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投票率视角下的日本青年政治冷漠现象分析

  关键词:投票率/日本青年/政治冷漠/政治参与

  作者简介:常思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日本问题,北京 1000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在政治化倾向日盛的同时,却出现了政治冷漠(political apathy)的常态化,青年人的政治冷漠更成为西方各国社会的通病。作为东亚第一个实现民主制的国家,日本的民主制度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冷战后日本国民在各项选举中的投票率相比二战后初期却出现了大幅下降。在2014年12月举行的新一届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中,投票率仅为52.66%,比2012年减少了6.66个百分点,再创二战后投票率新低[1]。尤其引人注意的是,20、30岁两个年龄段的日本青年对选举的态度更是日益冷漠,年龄越低的青年群体投票率也越低。投票率持续走低反映了日本青年政治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的下降。日本2014年4月的舆论调查显示,20-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中表示“不关心政治”的比重分别达到40.4%和26.3%,而其他各个年龄段群体持相同意见者的比重都低于20%[2]。这种状况与二战后日本国内民主化发展进程极不匹配,其背后的原因和由此造成的影响引人深思。

  一、政治冷漠的概念

  政治冷漠是相对于政治参与而言的,强调的是对政治的“不参与”,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3]。政治冷漠既是一种政治态度,又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的有机统一。从政治态度来看,政治冷漠意味着公民对政治问题持漠视态度,对参与政治活动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从政治行为来看,政治冷漠则意味着公民长期对政治参与的逃避和疏远。

  政治冷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与政治参与相伴而生,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政治冷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泛的政治参与所具有的盲目性,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社会动乱与冲突。且适度的政治冷漠也降低了过度政治参与所造成的低效性,减少了政治体系运行的成本。但政治冷漠使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还可能导致政治冷漠群体的需求和利益被政府所忽视。另外,政治冷漠还有可能影响公民对政治体制的归属感,导致公民对政治强烈的不信任,进而弱化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政治参与的渠道很多,其中投票就是典型的参与模式之一。这是因为,投票是公民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政治活动,也是相对付出代价最小的政治参与形式。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所指出的那样,投票在相当程度上是最普遍的政治参与形式,它体现了公平这一最基本的民主原则。不参加投票就是自动脱离政治共同体[4]。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民们可以通过投票活动来表达他们的政治偏好,选举投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积极程度。反之,投票率的不断降低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主观心理上不愿参与这一政治活动,并在客观行为上加以拒绝,体现了民众对政治的逐渐冷漠。因此,从某个国家投票率的视角分析该国政治冷漠现象无疑可以成为研究其政治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二、投票率视角下的日本青年政治冷漠现象

  根据日本宪法,公民享有的选举权集中体现在国会的众议院、参议院选举及统一地方选举这三大选举上,其中尤以国会的众参两院选举对国内政治生态的影响为甚。日本青年在上述选举中的投票率也因此成为该群体政治参与态度的晴雨表。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会选举中的投票率不断降低,其中青年投票率下降幅度尤为明显,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年龄越低的群体投票率越低

  在日本国会选举中,长期以来20-29岁青年的投票率都是最低的,其余各个年龄段投票率逐渐增加,60-69岁年龄段的投票率最高。70岁以上群体的投票率虽然不是最高,但是也长期保持较高的水平。总之,40岁以下青年的投票率明显低于其他群体,且年龄越低投票率越低的态势日益凸显(参见图1)。

  (二)青年投票率显著下降

  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1967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中,20-29岁青年的投票率达到66.69%,这意味着每三个青年就会有两人前去投票。到1993年则变成了每两个青年中有一人会参与投票。而在2014年的众议院大选中,每三个青年中仅有一人前往投票。1967-2014年期间,日本20-29岁年龄段青年的众议院选举投票率降幅达51.1%。在参议院选举的投票中,青年投票率也同样呈明显下降态势。1989-2013年期间,日本20-29岁年龄段青年的参议院选举投票率降幅达29.6%。因此,尽管青年投票率偏低是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日本青年的表现却更为明显,这也说明日本青年群体的政治冷漠问题非常严重。

  (三)青年群体与其他年龄段群体的投票率差异逐渐增大

  如图1所示,1967年,20-29岁青年群体与当时投票率最高的群体之间投票率的差距为15.99%,到2003年这一差距扩大到历史最高的42.3%。此后,尽管差距有所减小,但2014年仍达35.7%,是1967年的2倍之多。因此,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整个社会的投票率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青年群体的降幅最大,这导致他们与其他年龄群体的差异较为显著。青年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日本选民投票主体中最为明显的政治冷漠群体。

