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换一种思维,别有洞天——《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5000字:

原创:邵云;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感觉它像是一本儿童读物。丰富的颜色,有趣的插图,这不就是现在流行的绘本吗?很难与一本严肃的理论书籍相联系。

书的扉页都是名人大家极力的推荐、不遗余力的捧场,我想这本书的编辑攻关做得很好,我似乎失去了信任的能力(也许这是我以后要学习的一项技能)。

富尔曼先生也许是预见到有人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产生疑虑,甚至批判。这在他后面的介绍中提到了如何对待这本书。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学术文献,那么这样,就允许我带着怀疑和不信任开始这场学习之旅。

也许是太想学到一点方法,当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第一步,却感觉困难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我只是踢到了一个小石子,好难!

看似简单的问题转变成技能的第一步就让人气馁。如何将平常司空见惯的毛病转化为技能,又如何将这个大的抽象的技能转化为数个小的简单的技能?哦!很迷茫,很苦恼!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让人烦躁、疲乏。于是我重新将书翻看了一遍。福尔曼先生的语气是友善而亲和的,他能放低姿态、与读者交谈,这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智慧。我又何必那么急切,即使不能掌握本的方法,也可以平心、静气的观摩一番。这个过程只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学会倾听就很不错。

如果说第一步让我们转变观念,为孩子解决问题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那么接下来的四步就是在和孩子一起策划。

第二步商定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他的关心,在协商中体现孩子的地位,他与成人之间是平等的,是受别人尊重的个体,这拉近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使他们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当孩子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时就会放下戒备才会接受我们的建议这也是本一直提倡的。

在集体中学习技能,让孩子更有归属感。旧的方法是将一个问题孩子区分对待,那么他就被隔离开来,他是个另类,就会受到歧视。而技能法只是强调孩子要学习或加强某项技能,是在进步,并不是倒退,让孩子没有压力不会感到自卑。

孩子一起探索技能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的想象带动孩子们的思维,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只有让他看到技能的实际意义,他才会愿意学习,毕竟谁都不愿意做赔本买卖,尽管他是个孩子

富尔曼先生的理念是超前的、实用的,同时也是极具人性的。理查德在学习他的“噗噗技能”发生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但是他的妈妈没有责怪他,因为她知道退步也是学习新技能的一部分,这让我惊异于新技能在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父母、教师的耐心。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上一步阐述了让孩子选择一个魔法宝贝来支持他学习技之能,是从精神世界获得一个有力的支持者,也是我们所谓的神或信仰。那么这一步招募支持者则是从真人世界获得支持。

孩子们学习进步时如果一直有人在旁边鼓励、赞美他们,这将给他们学习的过程注入不竭的动力。孩子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也需要交往。支持者会从各个方面支持他们,在进步时给予赞美,在退步或忘记时给予提醒,并能在成功时一起分享喜悦。

那么谁将会是支持者呢?首先我会想到他们的同学和朋友。毕竟同龄人之间会更能理解也更容易沟通。技能法却给出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是父母、亲人、老师、邻居或是已故者以及任何可以想到的或愿意支持的人。在孩子选择支持者时,他就已经在尝试改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众多的支持在给予他学习的信心时,也加强了与学习者的联系,让他从一个封闭的自责或被指责批评的负面影响中进入到一个开放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正如书中提到的它的亮点之一定让照顾孩子的大人们联起手来。我们经常要求做家校联系,这不正契合于此嘛。

接下来的一步是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技能的信心。我想招募的支持者能够给予孩子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学会技能

在还没有成功时就策划庆祝的方式,是不是为时过早,本给出了他的理由原来是在暗示孩子,他一定能学会这个技能技能法的每一步都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一步也如此。

中国的多数孩子对Party也许不是特别熟悉,但要提到庆祝活动,他们就会比较兴奋和好奇。活动就意味着不用无聊乏味地枯坐在那,可以有好吃的好喝的、可以和同学和朋友聊天。在刚过去的六一活动里,孩子们兴奋的样子还停留在我的头脑里。我是不是应该也要尝试一下。

孩子学习前还要为这个技能下个定义。这与前面提到与孩子商讨学习某个技能,给它取名这些抽象层面是不同的。给技能下定义,是让孩子确切知道这个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的表述,要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要表演给大家看。本给出了几个例子。例如:要乖乖吃饭是怎样的,要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饭菜要在碗里。当孩子明白了技能的定义并且展示给大家看、才是直正了解所要学习的技能,那么学习也实际在展开了。

孩子通常不喜欢大人公开谈论他们的问题,而将问题转化成技能孩子就能够坦然接受。本一直在说服读者,让我们转变观念。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只有未学会的技能。这让我想起儒家的一句名言——人性本善。是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本就白纸一张看你给他们涂抹上什么颜色,他们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要求孩子记单间,背课文是常理之事。可是有一些孩子学习习惯不佳,每次单词听写很难达到要求,更别提背课文了,能够读会都难。我经常会把这些孩子留下来,但收效甚微。那么我是否可以考虑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果十个记不住,是否可以让他们分两次记。如果课文背不下来,是否考虑让他们只记词组。也许适当的变通,让我们彼此轻松一点。

成功日志: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四年级的,刚上课就有孩子趴在了课桌上。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提醒过不了多久,又会趴下去。当时就想到了技能法,书看了也有几天了,我是否可以微尝试一下。跟孩子们讨论了一下趴在桌子上的不良坐姿有什么危害,他们有的抓抓脑袋,有的眨巴眨巴眼睛,终于有位同学咽了口唾沫说了句“对视力不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容易睡觉“骨头长歪了”“容易驼背”。既然说到这么多缺点,我就又问了,假如,我们学会了端正坐姿会怎样?孩子们一下子就回答了“我们就不容易近视了。不会驼背了”“我们会长得更好看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学习端正坐姿的技能,并且用口令互相提醒。

