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80年代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现在的1万块,相当于1978年的1600块,反过来当时的万元户,则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过去35年,6万元仅仅是城镇职工一年的平均工资,根本不算财富,也不会引来羡慕,令人难以接受。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经年积累之后,物价的落差产生出一个持续的争论话题: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或者,现在的100万,再过20年,又相当于多少钱?这个话题,既是酒桌饭局上的话题,也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问题,要完整、正确的回答并不容易。

  从正统的经济统计数字来看,答案最为清晰。从1978年到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为105。这也就是说,物价每年上涨5%,37年间物价变为了原来的6倍多。现在的1万块,相当于1978年的1600块,反过来说,当时的万元户,则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显然,这个最为清晰的答案与老百姓的感受差异巨大。80年代初期,万元户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称号。1万元的存款,在那个时候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富。时间过去35年,6万元仅仅是城镇职工一年的平均工资,根本不算什么财富,也不会引来羡慕。最为清晰的答案,令人难以接受。

  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本身的原因。人们生活所需的商品非常之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变得越来越多,不同阶层、购买不同商品的人群,对物价上涨的感受都不相同。CPI永远是一个抽样,不可能覆盖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比如,CPI没有包含房价,虽然房产作为一种资产并不应该包含在内,但是,房价却是人们感受物价的重要因素。再如,中国的CPI中,猪肉占比过大,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恩格尔系数的提高,食品对人们物价的感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所以,CPI与人们的感受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且,CPI作为政府向社会公布的物价指数,具有一定的政治压力,在中国现实之下,也会出现一些失真。

  正是由于CPI不符合人们的感受,人们开始关注其他方法推导出来的通货膨胀率。弗里德曼有句著名的话:“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作为货币主义理论大厦的地基,费雪公式MV=PT,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会的价格上涨水平。在这个公式当中,M是指货币总量,V是指货币流通速度,P是指商品的平均价格,T是指总交易商品量。简单的说,货币的流通数量一般不变,当全社会的商品产量不变的时候,货币增加了,价格就会上涨。在真实世界中,货币量增长的同时,社会每年也在创造出新的财富,这就表现为GDP的增值。也就是说,货币量与产品的量都在同时增长。所以,不能说钱增加了两倍,购买力就会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相对来说,费雪公式依据的是一些不那么具有政治压力,也相对没有系统性偏差的数字。2000年到2010年,央行数据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年均增速19%左右,统计局数据显示实际GDP年均增速为10%,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经测算略为正,那么按照费雪方程的一个变形:m+v=p+y,中国的年均通胀率大约9%,即十年翻了一番,远高于统计局给出的CPI年均1.7%的增速,似乎更符合我们的切实感受。

  不过,基于费雪公式的推导也有很多问题。除了本身的固有问题外,费雪公式还有很多中国特有的问题。首先,货币的国际化使一部分货币没有参与国内交易,最近几年人民币的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化与货币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很多本来不以价格计算的商品与福利,进行了市场化。比如房租,以前是福利性质,只收取很少的房租,单位分房甚至不需要房租。市场化时候,房租成为居民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方面,推动着CPI的上涨,另一方面,这个独特的货币化进程并不在费雪方程的考虑之中,中国经济中“凭空冒出来”很多本来就存在,不能计入GDP增量,但却实实在在的从不需要货币进行交易变为了需要货币进行交易,从而吸收了增发的货币。从这个角度,又抑制了增发货币带来的通货膨胀。

  房地产是一个典型例子,房产从不可交易,变为可以交易,并且持续上涨,消耗掉大量的增发货币。在“4万亿”的大投资中,货币的增量直接成为房产上涨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却抑制了其他物价的上涨。从2009年到2012年,房价飞速上涨,但平均CPI指数仅为2.7%,非常温和。

  由此可见,现有的经济学与统计学,并不能完美的告诉我们,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其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而“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多少财富”却同时是一个心理现象。无论是费雪公式还是CPI,也许能反映购买力,但却不能反映人们心理上的对生活,乃至财富评价的膨胀。

  衣食住行,乃百姓头等大事。比如服装,80年代乃至90年代,人们的服装需求,基本上着眼于面料、款式,而当下,品牌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品牌当然是有溢价的,比如,耐克鞋,或者退一步,哪怕是一双特步运动鞋,都没有办法直接与80年代的解放鞋进行比较。所以,除了CPI、费雪公式本身的技术性问题,这些参数与实际财富感受之间永远充满差异。

  再如饮食,在过去,50元一个月的工资,即使只能粗茶淡饭,也能让一家其乐融融,但在今天,300元即使能买来同样的饭菜,但没人会认为,一个月只能吃上三顿肉算是正常的生活。

  除了对生活评价的提高,人们对财富的评价也发生了改变。记得80年代的时候,一台14寸的日本进口彩电大约要1000元。在那个时候,这样的一台彩电可以引来邻居的羡慕,可以成为出嫁光鲜的嫁妆。随着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同样1000元可以买到的彩电变为了32寸的液晶,但却不再光鲜,甚至变为了寒酸、拿不出手的东西,而轿车则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财富性产品。80年代,一万元能办出风风光光,震惊四邻的婚礼,而现在,一辆稍微能带来面子的车子本身,也要七八十万,再加上婚礼、招待,80年代1万元的财富感,如今恐怕要变为两三百万,而这绝非通货膨胀所能解释。

  可见,当我们讨论80年代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或者现在的100万相当于20年后的多少时,除了理论上的购买力以外,还包含了随经济发展而不断膨胀的财富观。

  至于现在100万,在以后意味着何等的财富,则更难回答。需要提醒的是,从78年到现在,经历过价格闯关,经历过92年之后的经济过热,经历过政府手中缺钱,不得不发钞以应付赤字的阶段,所以,某种程度上,用过去的通货膨胀推断未来并不准确。

  更重要的是,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一直处于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之中,但在未来,这些持续性的利好会逐步消失,转型的压力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除了全球经济形势,由于自身的政治经济特点,中国可说是全球大经济体中,预期最不明确的一个——比如,哪怕在五年前,有谁能预测到当下的反腐力度?而未来社会形势下的国进民退抑或民进国退,或者经济增速下滑导致的货币刺激,又有谁说得清楚?而当这样一个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的时候,各种缺乏预期的黑天鹅事件,又会被进一步放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相当于  相当于词条  年代  年代词条  多少  多少词条  现在  现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