  总体来说,日本青年在大选中投票率的不断下降,与青年对政治活动的疏远和漠不关心密切相关。资料显示,对本国政治表示关心的日本青年所占比重仅为50.1%,比5年前同一调查中的58.0%减少了近8个百分点,并在此次受调查的7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排名前3的德国(69%)、韩国(61.5%)和美国(59.4%)。尤其是其中回答对政治“非常关心”的日本青年仅占受调查者的9.5%,是所有受调查国中唯一低于10%的国家,相比5年前减少了2.2个百分点,与德国(23.1%)、美国(22.0%)和英国(19.9%)等国相差甚远[5]。由此可见,当前的日本青年无论是与以往时代的本国青年相比,还是与同时代的本国其他年龄段群体相比,甚至与西方其他国家的青年相比,都具有明显的政治冷漠倾向。

  三、日本青年政治冷漠的原因

  (一)个体层面

  政治冷漠是心理和行为的有机统一,研究青年政治冷漠的成因,首先应从青年的个体层面出发,根据青年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特征去分析其政治冷漠的根源。

  第一,青年时期是人生中的过渡时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处在形成和趋于成熟的过程中。这时,很多青年对政治认知较为浅显,往往不能深刻理解各个政党的纲领和主张,不太清楚选举中候选人的真实情况,也不知道可以通过参与政治来改变现状。同时,青年的人生中面临着诸多选择和诱惑,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很容易因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由于社会阅历尚浅,他们常常会认为政治与己无关,不愿抽出时间去了解和参与投票选举等政治活动。

  第二,青年时期是人生中较为不稳定的时期,很多青年都处于流动状态中,他们背井离乡去求学、求职,远离父母、亲友和其他社会关系。这使得一方面作为外来人员,青年难以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政治生态,对其进行投票选举等政治活动造成了阻碍;另一方面青年也会因选举登记 、投票地点等问题感觉麻烦或认为有困难而回避选举活动。

  第三,从日本青年意识来看,泡沫经济破灭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经历了日本经济“失落的二十年”,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和失落感。调查显示,在日、韩、美、英、德、法、瑞典7国中,日本青年不仅自我满足度远低于其他国家(仅有45.8%的受访日本青年表示对自我满意,其余几国都高于70%,美国高达86%),对当前日本社会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仅有31.5%的日本青年对社会感到满足,与之相比,有72.1%的德国青年对社会感到满足)[6]。同时,日本青年对自己或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比例也都远低于其他国家的青年日本青年中普遍存在着依靠自身力量无力改变个人生活、更无力改变社会或国家状态的失望情绪。这些青年视政治为奢侈品,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

  (二)社会层面

  日本社会“少子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造成日本青年在就业和福利等问题上都面临巨大压力,不仅自身利益受损,而且负担日益加重。同时,青年与老年群体的对立现象日益凸显,青年的利益诉求更加难以实现。

  第一,生存压力不断加剧,青年无暇参与政治。(1)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使青年就业压力剧增。日本青年的失业率居高不下,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来,日本15-24岁青年的完全失业率都远高于其他年龄段,2010年一度达到9.4%,远远高于平均值的5.1%,年轻人陷入“就业冰河期”。2014年日本的平均完全失业率仅3.6%,但15-24岁和25-34岁的青年完全失业率却高达6.9%和5.3%,明显高于中老年群体,且25-34岁的劳动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非正式雇佣,工作状况并不稳定[7]。(2)日本青年深受养老问题困扰,负担与日俱增。2007年以来,日本已连续8年出现出生人数少于死亡人数的“自然减员”。据估算,截至2015年1月,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6.2%,稳居世界第一,而14岁以下人口则仅占总人口的12.8%[8]。这显示出日本社会面临着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并存且不断加剧的严峻局面,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负担的日益加重。据日本政府估算,由于保险费率不断增长,仅2005年,在50岁以上群体能获得近6570万日元养老收益的同时,20多岁青年的保险等费用负担却超过1660万日元,而不足20岁青年未来的负担则将高达4585万日元[9]。各代人的收益和负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其中青年群体的负担明显加重。另据调查显示,2013年,日本每1名65岁以上老龄人口由2.3个15-64岁的劳动人口负担,而到2025年则降为1.8个适龄劳动人口负担1名老人①。这意味着未来青年群体赡养老人的负担也将日益沉重。在生存压力不断加剧的状况下,日本青年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攸关的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公共民生政策,不愿参与无法直接带来收益的选举等政治活动。