但是问题又来了,一些孩子反应,有时怎么提醒都没有效果。怎么办?当看到成功日志时,我想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大孩子也许用文字记录的方式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记录每天的些许进步,不能操之过急。毕竟坏习惯跟着他们不是一两天的事,同样习得一个好习惯也如此。

如何确保孩子能继续练习

这是我们平时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以为几次强调,几次改正就能让孩子完全改掉坏毛病。还需要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创意性。同时伴随着鼓励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在进步的路上越走越带劲。

三重赞美似乎是专门为老师和家长量长打造的。我会做到第一步:感叹孩子的进步。但是本却创意的想到了第二步和第三步。今天我就问了一个孩子他是怎么做到一直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的,他说他会忍着我又问了要是困了怎么办?那在老师来之前趴一会儿。孩子们在听到真诚的鼓励和赞美时就会脑洞大开,告诉你很多解决的办法,有些也许他们根本做不到,但是孩子的内心已经向我们敞开。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道路两旁的掌声和鲜花却会减少旅途的疲惫。不同的鼓励方试,不同人带来的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在前进的路上走越走越顺。

当看到孩子们又犯老毛病时,我们该如何做?如果按惯性,我会指一番,“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不是跟你说过吗?”“又做错了,把这题抄10遍,看你会不会再错。批评过后还会惩罚一下。这是缺乏耐心,没有理智的思考孩子退步背后的原因。要知道,面对挫折和失败,孩子很脆弱,容易打退堂鼓。作为教师如果不机智地处理问题,将会陷自己为被动。

而提醒机制的预设可以有效的干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重拾信心,再次回归正轨。我经常会让孩子组对,让拍档互相检查帮助,这有时比老师的作用大多了。

何时该庆祝呢?当然,是孩子已经成功掌握技能的时候。这也是我容易忽视或轻视的一步。认为既然都已经学会了,表扬两句不就行了。这里还有别的用意。为什么要隆重的庆祝。一是为了巩固他们的技能,加深印象。二是为了感谢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支持、鼓励和赞美的人,让孩子懂得感恩。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也必是个品德高尚的人。看来我是要与四年级的孩子好好第划一下庆祝活动。

能够表达感恩之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在尝试一种社会技能,这不得不说是技能法生成的又一个副产品。即使孩子会反复、退步,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别人的赞美和爱护,他也会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同时在感恩时,也会让孩子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想找到存在的价值,而这样那样的技能就可以让我们发挥作用,体现自我价值。技能法强调要把技能传授给别人一是为了巩固所学,二是体现社会价值。这样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赞美,让他们更自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有求知的欲望更有想要表达自我推销自我的渴望。在这一学期,学校进行了广播操比赛,我们班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几位个人比赛的选手,进步很大。为了继续鼓励他们,让这种竞技的氛围持续下去,我提出让他们作小老师,教授别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当小老师更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之情。

新事开启易,旧事停止难,道出改正孩子的错误的关健是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替代一词,就是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新的习惯,然后反复操练。平常让孩子不要做这样或那样,不如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更合适。易和难就在这一取一舍之间自然过渡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问题来临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或逃避。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找到解决方案然后贯彻执行,直到孩子学会,才是上策。

恐惧和噩梦

在过去兄弟姐妹很多的年代,似乎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几个人挤一张床或一个房间,哪有机会“独享恐惧”。现在孩子少了,房间多了,问题也来了。

由于一些原因忧哥一直同我或他爸爸睡在一起。现在想分开很难。去年,我的同事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提出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他是忧哥的语文老师,利用职业之便很快说服了忧哥。

开始时忧哥很配合,他说他是男孩子,应该有胆量独自睡觉,就像语文书里说的,要勇敢。我们听了甭提多开心。可过不了两天,问题就来了。忧哥告诉我这两天他一直做噩梦,半夜惊醒了,眼泪流了一枕巾。看着情绪低落满面愁容的他,我很纠结。我为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不,我是让他回避问题,让他独自承受恐惧带来地折磨,最后决定分床结束。我认为在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时,最好还是维持现状。

在面对这类问题,通常我们的做法都是告诉孩子哪有什么鬼怪,那都是骗人的。男子汉大丈夫,要学得勇敢点。现在看来那是在无视问题,用一些空洞地大话搪塞孩子。因为我们自己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真庆幸看到了技能法。可以创意想出很多好方法。例如,与害怕的东西近距离接触,对你熟悉而又无害的东西自然不会产生恐惧。用美梦转换噩梦,不得不说是个绝妙的点子,在克服恐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为一举两得。

中医指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同样适用于纠正孩子的行为。一味地想禁止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如给他指出另一条可行之路。

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开动脑筋,直面问题。厕所里有怪兽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打怪兽,不管是请来奥特曼还是孙悟空,只要是你心目中的大英雄,都可以拿来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喜欢玩火,没关系,不过请先学习用火知识。没准你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用言语或武力是没有办法阻上好奇心这个洪水猛兽的。疏而导之,不但让孩子学会了一项技能,而且也缓和了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的信心倍增。

本书一直在教导我们要用尊重与合作的方式解决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极具创意又富有挑战的道路。期望我们能够携手共进,突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教养  教养词条  技能  技能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笔记

 《见识》读书笔记

《见识》是由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风险投资人吴军根据自己在“得到”App专栏中的读者来信话题,补充材料重新论述创作成书。像吴军博士这样从世界一流名校毕业、具有...(展开)

笔记

 《目送》赏析

其一。    我们读到的龙应台在短短不到1400字的篇幅里,写了6次目送,5次背影,儿子的3次背影,我们没有读到龙应台的泪水, 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