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改革和发展: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

  核心阅读

  金融问题的产生与积累是随着经济问题相伴而来,金融问题也只能在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必须坚持推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金融对外开放,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强化市场约束与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四大成因

  由于金融是跨越时空的信用活动,金融风险的形成总与一定时空内的因素有关,主要是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机制性和外源性因素。所谓周期性,是指金融风险的形成往往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相关,随着宏观经济从高峰到低谷再到高峰的变化,金融风险往往在繁荣时期积累,在低谷时期爆发。所谓结构性,是指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往往容易导致金融的结构性缺陷,行业性的、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往往是由结构性问题所导致。所谓体制机制性,是由于体制机制性缺陷导致经济和社会的成本向金融业转化和积累,最终使金融难以支撑,出现彻底的溃败。所谓外源性,就是由于外部性因素冲击所引发的国内金融动荡。考察古今中外,金融风险的形成,无外这四大原因。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近几年来我国的金融风险也主要涉及这四个方面问题。

  从周期性问题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的下行,使得在过去高速增长中积累的风险逐渐暴露。而在周期轮换中,新产业对旧产业“创造性地毁灭”的过程,也可能成为金融风险易发多发的直接诱因。为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前些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政策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债务负担加重,部分企业未能实现成功转型,经营困难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产生债务违约风险并向金融体系传导。

  从结构性问题来看,在“新兴+转轨”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地区差别、收入分配差距过度扩大,以及金融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失衡,都在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金融的稳定基础不牢。加之一些城市的房地产热,带动信贷投放的房地产化,积累的泡沫也给金融带来不少隐患。

  从体制机制问题来看,改革不到位也增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是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不到位,许多社会化成本向金融转化。比如,僵尸企业长期难以退出,银行信贷资产出现不良,社会稳定压倒一切的要求下,对部分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仍然给予信贷支持;金融业的破产清算机制尚未建立,少数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无法按市场规则退出。二是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地方的法人机构尤其是农信社由于改革进展缓慢,体制机制未能根本转变,不良率高,风险积累较多。三是金融监管存在缺失,一些领域存在监管空白,非法金融现象和灰色地带金融活动时有发生,一定时期野蛮生长、问题突出。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带来金融监管和宏观政策时松时紧,共振冲击风险突出。

  从输入性风险来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与外部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内与国际共振增强,外部冲击可能会带来国内民众心理预期、行为预期突然发生转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趋缓,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对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缩表等货币政策“正常化”调整也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产生的外溢效应可能会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在改革和发展中防控金融风险

  金融问题的产生与积累是随着经济问题相伴而来,金融问题也只能在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必须坚持推动发展和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金融对外开放,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强化市场约束与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体制不改革,经济不发展,金融风险不仅不能得到有效防控,相反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大。金融必须端正发展理念和服务方向,必须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树立正确的业务经营导向,才能得到稳健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金融要与实体经济同甘苦、共患难,银企联手,共渡难关,共享繁荣。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资本和金融企业天生具有逐利性,这就容易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资源投入不足,更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如何强化商业性金融社会责任,同时完善针对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政策性金融,大力发展服务于小微企业、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普惠金融,使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普惠金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探索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大问题。同时,我国金融发展又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40多年的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过程。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重构市场化决策机制,更好发挥价格和竞争对于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水平,在高水平双向开放中提高我国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为此,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只有着力稳定经济,才有条件稳定金融,这里的关键是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把握好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防止单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而伤害实体经济,更不能单纯从金融的角度去考虑风险防控。只有把金融放在实体经济的大局中,找准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壮大,金融才能实现自身稳定。二是处理好强化市场约束与维护金融稳定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任何时候都要把市场约束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形成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常态化机制,打破刚性兑付,坚决处置失败企业包括失败的金融机构,淘汰落后产能,不能为了一时的稳定而放弃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放弃市场规律。三是处理好推动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形成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路径。金融监管必须到位,逐步建立严密的、审慎的监管制度和内控制度,及时更新金融监管理念,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为金融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和根本保障。但对于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等行为,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于假创新、伪创新现象,要及时揭露、及时查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防控  防控词条  前提  前提词条  风险  风险词条  重要  重要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财经

 社保降费:这道减法该怎么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积极减税降费,堪称增强企业活力、稳住经济增长的良方之一。  2019年一开年,人社部和财政部先后多次表态,要积极研究社保降费方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