  第二,选举中同票不同权,青年无力影响政治。人口比例的失调导致青年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力日益降低。从日本20岁以上拥有投票权的人口年龄构成来看,1950年,20-29岁的青年占总数的30.8%,30-39岁青年占总数的22.7%,即40岁以下青年几乎占到具有投票权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而65岁以上高龄者所占比例仅为9.1%。因此,当时青年通过投票能对选举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少子老龄化”改变了这一状况。据日本总务省统计,截至2014年8月,日本20-29岁青年占拥有投票权人口总数的比例降至12.33%,30-39岁青年所占比例降为15.48%,也就是说,40岁以下青年所占比例不足30%。相比之下,65岁以上高龄者所占比例则高达31.30%,是1950年时的3倍之多。不仅如此,随着“少子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当现在的日本儿童到2030年长大成人并拥有投票权时,20-29岁青年所占比例将进一步降至11.1%,30-39岁青年所占比例将降至12.3%,而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提升至37%②。这表明,青年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中的少数派,他们对投票结果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不断降低。与此同时,由于中老年群体拥有投票权的人数占多,而且参与投票的人数也占优势,因此,政治家们自然更重视中老年群体的利益诉求,而忽视难以影响选举结果的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这种恶性循环一旦持续下去,将造成日本青年即使想要参与政治,却也无力影响政治。

  (三)制度层面

  第一,日本政治中的腐败现象使日本青年对政治丧失信心。金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存在和运转的基础,金钱与权力的交易更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这在日本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日本政坛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金钱丑闻层出不穷,洛克希德贿赂案等丑闻曾引发日本政坛地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并修改了多个法律法规,对政治资金进行严格管理。但是,朝野阵营的各种金钱丑闻仍然接连不断,严重影响到了普通国民对政治的信心。截至2015年3月,安倍晋三内阁先后有7名成员因政治资金问题辞职,首相安倍和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均被爆出接受违规政治资金。政治腐败问题的层出不穷,使日本青年对政治家的好感和信任不断减少,对政府权威的认同逐渐下降,他们不愿参与投票,对政治活动的态度日益冷漠。

  第二,在日本政治中,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青年难以参与其中。日本法律规定25岁以上的国民可获得被选举权,但受金钱政治的影响,日本普通青年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无法开展有效的竞选,在大选中成为候选人的青年政治家非常有限。如2014年底的众议院大选中,25-29岁青年政治家候选人仅占候选人总数的1.8%,30-39岁青年政治家候选人占比仅为13.6%③。可想而知,在这种状况下真正能够突破重围当选议员的青年政治家极为有限。事实上,日本国会中青年政治家所占比例远低于中老年政治家,并且这种倾向在地方议会中更为明显。据2013年7月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日本镇村议会的议员中,议员平均年龄高达62.4岁,最年长者为89岁。其中,60-69岁的议员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3.5%;其次是50-59岁的议员,占比21.1%;第三是70-79岁的议员,占比17.4%;而40岁以下的青年议员人数仅占2%[10]。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青年政治家中,很多人是“世袭政治家”,即二代或三代议员。他们继承了父辈的政治地盘和“票田”,可以轻而易举地当选议员。如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之女小渊优子继承父亲地盘,不仅高票当选众议员,还成为日本战后史上最年轻的内阁大臣。2014年10月她因政治资金丑闻辞职后,仍然凭借父辈在群马县长期经营的“票田”,在2014年底的众议院大选中再次当选众议员。可见,所谓公平选举的背后充斥着金钱和背景的较量,这不免令众多日本青年对政治感到失望,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投票无力改变日本政治现状,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声难以传递给政治家 ,这也是青年人比起中老年人更容易远离政治的原因。

  四、日本青年政治冷漠的负面影响

  (一)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

  据报道,2014年底举行的日本众议院大选所需费用高达700亿日元。与之相比,2013年度日本为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水处理支出仅206亿日元,为应对2013年冬天罕见大雪给日本农林水产业造成损失的支出为448亿日元[11]。这两者相加都不及一次大选的花费高。然而庞大的财政支出却换来了日本战后最低的一次投票率,包括青年在内的众多日本国民放弃投票,使得政府和各政党为选举造势和投票活动所做的努力均付诸东流,无疑让人感到惋惜。

