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和现实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介入现代日常生活,以健康心态纳入当代实践,才能真正“存活”延长,才能让全体国民都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承接悠久的历史,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政治原因而丢掉几千年的文化正面精华,但是也不能将“死去了”“过去式”的传统文化全部复活,一定要科学的扬弃选择,有鉴别的继承升华。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用新的视角理解中华优秀传统,如何用新的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用新的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用新的视角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最能够投射一个民族心灵精神的力量,文化最能够拉近人类的心灵。文化也最能够弥补任何的历史或者是政治造成的创伤。尽管传统文化对实用型社会没有直接作用,但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教化正是人类区别野蛮与文明的标志。

  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文化是民族独特性的精神载体,不仅是国家的根脉,是兴国之魂。而且支撑经济转型,引领经济发展。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的中华民族,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

  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性究竟有哪些?对独特性的提炼和阐释至今仍然是见仁见智,对其本质内涵也是众说纷纭,抛弃那些“博大精深”“人杰地灵”的虚话空话,至少应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对全人类发展的独特贡献。从四大发明到科举制度,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的草原丝绸之路到十世纪延续的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又能够代表东西方文明共同的核心精神。

  第二是具有世界坐标的普遍价值。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对民族品格的重塑与再造,中庸平和秉性对各民族和平的大同意愿,山水乡愁对人文家园的生态文明营造,既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又有世界认可的相交特性。

  第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转化。我们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发展向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润物无声”,“天人合一、和合为贵”,“吃苦奉劳、诚实守信”,“仁民爱物、忠恕崇正”等等,还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都与世界文明追求相融通。

  第四是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从扭秧歌到舞龙灯,从家居礼仪到乡土节庆,从独有的生命观、审美观到东方价值观,每一个精神图谱都蕴涵着中华文化的符号,滋润着全民族特有的积极生活心灵。

  第五是东方宗教的平和特色。佛教、道教慈悲为怀、多元和谐,未发动过向其他国家宣示的宗教圣战。

  这些丰富的内涵,真正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精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定要甄别凝练出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就是超越时代、普遍适用、利于当代、造福人民,符合世界文明发展的需要。笼统地将经史典籍、文物遗产、民间技艺、节日民俗等归于传统文化是可以的,但一些知恩感恩与愚忠观念要区分,尊重女性与性别歧视要厘清,君臣贵贱与阶层高低要理清,等级特权与公平正义要辨别,民间娱乐与愚昧陋习要分辨,专制威权与法制平等的区别,传统的固有文化必须去粗留精、去伪存真,这是我们当前对传统“优秀”文化留据存根、弘扬创新的前提。

  我们要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承接悠久的历史,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政治原因而丢掉几千年的文化正面精华,但是也不能将“死去了”“过去式”的传统文化全部复活,一定要科学的扬弃选择,有鉴别的继承升华。

  用新的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说要坚持古为今用的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实际上常常是不分良莠,鱼龙混杂,既没有去粗取精、推陈出新,也没有去伪存真,废弃糟粕,不分青红皂白的复古主义盛行,打着民族民俗的旗号,热衷于推动古人迷信的祭祀方式,参与简单复制的庸俗低下仿古活动。

  细察当下国学热,很少提炼先人的智慧和前贤的精髓,而是将经典阅读搞成僵化表演,将迂腐死板的思维定式重新包装成附庸风雅的做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商业炒作、形象工程、电视做秀,浅薄低下、凭空杜撰,更没有形成聚集民智的知性合一、正心诚意的普世接受、生动鲜活的普遍参与等等新文化局面,学术高度政治化与文化极端商业化,有时不仅伤害了无法对接的经典根脉,而且破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和形象。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传统文化理念,偏执认识和历史偏见不时出现,仍是过去陈风陋习的延续,黄赌毒以及婚丧祭祀等旧糟粕沉渣泛起,文物造假屡出,古建拆真仿假,编造虚假故事,放大传统文化污点,恶搞抹黑民族英雄,肆意宣扬奢靡享乐、升官发财、骄奢淫逸的价值理念,怎么通过文化这种救赎力量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的灵魂,一直是有识之士所焦虑的。

