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我是在2005年时见过同事在看,同事爱学习,当时我也请了一本回家,时至今日再打开这本书感叹呀!感恩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这段是说《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德行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睱,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等各种经典,以及其它有益的学问。在其中的“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啊!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

“谨而信”是生活中的言语行为,需要不断地学习修养,不能顺其自然。一般人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对于好的言行往往需要勉强学习。所以我们应及早学习正确的言行,改掉不正确的言行,长大后就不会感到勉强困难。

泛爱众,而亲仁”:对于大众,我们要平等对待,并能随缘随分随力爱护。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大众看成我们的亲人,彼此和睦共处,社会上你争我夺的暴戾之气,怎么不会消退呢?

但是要做好孝悌、谨信、泛爱众,就应亲近有仁德的人,从仁德的言行中得到学习的楷模。虚心请仁者指正我们的过错,使孝悌、谨信、泛爱众更能切实力行,才不会孤陋寡闻,这样就能一步一步往圣贤的路子走了。

怎样的人才是仁者呢?仁者他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师长当中,他们的心总是为大家着想,在日常中他们能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并不断努力学习圣贤之道。如果我们有幸遇到这样一位仁者,应该把握机会,好好亲近,向他请益学习。

“有馀力,则学文”这两句说明了孝悌、谨信、泛爱众与亲仁是本分之事,本分一定要奉行,认真去做。至于“学文”之事,是有余力的时候。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家里,父母需要我们帮忙做事,我们却推说要读书,或者和同学相约要出去,要练习各种才艺,这就不能替父母分担,亏了孝道,失去了本分。好比一棵大树,若树根受伤了,不论枝叶如何茂盛,大树都将枯萎。前四条本分之事好比树的根,读书才艺像是树叶,若本分有亏,不论读书、才艺如何胜过别人,也很难立足于人世间。

“有馀力,则学文”这个“则”字看得出有更积极的意义。“则”是“就是”的意思,是说一个有余力,就立刻去办“学文”的事。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本质虽然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粗野鄙陋。有一次,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向孔子问道:“南山有一种竹子,天生就很直,砍下来当作箭,可以射穿犀牛皮。本质好就可以了,何必再学习呢?”孔子说:“如果箭尾加上羽毛,箭头装上箭簇,射入皮革不是更深更准吗?”这说明有好的本质,再加上羽毛箭簇的修饰,就会有更好的成绩。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字彬彬”的君子,也就是“文”和“质”均衡发展的君子。

:感恩圣贤,感恩伏羲圣贤学堂让我真正去读懂《弟子规》用于生活中力行好,在生活中少犯错,感恩圣贤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弟子规》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弟子  弟子词条  《弟子规》读后感词条  
笔记

 《围城》读后感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学无所成的出洋留学青年,在乘船回乡途中和到达上海之后的三段爱情纠葛,接着因不满旧丈人家的鄙...(展开)

笔记

 《西方哲学史上卷》读后感

今天终于把这半部西方哲学史读完了,也没有料到目前这个近况,只带了半部,看完了,感慨万千,世事变化,个人的渺小,在哲学发展史中,在历史中,在人类长河中,估计一颗细...(展开)

笔记四大名著

 《红楼梦》读书笔记

妙玉以蹊跷的身份跻身”金陵十二钗正册”,排第六位,在钗、黛、元春、探春、湘云之后,居迎春、惜春之前,相对其身份而言,是比较靠前的,而全书对她却着墨不多,前八十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