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师不能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而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如果这样,那一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所以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老师和家长往往以专制自私的爱的名义,扼杀了太多宽容博大的爱的人格的生成。

雅思贝尔斯区别了训练和交往的不同。教育过程中的训练必然是不平等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是没有真正的爱的理解的。而师生交往的教育方式,是在命运相连,身心敞开,相互平等的状态中完成。人的自由意志因交往而形成和发展,独立人格因此培养,而不会沦为别人的思想奴隶。反观现实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的被动训练中,师生逐步丧失独立性,共同沦为考试的工具。主动探求的热情和好奇,尝试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在群体无意识的功利大潮中,荡然无存。

雅思贝尔斯提醒我们教育不是照料和控制。所以教师不是园丁,学生也不是花草。照料和控制的工作容易沦为机械的重复,这样就意味着生命体的萎缩、无节制、变得晦暗不明和无知粗俗。教育在于铸造灵魂,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工作的本质所在。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原则是唤醒灵魂的觉醒而不是学习平庸的知识。这一点和韩愈《师说》里的“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思想不谋而合。教育既不容许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不是凌空高蹈,不切实际的要求人人成为专业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体验和尝试是必需的方法。教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雅思贝尔斯不同意中国传统“先背后解”的强迫学习观。中国传统教育认为,受教育者当时获得他并不理解的知识,但终有一天他会理解这些知识,并将它赋予灵性中,逐渐接近知识的精义。但这种被动强迫的学习,必须让它导向自我强迫才会发生预期效果,否则会对学生的精神伤害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功利性世俗的追求。这一点振聋发聩的提醒,已经被应试教育下的伪写作所暴露。无论是古代的八股制文,还是现在的高考套路化作文,为了迎合和博取阅卷老师的口味需求,考生都是从预备的素材库中,不假思索的简单堆砌成文,以求得考学需要的分数,根本不顾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来说,爱与交往是人的灵魂的重要需求,它们构成了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即教育。与爱相对的是怯懦,怯懦害怕交流,怯懦助长了别人对自己的控制,而以爱之名的控制往往造成了教育的爱的初衷的最终落空,雅思贝尔斯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谨防陷入教育的误区之中而适得其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笔记

 《生命 生命》读书笔记

《生命生命》这一篇文章是由杏林子编写的,本文讲述了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这三个事例分别是:飞蛾求生、坚强的种子、静听自己的心跳。我觉得作者杏林子写...(展开)

笔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上学期,我和室友在宿舍的阳台上各养了一盆小绿植。因为不便,暑假我们都没有把它们带走。我心里很惋惜,觉得我的绿植会活不下来,因为它本来就是喜阴的植物。一个暑假过后...(展开)

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400字又是匆忙的一日,于方寸间奔波往来,其慌乱之状,细细回想,不禁莞尔。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喧嚣退去之后,略作休憩,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