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再谈在线课程与在线教学

关于在线课程和在线教学,此前已零散的讨论过几次。在过去的2021年上半年,我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选学了多门课程。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站在学生的视角再谈一谈在线课程和在线教学的几个问题。

 

下图为上学期我学习过的课程:8门课中,其中本专业课程《采煤概论》一门;专业相关课程《力学与生活》一门;和自己过去所学不相关的课程6门。总体而言,新课程、新内容更多一些。

(截图时间为2021年8月15日)

1、成绩什么时候公布?

如上图所示,所有课程都已经结束学习了,但其中仍有几门课的课程成绩至今还没公布,其中不乏国家精品课。我不知道是授课老师忘了,还是其他原因,但对于学生而言,学了一个学期还没有获得成绩,甚至是反复的来平台看自己的成绩都没有结果,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值得指出的是,按照这些课程开设时设定的时间,都应该早就公布成绩了。可至今还不公布成绩,教学团队的契约精神何在?老师不应该在这种事情上做个榜样吗?

如果是线下本校授课,还不给出成绩的话,恐怕至少是三级教学事故吧?但线上的教学管理,谁在监管呢?

类似的问题,课程结束以后,讨论区一下子就凉了,甚至教学团队也不再回复新的问题了。与其这样,不如课程结束以后就彻底关闭讨论区吧。

2、想拿高分,相对很容易

有些课程的题库是固定的,只要愿意,网上搜一下,或者关注几个公众号,或者花几块钱,就可以很容易的拿到高分,甚至视频你都不需要全看完。

在线课程学习的真实性,谁来保证?

成绩公平性,又谁来保证?

3、多位老师授课,质量稂莠不齐

在某门课当中体现非常明显,讲的好的非常好,听了上一节想听下一节;讲的差的从一开始差到最后,还不如看PPT来的舒服。

此外,就一门课不同的章节而言,由于是多位老师授课,也导致授课的风格不一样,说明某些所谓的教学团队,都没有从整体性方面去打造这门课,有些课程就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讲完就拉倒。这种东拼西凑的教学团队,还不如就一位老师授课来的稳定。

4、内容:死磕教材或过于学术性

死磕教材,在某门课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几乎讲授的内容都是一些教材的内容,甚至案例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多少有点教死书的感觉。

而另一门课的部分章节又过于学术化,学了半天也不知道要学啥。因为学术性太强,导致教学的内容非常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哪里是了解的、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就把握不好了。本科教学,要处理好学术性和专业基础性的关系,否则基础学不牢,后面的问题就会很多。

5、考试与所学课程相关吗?

课程期末考试出了这样一道题:

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论述“知识产权可产生附加价值并使当地社区和整个经济收益”。

学完这门课甚至是这学期我学过的所有课,我觉得这道题似乎超出授课的范围了,所以我拒绝了参加考试。

事实上,关于这个题目,我显然是可以作答的。但我还是觉得似乎题目与所学不相关,尽管这门课是我认真学习的几门课之一,我还是不想参加这次考试。

幸运的是,我只是作为爱好来学习,不参加考试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6、抄袭与敷衍的主观题作答

在上述课程学习中,部分课程设置了主观题,其评分方面一种是学生互评,另一种是教学团队评阅。

参与学生互评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答案就是网上抄袭的,甚至同一道题互评五份中有两份的答案一模一样。但如果评价者并不在意这种事情、又或者互评的人没能力认定对方是否抄袭,那么抄袭的答案也可以大行其道了。

另一方面,发现一道需要组织很多文字的论述题,自己却疲于应付,态度上比较敷衍。这种态度可以和自己写论文形成强烈的对比,自己写论文会很认真的看文献、撰文,而网上答题,就比较敷衍了。尽管自己比较敷衍,还是能及格。但回过头来看,这道题我收获什么了吗?似乎没有。只不过是为了答题而答题。这既说明命题可能有问题,以至于答题者认为这种题目可有可无,也说明在线教学在命题上还存在很大问题,与传统一个班几十个人相比,命题的科学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7、不严谨的客观题

有两类题型很bug。一类是填空题,只要你写的不是标准答案,系统就判定为回答错误,这种做法显然过于僵化了,特别是大学里有些所谓的“知识”本身就存在争议;另一类是选择题的问题,如选项中出现“以上选项都对”,正常的话这个选项是D项,但系统为了避免题目雷同而打乱选项,导致这个选项可能出现在A、B、C中任意一个,这个题看起来就很滑稽。类似的,当选项中出现“A、B都对”的时候,结果原来的A、B项被随机排序了,你让学生怎么选?

(备注:笔者改编的例子)

老师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验一下这种bug,他/她怎么知道自己的命题会变得这么滑稽?线下的考试,显然同类题型要严谨的多的多的多。

8、压缩的在线学习时间

我是什么时候进行上述课程学习呢?基本是晚上吃完饭打游戏的时候,一边打游戏一边带着耳机听课(因为窗外的广场舞非常吵)。需要做题的时候,停下游戏,答答题。

和线下每节课40~50分钟相比,线上课程显然是被压缩的课程

而从学习时间而言,灵活的学习时间却不代表投入了同样的精力,甚至可以一心多用。

在专注方面,在线教学还管控困难。

9、自己需要用的课程会反复看

课程中某一部分自己确实需要在现实中使用的时候,会对这一部分反复的看。从这个意义而言,当现实中的需求被激发的时候,不管老师讲的好坏,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学习这门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直到自己掌握了。

怎么构建现实中的需求,可能是实现在线课程价值非常重要的一步吧。

但反之,如果某些内容我在现实中用不到,基本上看完一遍就over了。这种学习,似乎只是表面的学习,还达不到深度学习的程度,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0、什么是国家一流课程

恐怕是评审专家说了算吧,学生估计没啥话语权。

这就很有意思了,又没有几个专家去学习,他们还要去评价,尴了一尬!

建议国家一流课程也能经受一下社会大众的评价,作为“民科”,很多门外汉也有学习的欲望。而在线开放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提供可能,并由此促进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再谈在线课程与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  在线教学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在线  在线词条  
观点

 教授之“囧”

     中青教授之有为者忙着“戴帽子”,老教授之有为者忙着冲国奖奔院士。此之外者,随波逐流抑或悠然颐养也。目标虽明,而可曾想来一...(展开)

观点

 思想试验 vs 思想实验

    不管文科、工科、理科,本科段其通识性知识的扎实才是王道,这才是教育部打造“金课”的一个顶层认知。。对于大文科的学生而言,训练思维用“...(展开)

观点

 如何判别研究生论文质量

作为大学研究生导师,论文评审(投稿和学位论文),几乎是每年的常规程序性工作。除了对自己的学生论文严格把关外,还要对校内外研究生论文进行评审。博士生论文与硕士生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