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观潮》读后感

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只有一位作者。这篇课文不到500字,作者竟然有两位。这让我有点吃惊,仔细读课文,希望找出两位作者的痕迹。

地球上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有两个,一个是日月经天,一个是大海潮涨潮落。后者也称作潮汐,根本原因是太阳、月球对地球海面的影响。大海的潮涨潮落,给我国东流入海的河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涌潮现象。

钱塘江入海口是杭州湾,朝向大海的湾口,宽约100公里。杭州湾向大陆方向,宽度逐渐收缩,至海宁县盐官镇附近,江面只有两三公里宽。这样的地形,自然每天把海潮引入了钱塘江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这时潮汐现象最显著,钱塘江涌潮也最大。

钱塘江的泥沙含量不多,但是在入海口,也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沙坎。潮水经过沙坎时,速度减慢。结果后浪压前浪,把潮头抬高了,在盐官镇附近,形成了“一线潮”的景观。由于江道形状的影响,大潮在不同位置上,还会出现“交叉潮”、“回头潮”等变化。

我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没有感受过现场的震撼感。读了《观潮》,觉得文章的段落划分是很有条理的。来潮前的环境描写,有远有近,有人有物;潮来时的过程描写,由远及近,绘声绘色。收尾处的描写,给读者一种沧海桑田的暗示。是一片好作文。

但是,我从小时候开始,就不喜欢这样的文笔。环境描绘中,每个对象,都是模糊的;过程描绘中,没有事情的起因,没有作者情感。我在课堂上,喜欢听老师讲他对一件事物的理解过程,不喜欢听他说这件事是怎样怎样的。

文中观潮的人群,只有盼望与惊叹两种情感。我无法把这两种情感并列在一起。盼望来的事,心中早已有之,何来惊叹?而惊叹之情,必来自偶遇。我在文中,看到了一种常见的场景。我们站在某个美景之前,大喊“好美丽、好壮观”。然后将这团体的兴奋,作为观赏的收获。现在的我们,还会通过照片、视频,将这收获分享给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

我第一次在海边看日出的时候,周围的人群也是这样热闹的。可是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很安静的看着,心底怕漏掉一个细节。太阳完全出来后,我叹了很深的气,仿佛若有所失。

我以为,景物和我们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它不能使我们骄傲或自卑。我们是借着景物,看自己的心情。

我以为写作文,一定要找到心的寄托之处。否则,无论多么逼真的描绘,都会让我感到乏味。常常读一些文笔很好的文章,却看不到作者的心,甚至看不出作者的性别、年龄。这样的文章,我不敢读,怕读多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干什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观潮》读后感  观潮  观潮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观潮》读后感词条  
笔记

 《复活》读书笔记

《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是他长期进行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这一时期,作者的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他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