  (二)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据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吉田博的估算,20-49岁的日本国民投票率每降低1%,日本青年一代每人年均遭受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5万日元[12]。这意味着,青年投票率的降低将导致这一代人未来负担的日益加重。长此以往,日本青年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将持续增加,他们会更加远离政治。这又使得青年的利益诉求更无人倾听,造成青年群体自身利益进一步受损的恶性循环。

  (三)对日本未来战略走向形成一定影响

  众所周知,安倍晋三于2012年底第二次任日本首相以来,谋求国内政治和对外战略的全面突破。安倍政权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关系,提升日本在同盟内部的作用和影响力,实现日本在安全防务政策上的自我“解禁”和“松绑”。在这种状况下,日本青年的政治冷漠无疑不利于遏制日本政坛的“右转”趋势。一方面,日本青年群体对政治关注不高,主要关心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经济问题,对国内政坛的悄然变化无动于衷,也不去投出自己重要的一票。这就给了以安倍为首的保守强硬派强行推行自己政策的机会。另一方面,尽管也有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对安倍政府强行制定《特定秘密保护法》、通过内阁决议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做法表示不满,但是由于他们不积极参与政治,因此他们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力较低,无力改变当前的局势。

  结语:近年来,为唤起青年对选举投票等政治活动参与的热情,日本主要政党及社会各界采取了许多措施。如解禁“网络选举运动”,通过免费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站进行宣传,采取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投票活动,致力于提升青年对选举的兴趣,增强选举意识。此外,日本主要政党都设有“青年局”,以加强与青年选民的互动和联系。但是,从各种统计资料和对青年的民调结果来看,这些措施收效甚微,一时难以扭转日本青年政治冷漠日益严重的趋势。

  青年的政治冷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中国,青年放弃政治选举的权利、青年学生厌恶政治理论学习等政治冷漠现象也同样存在。虽然中日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难以对两国的青年政治冷漠问题进行直接比较,但是分析日本青年的政治冷漠对我们处理类似问题无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针对中国青年的政治冷漠,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尤其是针对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复杂的政治经济诉求,从政治制度、教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以满足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而促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政治活动;共青团组织应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满足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对于80后和90后青年群体,党和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加他们参政议政的机会,并结合他们的兴趣取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唤起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如通过网站、微博等进行政治宣传,在网络上进行模拟投票选举等;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实现个人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相反可以有机统一的观念。

  收稿日期:2015-03-05

  注释:

  ①参见日本财务省统计数据,http://www.mof.go.jp/gallery/201401.htm。

  ②根据日本内阁府“国势调查”、“人口推计”等数据计算得出,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new.htm。

  ③根据日本总务省“第47次众议院议员选举结果调查——不同年龄候选人数”的数据计算得出,http://www.soumu.go.jp/main_content/000326390.xls。

  原文参考文献:

  [1]日本总务省:《第47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结果调查》,http://www.soumu.go.jp/main_content/000328867.pdf。

  [2]日本公益财团法人阳光选举推进协会:《第23届参议院选举实态》,http://www.akaruisenkyo.or.jp/wp/wp-content/uploads/2011/07/23saninl.pdf。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页。

  [4]罗伯特·帕特南:《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刘波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5][6]日本内阁府:《世界青年意识调查》,http://www8.cao.go.jp/youth/kenkyu/thinking/h25/pdf/b2_2.pdf。

  [7]《日本内阁府统计局失业率统计数据》:http://www.stat.go.jp/data/roudou/sokuhou/tsuki/zuhyou/05416.xls。

  [8]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人口统计》,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pdf/201501.pdf。

  [9]日本内阁府:《2005年度经济财政报告》,http://www5.cao.go.jp/j-j/wp/wp-je05/05-3-2-11z.html。

  [10]日本全国镇村议会议长会:《第59届镇村议会事态调查结果概要》,http://www.nactva.gr.jp/html/research/pdf/59.pdf。

  [11]《众议院选举的费用为700亿,是高是低?》,载《朝日新闻》,2014年11月20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投票率  投票率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冷漠  冷漠词条  现象  现象词条  
海外社会

 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退出机制

 公务员退出机制主要是指通过解聘、退休、辞职、辞退等方式退出公务员系统的相关制度和规则。良好的退出机制可以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和公共服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