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以金融科技塑造改革新动能

  银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目前银行改革正面临自身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仅依靠体制机制的调整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商业银行应该跳出传统思维,以金融科技塑造改革新动能。

  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影响到实体经济稳定和转型发展,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商业银行通过自身服务转型升级,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供给侧协同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信贷结构失衡。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信贷支持长期超过其在GDP中的比重,部分行业占用信贷资源长期居于高位。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8.7万亿元,远高于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59万亿元,普惠金余额13.39万亿元以及绿色贷款余额8.23万亿元,信贷结构还需加快优化。

  产品同质化依然严重。我国银行产品的同质化水平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格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又一次趋于严重。

  对小微和民营经济服务不足。整体看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仅为21.2% 和13.6%,民营企业贷款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约为25%,远低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约60%的比重。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服务供给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一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降低银行风险偏好,使银行更愿意将资金投放到相对安全的行业和区域,而一些具有发展潜质,但不确定性较高的领域信贷供给不足。同时,风控效率低下导致银行服务边际成本较高,服务小微和长尾客户时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普惠金融难以真正普及。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使得银行无法实现特色化经营,面对市场机会往往以大干快上的速度取胜,经年累月造成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同时,创新能力不足还导致银行难以适应产品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被迫选择“跟随”式发展模式。三是客户服务能力不足。目前银行普遍面临客户关系疏离的窘境,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生态的演进使得客户更多在生活场景中办理金融业务,与银行的联系减少,进而造成真实交易数据的流失,使银行在客户分析和服务上都处于弱势,导致服务针对性下降,客户体验难以提升。

  金融科技助力银行改革突破

  金融科技是驱动银行制度、产品和模式创新的首要因素。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可以解决银行改革中面临的各种能力不足问题。

  金融科技升级风险管理能力。大数据、生物识别与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在风险识别方面,大幅降低市场整体信息不对称程度,为识别风险提供透明高效的环境。在风控效率方面,通过金融科技实现风险管控流程的整体线上化、智能化改造,降低风控成本的同时提升风控效果。在风险定价方面,不断完善客户画像系统实现金融产品的精准匹配。

  金融科技驱动产品服务创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金融产品全生命周期动态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大数据分析极大增强金融产品的客群针对性。人工智能有效降低产品创新中的工作强度。VR与AR的应用可以在客户体验中利用数据埋点对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为创新工作提供参考。此外,金融科技应用可以提升银行整体数据经营能力、完善市场洞察和反馈体系,不断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

  金融科技优化客户服务模式。为转变目前客户关系管理困难的情况,银行应不断加强大数据、生物识别、5G技术、社交媒体的应用。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切实完成客户真实画像,使得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生物识别和5G技术的应用使得风险在线审核成为现实,为客户重新回到银行视野提供基础支持;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银行与客户维系相对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帮助。

  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建设

  推动“四化”建设,打造银行第一生产力。一是产品服务数据化。实现客户和业务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快速洞察。银行要加快建设全行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深度挖掘和交叉应用;打造对非结构、半结构、流式数据等差异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将数据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业绩指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二是运营管理智能化。实现智能设备的人力替代、以科学决策为支撑的流程改造,打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化产品服务体系。银行需加大先进算法的引进消化力度,同时引入公有云或建设私有云,提升基础计算能力。三是架构体系开放化。银行需要在应用层对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等业务进行标准化封装,实现开放输出能力;在平台层立足模块化理念,建设企业级分布式服务框架,培养与云计算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在设备层加快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互联网环境下银行业务对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快速部署的需求。

  建立适应性生产关系,加速金融科技发展。一是树立担当意识,金融科技人应该具备百年银行的历史使命感和荣誉感,用更远的视野、更宽的胸怀、更大的格局看待当前的工作与工作环境,以斗争精神解决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二是提升治理能力,在管理层增加具有金融科技背景的干部比例,为管理层讨论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建立隶属管理层的金融科技委员会,为管理层决策前进行专业论证;重大金融科技工作推动,通过金融科技委员会推进落实。三是建立敏捷组织。借助科技前置、弹性团队和功能模块等方法,打造快速升级能力;加快扁平化架构建设,使组织具备有机整合、动态调整和跨部门高效协同的柔性管理能力;建立高度灵活的弹性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形成以业务能力和工作特点为标注的人力资源库。四是塑造风投理念。金融科技建设存在先期投入巨大,动态调整频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特点。银行在制定金融科技投入计划时,要充分认识其客观发展规律,将金融科技投入作为资产形成的过程,而不是费用的开支。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包容性与有效性。金融科技发展是一个创新和规范不断互动的过程,监管在其中起到掌握平衡和节奏的关键作用。应加快完善监管沙盒制度,为金融科技新业态创造一个监管适配性试验区,助力企业平稳度过初创期;应加大在合规数据报送、法律法规追踪、内部行为监控等方面的监管科技应用,同时加快出台监管科技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提升监管先进性和规范性;应不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征信、公共数据、云服务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规范进行脱敏等操作后供金融机构共享使用,提高金融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以金融科技塑造改革新动能  革新  革新词条  以金融  以金融词条  动能  动能词条  塑造  塑造词条  科技  科技词条  
财经

 消费“马车”提速,还需制度拉动

 消费是国情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助推更多人的“生活提质”,还是倒逼电商平台的“产品提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不可少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