发

        课堂变革要走专业的技术路径,从教学目标叙写、评价设计优化、学习证据获取、教学策略调整和学生作业设计等方面探索。我以为在教学策略调整方面,因关注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不应是传统模式下简单的以各种视频素材导入,然后直接呈现教材各种知识点,而是以问题设计为依托,教师有意识的在情境中创设类似于SOLO理论中不良结构的各种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此外,评价优化设计要有全新顶层设计,表现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不局限于地理实践活动)。而这种评价优化又离不开作业设计。总之,两者的设计要以实现全面育人为理念,而不局限于高考成绩的提升。

4、高考备考科学化

        高考备考要重新反思大水漫灌式方法。用学科大观念、大主题整合教材,结构化课程内容,形成地理学科系统知识。笔者曾经在2016年模仿别人的做法分析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时曾试图将试题考点与地理学三大模块相对应,最终效果不佳,当时百思而不得其解。听了专家报告以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另外,目前高考备考中的问题之一是缺乏高质量复习资料的引领作用。很多复习资料新瓶装旧酒,编制的模拟试题完全达不到新高考的标准,一味堆积各种死板的知识点,没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情境命制试题。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迷茫,学生失望,大家的一致感受:高考试题灵活多样,复习的内容高考不会考。一线教师可从试题改编开始尝试命制原创试题以突出重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问思辩行,课改一直在路上  思辩  思辩词条  课改  课改词条  学问  学问词条  路上  路上词条  一直  一直词条  
观点

 2.25 农业发展四:监测与预测...

农业中的新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科技手段的的研发,在大数据时代,更多的成像技术与自动化科技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农业监测数据,可以辅助更好地进行预测。历年的农业监测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