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博物馆蓝皮书: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

       2021年11月4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博物馆蓝皮书: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

博物馆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推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梳理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脉络,回顾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新时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国际借鉴篇、博物馆大事记、附录六个部分。总报告力求在广泛收集整合博物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总体回顾,从宏观层面指出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外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专题篇共收录六篇专题报告,不仅关注博物馆展览、文创、数字化、教育等方面,同时聚焦非遗类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等特殊类型博物馆,分析博物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案例篇收录十篇文章,主要关注近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结合北京地区中小型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北京汽车博物馆博物馆发展的具体案例,探讨近五年博物馆在智慧化建设、流动博物馆运营、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国际借鉴篇探讨欧美大型博物馆近年来在管理方面的制度、挑战与变化,以期对我国的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发。博物馆大事记从国家和地方两个角度展开,力求回顾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附录部分对我国博物馆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整理、回顾与分析。

一、我国博物馆结构体系日趋完善,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结构体系日趋完善,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类博物馆凭借宏富的馆藏、专业化的运营受到群众喜爱,专题性博物馆依靠富于特色的展示、富于创意的营销越来越赢得观众的青睐。大量以民俗记忆、非遗传承、工业遗产、近现代遗存、生活日用品等为主题的博物馆丰富了博物馆结构体系。一大批省、市、县级博物馆完成新馆建设,设施更加齐全,馆舍面貌焕然一新,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博物馆正日益成为城市的新中心、新门户和新客厅。

博物馆数量上看,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2016~2020年新增博物馆1679座,我国博物馆保持增长态势(图1),免费开放比例稳步上升。2019年,博物馆数量达到5132座,同比增长4.35%,其中免费开放4377座,占总数的85.29%;2020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共5788座,同比增长12.78%,其中免费开放5214座,占总数的90.08%。同时,人均占有博物馆数量也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平均每26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部分地区,如北京、甘肃、陕西等省(区、市)平均每十几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2020年,平均每24.3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博物馆的资源和服务。

与此同时,非国有博物馆同样发展十分迅速。2019年,全国共有非国有博物馆1092座,占比21.28%,同比增长9.97%。2020年增长至1860座,占比32.14%,同比增长70.33%,增速较快。尽管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但从我国博物馆整体格局来看,国有博物馆仍占据主导地位。

博物馆类型看,综合类博物馆和历史类博物馆占比最高,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最少,各类博物馆数量并不均衡。2018年各类博物馆数量分别为综合类博物馆1772座,历史类博物馆1709座,艺术类博物馆482座,自然科技类博物馆182座,其他类博物馆773座,分别占比为36.03%、34.75%、9.80%、3.70%、15.72%(图3)。此外,新建博物馆类型多样。近年来新建成开放的博物馆中,既包括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展示世界现当代文化艺术的上海蓬皮杜艺术中心(西岸馆),也包括展示地区特色历史文化的临安博物馆、展示艺术家作品及生平的张大千博物馆,还包括全面展示地区自然生态文明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聚焦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随着更多新博物馆的成立,博物馆类型构成日趋多元化,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逐渐壮大。据统计,2018年全国博物馆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7506人,增幅为2.31%;2019年全国博物馆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7993人,增幅为0.45%(图4)。尽管博物馆工作人员总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无法满足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从馆均工作人员的数量看,实际上呈下降趋势,工作人员明显不足。

二、博物馆资源整合成果丰硕,馆际合作、跨界合作成为博物馆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博物馆资源整合成果丰硕,馆际合作、跨界合作成为博物馆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跨界合作成为新常态。尤其进入2019年以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开展不同形式和多层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合作范围和形式,丰富了“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实践形式。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召开之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等通信科技公司相继与多家博物馆开展科技前沿合作,在博物馆开通5G业务。

资源“共享开发”成为新趋势。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分别与健力宝、上海龙头、农夫山泉、中钞华森、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馆藏资源授权合作协议;中国文物报社联合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工艺振兴联盟”,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弘扬工艺文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牵头成立了抗战历史文化品牌“沈阳抗战联线”,组织开展了抗战遗址及遗迹的保护利用、学术研讨、展览互换、资源共享、文创产业、社会教育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由青海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等共同发起成立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以“黄河文化”为纽带,在深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新了博物馆服务与发展模式。

三、博物馆文创“产业”和“事业”的融合趋势正在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博事业高度重视,明确指出要让文物“活起来”,深入挖掘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市场潜力和规模已经显现,未来还将继续释放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空间。当前,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中也存在政策结构性矛盾、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和不完善、缺乏完善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博物馆文创发展工作仍处于培育阶段、当前博物馆界自身存在内部认识问题等诸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被解决。

关于博物馆文创未来发展方向,蓝皮书指出,一是从理念上越来越关注博物馆“个性”品牌的塑造。文创开发工作作为博物馆的新功能和连接社会的新型方式将会在新时代更加深度地融入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依据每座博物馆自身特色和定位为所在地区提供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驱动力。二是随着未来中国博物馆文创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博物馆文创不论以产品的形态还是以服务的形态进入市场,如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在资源的配置方面还是市场需求方面必须直面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博物馆应要求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面对市场时既要会“管”,更要会“放”。三是博物馆文创在产业分工上更为专业和细化,博物馆人员应聚焦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梳理等工作,而关于资源转化、生产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应由市场上专业的机构协同完成,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四是对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这必将助力博物馆文创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央领导对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明确的指示,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发生变化,博物馆的功能边界也随之不断延伸,博物馆文创“产业”和“事业”的融合趋势正在显现。相关消费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从长远来看,博物馆文创市场已呈现长期良好发展的势头。在未来,随着博物馆文创工作的政策环境日渐成熟,各项新技术和市场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要积极把握时代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面对问题和挑战,做好、做实博物馆文创这篇“大文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博物馆  博物馆词条  蓝皮书  蓝皮书词条  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2019  2019词条  
文化体制

 数字化重塑文化艺术

      随着技术快速迭代,人类社会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从语音电话、视频聊天、网上购物,到在线阅读、看视频、听书,再到移动支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