  文化应该是“魂”与“体”相辅相成,是传承历史的选择而不是一条挣钱的歧途。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开发”传统文化或原生地遗产,联合国是“利用”,港台是“活化”,一些地方违背历史常识、丧失道德底线、误导公理行为的事情泛滥,使公众搞不清是激情燃烧的时代还是疯狂敛钱的末路,是文化创意还是娱乐至上,是文化天使还是愚昧傻瓜?如果说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那么我们还要不停地向文化创意勃发、学术睿智泉涌、文明浪潮壮阔、文化产业争流、城市无限生机的目标迈进。

  我们还要树立一个更加成熟的文化观,要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宽广情怀和仁爱精神应该是世界的。

  例如在重塑国家文明大国形象方面,我们不能再满足于摆脱“东亚病夫”“辱国丧权”、“弱国被欺凌”等等旧理念,而应转换为山河秀美、承担使命、负责任大国等等新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至于许多地区打着草根文化的推广实际上是低俗文化的泛滥,包括将功夫武打“暴力片”定位渲染成为中华符号,都对我国未来文化发展将是一个极大伤害,导致年轻一代没有审美趣味,丧失文化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必然要有文化理念上的觉醒与警悟,只有文化意识而没有文化觉醒,不能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真正自强。

  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动员组织社会科学研究者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积极人生意义能和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弘扬,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中华文化,引导海内外华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用新的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继承的最可宝贵的遗产之一,又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实践探索、新的鲜活内容的精神财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践的“活化”就是要形成全民族的价值认同,提升国民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共生互动。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介入现代日常生活,以健康心态纳入当代实践,才能真正“存活”延长,才能让全体国民都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增强国家实力必须开掘思想的活源,在文化走向文明的实践中,奉献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价值观新成果。

  新加坡李光耀先生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4倍于美国的国家却少有技术突破呢?”(《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中信出版社,2013年)。李光耀指出中华民族复兴的挑战在于文化,在于如何摆脱传统官僚制度催生的文化束缚。

  目前有两个极端倾向:一是经院式、象牙塔式研究较多,书斋玄谈气浓厚,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物服人的较少。二是胡编乱凑的通俗版戏说演义过多,真正喜闻乐见的丰富精神世界的作品较少。尤其是缺少正确的历史观指导,缺少用人类公认的世界观来叙述我们当代的思想价值观。

  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被扭曲、被割裂、被异化的现实危险,我们要系统地整理、梳理、调理国家文化遗产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被活化、陈列在考古遗址上的遗产被激活以及出土文献古籍都被复活起来,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不断提高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话语权,讲好中国独特故事,传播中国独特声音,阐释中国地域特色。在国内外价值观较量中,树立正确的中国人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国家观。

  国情实践提醒我们,在补齐历史欠账的同时,要注意中华传统文化中缺乏公众意识、实证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局限,教育不等于教养,文化不等于文明,要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改变“送出去”变为“走出去”,将“走出去”变为“走进去”,结合中国文化各类布局点,综合运用大众传媒、群体传播、人际讲述、学术研讨、文物展览、艺术鉴赏、图书收藏、影视作品等多种载体与方式,爬坡升级,超越过往,行稳致远,积极回应,注入时代活力,既牵动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血脉,又适时展示中华文化优秀的菁华。

  在现实世界激烈竞争中和文化推广实践中,我们要有“国际视野、中国表达”,“国家立场、文化展示”的意识。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的释放,在国际交流中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贯穿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既有传统优秀文化辉煌灿烂的感染力与感动力,又有当代中华文化特征的穿透力与渲染力,真正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具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与民族品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独特性  独特性词条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现实  现实词条  
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是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说就是要在传承延续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发展而传承延续。对作为中华民...(展开)

人文精神

 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

 【摘要】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把中华优秀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