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浅析我国农业劳动力缺失问题

  现在我国农村面临着劳动力缺失、青壮年流失、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局面,致使现代化农业的实现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与创造性人才。就农村劳动力缺失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问题提供帮助,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只有稳定发展,才能有效的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只有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但现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致使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造成众多农村地区呈现出“耕地无人种,老人无人养”的现象,无人耕种的土地沦为荒地,宝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同时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更是让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缺乏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人力资本。简而言之,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与发展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缺失。因此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保证农村劳动数量与劳动力质量。

  1 现代化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业稳,才能天下安。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实现提供保障,才能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可见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中对农村劳动力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有体能、力量强壮的青壮年的付出与努力,只有体力旺盛的青壮年才能承受较为沉重的农活,完成比较复杂的农务,因此需要发挥农村青壮年主体作用。另一方面,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更加需要有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的创造与经营,因而需要培养低素质、低技能的青壮年农民成为新型农民,需要吸引外来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进乡创业。

  2农村劳动力缺失的表现

  2.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所进行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同时男性农民工的比重远高于女性农民工。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大量的体格强健、劳动力量旺盛的青壮年都奔赴城市务工就业,留守在农村的是体力不支、劳动力量缺乏的老人、小孩和妇女,因而越来越多的“老人村”、“小孩村”、“妇女村”景象出现在农村,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孺缺乏足够的劳动体能,只能从事简易、轻便的农耕活动,最终留守农耕的劳动力和播种质量的下降,致使大量的土地被弃耕荒废,土地资源被浪费。农村青壮年的流失使得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与发展缺乏主体,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

  2.2农村高素质人才匮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在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中,不仅需要青壮年作为农耕的主力军,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作为创新建设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却十分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本。从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上看,虽然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我国广大的农民队伍依旧处在以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导的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的报告显示,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中,文盲仅有0.3%,小学文化程度占5.9%,初中文化程度占59.8%,高中文化程度占14.5%,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9.5%。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是转移流出的农村农耕的主力军,农民工较低的文化程度很大程度反映出农村劳动者较低的文化程度。

  从农村劳动者农业技术上看,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检测的报告显示,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可见,由于农村人才培训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重心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使得有文化、有潜力的青年劳动力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而且农民总体的农业技术能力也十分低下。

  3现代化农业农村劳动力缺失的原因

  3.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以现代化工业为主的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较高,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较低;同时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居民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较高,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却很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较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高,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根据表1数据得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悬殊较大,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恩格尔系数上,农村恩格尔系数虽在下降,但总体比值总是高于城镇。由此说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经济差距明显,城市经济发达水平远高于农村,在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加可观的收入。

  因此在城市巨大的经济诱惑下,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大多举家迁移到城市经商、就业;有体力但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青壮年也纷纷抛耕弃地,涌入城市打工,以此降低留守农村的机会成本;毕业的大学生、高知识分子、高技能人才也宁愿在城市承受巨大的竞争压力、工作压力,也不愿返乡创业发展。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贫富差距悬殊,导致高素质人才、农村青壮年大都愿意滞留在城市打工、就业,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却面临着缺乏人才与人力的局面。

  3.2经营农业风险大

  目前,我国依旧处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大部分农村农业依旧采用以家庭为单位,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同时农民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因此农作物的生长极易受到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这给农业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极高的不可预见的风险。不可预见的风险将给农民收入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农民便放弃土地,转入城市打工,由此造成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

  3.3农业经营成本刚性递增,经济效益低

  经营农业的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机械作业费用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农作物为主的物价也节节攀升,这从表面上看给农民带来增收的机会,但实质上却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成本。

  以黑龙江为例,据黑龙江省有关农作物生产成本调查显示,2007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产值提高所带来的收益。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农业生产物质费用分别为509.4元、281.7元、171.7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74.1%、60.5%、22.6%。2011年农忙期间部分地区农村短期工价可达每天100~150元,同比提高近50%。同时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农业生产务工费用分别为231.1元、115.4元、99.1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2.8%、77.5%、215.7%。综合得出,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每667m2完全成本742元,比2007年增长93.1%,年均增长17.9%;玉米每667m2完全成本398.2元,比2007年增长65.4%,年均增长13.4%;大豆亩完全成本271.0元,比2007年增长57.9%,年均增长13.1%。从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成本调查数据中可以推出,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的种子、肥料、机械播种、人工等费用成本呈刚性增长,使得农业经营经济效益降低,农民边际收入递减。同时,由于我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致使规模效应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低效益、高成本的农业经营不仅严重挫败了农民对经营农业的前景预期,也打击了众多高知识、高文化、高技能人才企图发展农业经营的信心。因而看不到希望的农民纷纷放弃了对土地的经营,奔赴城市就业谋生,高素质人才也不愿入乡发展农业经营、建设农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4现代化农业农村劳动力缺失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引导农业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

  国家应坚定地引导农业实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将分散、荒置的土地进行集中整合,统一承包给农户进行集中种植、生产,并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生产,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农业。通过产业化农业的经营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营农业的规模效益,降低经营农业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引诱农民在乡发展、留乡建设,吸引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回乡承包土地。

  4.2加大对农村各种设施的资金投入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教育建设、农村医疗保健设施建设等。其次加大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农业的技术水平,以便提高农业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再者加大对农村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创办专门的农村服务基地,为农民提供栽种、机耕、机收等服务。通过提高农村各方面设施,改善农村整体风貌和生活条件,缩短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稳住青壮年的同时,吸引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入乡创业、就业。

  4.3鼓励外来企业入乡发展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只要是有利可图的生产经营,就一定能吸引企业的投资建设。因而国家可从财政和税收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比如对入乡生产建设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以此让更多的企业家看到从事农业经营是有利可图的,因而纷纷入乡投资办厂或收购土地进行集中化生产经营。将外来企业引入农村不仅可以帮助建设农村道路、教育等基础设施,还可以为农村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企业入驻农村进行生产经营,则会雇佣农民作为种植加工农产品的劳动力,从而增加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提高农业技术能力。而外来企业从自身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也应当积极投入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并定期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等。以此来促进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实现自我的提升。

  4.4加大实施惠农政策并鼓励大学生入乡创业、就业

  国家应通过加大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减轻青壮年农民的经济压力与负担,从而诱使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同时可以实施鼓励大学生入乡创业、就业政策,如大学生入乡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学生入乡创业资金协助政策和大学生村官政策等,从而为现代化农村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以便优化农村人才结构,建设新型农村,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4.5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

  国家应制定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政策,着眼于提高青壮年农民的知识文化以及农业专业技术。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民素质文化教育中心和农民技术培训机构,并邀请专业的农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农民进行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同时各大农业高校也可以开办专门针对农民农业知识教导与农业技术培训的课程,免费为农民提供教学辅导。通过培训,改善我国农村农民低素质、低技能状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浅析我国农业劳动力缺失问题  浅析  浅析词条  缺失  缺失词条  劳动力  劳动力词条  我国  我国词条  农业  农业词条  
社会管理

 从市场监管走向市场治理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须联合消费者、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也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同时,有关职能部门的理念要从“市场监...(展开)

社会管理

 浙江省绍兴市“中介超市”

 编者按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北京市大兴区等61个地区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多来,各试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