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代养生智慧助你增强抗疫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抗“疫”成效。从现代传染病防疫学的角度说,实施隔离、环境消毒是阻断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中蕴含的养生智慧,对于提高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有效抗击疫情,也将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都由气化而生成。气(精气)是生成人和万物的本源,也是人和万物生长壮老已(生成、成长、壮大、衰老、死亡)的决定性力量。人与世界万物是统一的整体,人要维系自身机体的存在必须时刻从外界获得物质、能量、信息的补给,从古代哲学或中医来说就是获得精气的补充。

  《内经》有“生气通天”之说,即生命之气与自然相通。一般来说,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及精气的交流,实现与环境的平衡而维系生命。当然,周围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也并不总是于人体有益的,如果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与人体的关系失常,就可能成为生命活动的破坏因素,中医称之为“邪气”。邪气能否致病并不完全取决于“邪气”本身,而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精气作为维系生命力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抵御外邪的入侵,保护人体健康。这种“精气”称为“正气”或“卫气”。外邪侵入后,人体发病与否终究取决于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为我们通过提高自身正气,抗御疫情提供了理论根据。瘟疫的致病因素不同于普通的六淫邪气,中医称为“疫气”,传染力很强,非六淫可比。但触冒疫气之后,各人的反应也并不相同。从此次疫情看,有染毒不发病者,多数为轻症,少数为重症,乃至危重及致死者。染毒不病者给疫情防控造成困难,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类人属于正气强盛,能够抗邪不病,而轻症患者也属正气较强,只有危重及致死者属正气虚弱无力抗邪。所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对于瘟疫而言依然适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养生智慧,为防疫增加一道自身正气的屏障。

  那么传统养生包括哪些方面呢?养生是全方位的生命养护活动,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涉及养生,都需要养生。总的说来,养生包括身心或形神两个层次以及适应寒暑、调和喜怒、节制饮食、劳役适度诸方面。

  因顺四时。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决定着万物的生长收藏。天人相应,人在天地之间必须顺应四季阴阳寒暑的变化才能健康长寿。《内经》教导我们要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养生、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一年四季正常的气象变化,人赖此而生存。六气变化出现异常,就会变成致病的六淫,中医称为“虚邪贼风”。因为邪风伤人如盗贼来袭,可致人体虚生病,故称“虚邪贼风”。对于“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中医认为虽然疾病的发生最终取决于正气的强弱,但是也应该尽可能避免邪气的侵袭。《内经》说:“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躲避虚邪就如同躲避敌阵飞来的飞箭炮弹。可见,“虚邪贼风”可能造成致命伤害,必须高度重视。外邪虽然可能致命,但发病与否终究在自身。《内经》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这里的“大风苛毒”指的是致病性极强而且病情严重的外邪,某种意义上可以包括“疫气”。即便是如此厉害的邪气,如果精神安定(清静),机体抗邪力发用(肉腠闭拒),也不会轻易受害。

  五味中和。古人云:“食色,性也。”食色是维系人类个体和族群存续的基本生理需要。饮食五味是后天营养来源,但饮食不当也会伤生。首先,要饮食有节,不能为满足口腹之欲而暴饮暴食。《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胃肠不堪其负,饮食不但不能化生精微,营养人体;相反,过量不能运化之物,会聚湿生痰,成为致病因素。长期过食的肥胖者往往是痰湿内盛体质,容易生病。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湿盛者更宜罹患或病情较重。其次,要五味中和,今天的说法就是营养均衡。根据中医理论,五味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五味各走五脏,过食某味会导致该味所入之脏的机能偏盛,导致五脏机能失衡,所以在饮食上要保持五味均衡,即五味中和。只有饮食适量、五味中和,才能气血流畅,增强抗病力。

  调畅情志。中医非常重视精神情志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中医发病学的三因论(外因六淫、内因七情,不内外因饮食劳倦)中,精神情志是最重要的。现代身心医学证明很多生理疾病都有心理根源。人是具有自然生理和精神意识的二重存在。自我的精神意识以自然生理为基础,精神意识对自然生理又有调控能力。“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宅”,精神是身体的主宰,身体是精神的住宅,这是中医对形神关系的形象比喻。形体这个住宅只有精神主人住在其中,不断维护,才能坚固不坏。精神处于积极状态时对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而精神处于消极状态则失去对身体的保护,极易生病。中医认为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会损伤心肝脾肺肾五脏。因此,必须避免出现情志异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为身体提供强大的心灵保护,有益于正气的充实。

  如何做到积极乐观、心灵强大呢?中医养生学强调保养精、气、神,而各种嗜欲即对富贵名利的贪恋是最消耗精、气、神的。嗜欲不但不是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而且会伤身败德,所以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精神内守。需要强调的是,从生理的角度涵养精、气、神的方法就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所谓“起居有常”,就是按时作息,根据古代哲学阴阳理论,白昼为阳、夜晚为阴,所以人们白天工作、夜晚休息,以符合自然的阴阳之道。现在很多人喜欢晚睡晚起,这于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夜晚是人体修复白天劳伤的时间,气血按经络在不同时段各走其经,修复白天的劳损,为明天的活动提供准备。因此,必须保证按时足量的睡眠。“不妄作劳”就是调整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从而更好地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抗“疫”时期,更应该调整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以更健康的身心投入各项工作。

  内外兼顾。以上所论还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养生方法。此外,针对“疫气”,中医学自古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积极抗“疫”方法。《内经》说:防止疫气侵入的方法是进入病室前先想象心像太阳一样。心、肝、肺、脾、肾五脏发出青、白、红、黑、黄之气覆盖东、西、南、北、中五方。有了五脏护身之气,再想象头上如北斗星一样的煌煌之光。这种看似神秘的说法实则相当于后世的气功。气功通过精、气、神的修炼可以提高正气则有助抗“疫”。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都可以选用。医圣张仲景说过,刚刚感觉四肢重滞,即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方法。导引即按摩,吐纳即气功,膏摩即外用药与按摩结合。孙思邈在《千金方·辟温》中也提出了许多避瘟疫的药方。总之,通过气功、按摩、药浴、药熏等方法或可以形成不利于疫气(病毒)繁衍的环境,从而阻断疫气(病毒)的传播,实现防疫目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免疫力  免疫力词条  养生  养生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增强  增强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改革史话

 把历史当做最好的历史剧看

我看历史剧的时候常想,原来中国古代史家就是把历史当作历史剧来看的。历史剧通过人物和时势的关系来模拟历史,时势充满了斗争、机遇、变数,有陷阱有可能性,每个历史人物...(展开)

改革史话

 “诗文评”的先声

 “诗文评”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四库全书》编纂者在集部列诗文评著作一类,以《文心雕龙》《诗品》为称首,序云:“文章莫盛于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