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在教育内容上不妨多姿多彩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不要外语是毋庸置疑的。北京最近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这项改革似乎颇得人心(英语在现实中无多大的作用),但仔细考虑,这不只是因我们对英语的应用不多的问题,也还包括了教育对外来文化(英语世界)的偏见。

  尽管教育部门的理由也相当确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英语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很好,许多学生的英语还是“哑巴英语”。此外,英语教育越来越趋向应试化、畸形化,亟须改革。

      这其实不是英语的错,而是我们对待英语的态度好像从来是可有可无的,毕竟是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大多数人的实际生活中用不上。说实话,在对待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总脱离不了实用主义。比如,数学能够加减乘除,似乎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了,何必去计较数学理论与模型呢?

  这样说,是不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对我们有用的才有学习的必要,反之就可以被忽略。在此教育背景下来看待,似乎体育、音乐、艺术,都可以取消,毕竟成为体育健将、音乐明星、艺术家的几率要小得多。但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在追求多样性与文化多元上,实在是不可或缺。时下的社会道德滑坡、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追究起来,应该是大多数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育环节,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不过,在高考问题上,教育理念显得尤其重要,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在此大致会有了分野。高考说白了是对教育实践的检测,作为进入大学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这也反映在大学的专业设置上,倘若没有外语的介入,如何才能走进大学教育的前沿?这个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研究只会沦为二流水准,在不太懂外语的情况下,自然无法更好地做一些研究,至于演讲,那更是天方夜谭了。当教育只有语文教育,而没有其他科目的设置时,就注定了我们的教育理念的狭隘,而不是考虑到教育世界的科学与发展。

  这倒让我想起了那些学贯中西的教育大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人物。比如对中学教育要求的是普适性,比如作文写作要求的是“我口写我心”,这才是让教育回归到个体。而现在,语文教学强调的则是技术型分析,对文字的阐释对文章的写法日趋规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看上去虽起承转合,却未必是作者的内心反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说,应该从当前的一刀切全面学英语变成让学生自主选择学英语,这才是一个英语学习的正常态。英语考试应该更加自由化,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而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点,根据专业的特点,自主提出要不要英语英语达到什么样的成绩。这意见固然切合当前的教育趋势,但倘若仅仅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而不对高考体制进行改革,势必会落下更多的问题。这看似耸人听闻,实在是在面对未来教育时,我们需要具备更清晰、更契合当下的教育理念。

  纵观外语的学习史,从晚清至今不绝如缕,这背后既有对新知的探求,也有对国家教育的反省。且看民国的大先生们,无不是在专业上取得了成就,这得益于他们跟世界同步的教育。当我们只埋头于传统文化教育,而忽略掉外语教育,可能会造成学生对国外的最新科技、学术动态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只依赖于二手资料,显然是不够的。

  高考中不同科目的分数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同时期教育部门对不同的科目认同度不同的结果。现在全国统考减少科目、文理不分科似成为趋势,这当然有助于全面培养人才。然而,即便是学科上有分野,每门学科的价值也还是无法替代的。

  最近,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的“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这跟高考也有着莫大的关系。试想,在教育科学化的问题上,假若因高考措施的不当,也许未来的人才就提早被扼杀了。

      在教育态度上,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穷尽可能性,而在教育内容上不妨多姿多彩。毕竟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可能是未来的人才,而不仅是教育试验田里的小白鼠。因此,在对待教育问题上,高考改革的方向应该更明确一些,至于教育理念,当然是培养全新的国民人才。我们该如何在教育中切实做好教育的改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有智慧,有条不紊地把教育往前推进,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教育的细枝末节。这才有助于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1389期 第8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在教育内容上不妨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  多姿多彩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内容  内容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教育

 建好用好高等教育评估“指挥棒”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