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啥中医药成了高风险话题?

曾在网上看见一个“神”帖,说“转基因+中医+国学”话题,是网络“撕逼”大赛中最经典的三项赛事,是微信群里友情切割的三大“杀器”。别管什么同学群、战友群,一旦有人抛出这三个敏感话题,似乎人人都是“专家”,唇枪舌剑,立马就能引发一场网络“群殴”。

为啥中医药成了高风险话题?中医药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渊源的传统医学,是人类传统医学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人类文明早期,在动物本能驱动下,早期的原始医药学夹杂着巫术、神话,渐渐萌芽形成雏形。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在秦汉时期中医三部古代医药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形成之前,古希腊、古罗马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古代医学体系。《汉谟拉比法典》和泥板书记录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医药成就。艾博思纸草书记录了古埃及人如何用麻子油治疗便秘,用阿片治疗头疼,用牛肝粉治疗夜盲症,用铜矿物催吐。在古希腊,有一位与战国神医扁鹊同时代的医药学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医德高尚,善用“以毒攻毒”法给人治病。古罗马药学家底奥斯考里德编著的《药物学》,与《五十二病方》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药物学》中记载药物900多种,其中100多种草药,现代西方人依然还在使用。古罗马药学家盖伦熬制植物浸膏“盖伦制剂”时,拒绝用人和动物分泌物入药。古印度的《阿育吠陀》里面的古药方,现代印度人依然拿来开发保健品。从东汉时期,古印度医药开始传入中国,在隋唐时期的药学典籍里可以看到古印度传过来的药物,如硫酸铜、硼砂、明矾等。在我们的隋唐时期,古代阿拉伯人的医药水平也挺高的。总之,在17世纪之前,世界几大古国的医药水平不分伯仲。但是17-19世纪,西方近代医药学以近代化学、近代生物学为基础,异军突起,其它几大传统医药学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并在20世纪经过百年巨变成长,一枝独秀放光彩,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医药学。

中医药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以后,便止步不前了,清代的医药学成就乏善可陈。西方现代医学传人中国之前,中华民族疗伤治病,靠的只有传统医学这一种医术。一个人得了病,要么找中医郎中或者民间游方医瞧病,要么找巫婆神汉烧香求神,用祝由术给心理治疗一下。能否医好活命,全靠自身的免疫力,根本没有其它的选项。清末开始,由西方传教士把近代医学引入中国,使得国人治病有了第二个选择。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碾压东学,中国人通过拿来主义,直接引进了西方的现代医学,慢慢在城市建立起现代医疗体系。从此,中医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中医生存的空间,被挤压到农村落后地区了。民国时期曾一度酝酿着废中医,当然那是老蒋当政时干的事,历史早翻篇儿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中医曾一度占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半壁江山。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里的赤脚医生名字叫周庭耀。这位老先生就是一位中医。他老人家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用岐黄之术治病救人,深受四乡八邻的尊重。我小时候经常跑他诊所里去玩耍,时常看见他领着小儿子,父子俩在院子里晾晒、炮制加工中药材。儿时这段见闻,回味起来似乎还能闻到浓浓的中药香。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没有放弃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1997年国家制定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战略。2002年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将中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细化为六大目标,持续推进中医药的发展;201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医药法》,制定专门的法律为中医药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中医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发扬光大,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毋庸置疑的。

网上参与中医药话题论战人群,基本可分为两大派系:“中医黑”和“中医粉”。“中医黑”们数典忘祖,恶意“抹黑”中医,是极其错误的。几千年传承下来中医药学,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的。不能因为其中的错误知识,就抹杀全部,将洗澡水与孩子一起倒掉,这是极端可笑的荒唐行为。“中医粉”们敝帚自珍,拼命极力维护国粹,其出发点、动机和愿望都是好的。但为了抬高中医的地位,恶意贬低抹黑现代医学常识,罔顾现代科技发展之大趋势,净发一些井底蛙之音,自毁形象,终免不了落下一个心胸狭隘的坏名声。

按学科属性划分,医学和药学本应该属于自然科学类的应用性学科范畴。但是读中医文献典籍,总体感觉中医理论的人文色彩浓厚,科学内涵似乎不足。以《黄帝内经》为例,这是第一部中医理论典籍,也是中医核心理论的奠基之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前几年,我曾粗略地读过一遍。《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未有定论,但最迟不会晚于西汉。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和病机学说”等。该书医学理论的构建,是以《易经》为基础理论。《易经》的阴阳理论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哲学思想,由此构建的中医药理论结构比较粗糙的、存在严重缺陷的,某些知识甚至是错误的。《黄帝内经》成书的秦汉时期,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知识水平,均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因而所构建的古老中医药理论,往往根据直观生活经验,对人体“黑箱”进行“猜测”。譬如将人体比喻为天地,取法社会结构的君臣佐使,法象自然万物的形态、气味、颜色等。这种“取类比象”的类比思维模式,是中医思维的最大特点,因而中医理论体系构建初期,不仅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而且未采用科学的实证手段。以此理论基础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与当今医药学的分子水平相比,两者的理论水平相差天壤之别,不足为奇。

未来,中医药将向何处发展?是继续墨守成规、裹足不前,还是革新求生?答案不辩自明。借鉴现代医药学百年的发展历史经验,利用当今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对中医药进行批判性继承,用现代医学方法对其进行甄别、筛选和改革,进行中医药现代化变革,是中医药发展的方向。这个发展方向,虽然可能会遭到一些中医圈专家大佬的抵制反对,但却符合一般学科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导向。中医药现代化,我的理解应该包含两个最基本方面:中医理论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改革开放40年,中药现代化步伐走得挺快的。除了中药学知识体系本身进行了系统更新,譬如中药材的种植,饮片的加工炮制、质量检测等,均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药学中的《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分支学科,也渗透到中药领域。现代中药剂型由过去的丸散膏丹,正在向缓释、控释、靶向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制剂发展。中医现代化的基础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中医理论,中药现代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徒有一座空中楼阁而已。但是关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改革,似乎至今还未见破题。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话题再一次被推上了热搜。既有中医药全程、全员、深度参与防控工作,并在临床治疗方面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正面报道,也看到一位自称自己是“中医黑”的小哥,虽然吃中药治好病走出方舱出院了,但当记者采访他时依然口齿牙硬地辩解说:“中医的药可以研究,但中医原理暂时接受不了。” 看来要想平息中医药话题的争论,何其难也。中医药属于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讨论中医药,必须放在现代科技文明视域下,以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作为参照系,冷静客观地反观中医药知识,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否则的话,讨论中医药话题,如果各唱各调、各说各话,则永远争不出什么结果出来。

补记:本学期讲《药学导论》课,因教材中许多章节涉及中医药知识,备课有感悟,随手记下三言两语,权当教学札记。本人非中医专业人士,亦无意踩坑趟雷,高手承让,不喜勿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啥中医药成了高风险话题?  高风险  高风险词条  中医药  中医药词条  为啥  为啥词条  话题  话题词条  
观点

 如果爱迪生生活在现代

据说爱迪生当年发明电灯时找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当灯芯,做了不下一万次实验,最终大功告成!最近看到大同小异的稿子比较多,多数也是有关材料的。所以突然想到爱迪生这个经...(展开)

观点

 向前看和回头看

向前看和回头看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5月4日发布(第24659篇)今天是五四年青年节,时针走得飞快,转瞬间我竟从一个黑发少年变成了八十又...(展开)

观点

 高校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问题

每年到了招生季,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就是老师们热议的话题。这与导师们工作业绩息息相关。国内现在的研究生分两类:学术型和专业型。在这里我把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也分两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