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真正的高手,做好自己,等待别人犯错误

记得前几年有一个词“剩者为王”,特别的流行。

很多朋友看过《军师联盟》以后跟我聊天,说司马懿就是典型的剩者为王啊,他熬死了那么多人,基本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很多竞争对手都熬死了。

郭德纲的那个著名桥段,四个说相声的,谁活到最后,谁才有话语权,谁才是艺术家,虽然是玩笑之语,但却有几分道理。

我们有时候过于看重一时的成败得失,我们绝大多数人,有时候一次的失败,顶多两次失败就被打击的没有了任何斗志,从此浑浑噩噩,没有再做任何事的勇气。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经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

到底哪个正确呢?

其实,这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的,前半句是从激发大家的斗志,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来说的,但是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放松、松懈下来,不用说走到九十里,即使到终点只差十米,也可能前功尽弃。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所谓的成功,用的时间维度太短。

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积累到最终,可能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大败;而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到最终可能是一次大获全胜。

我上大学的时候,做一家造纸企业的西北区域的代理商,厂家因为有些亲戚关系,对我也比较支持,给的政策基本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但是,他们的产品却非常的一般,他们在行业内基本上也就是五到十名的情况。工厂的管理水平比较低,设备也比较落后,产品也没有多大的优势。而且我那位亲戚的头脑里也没有太多的超越行业或者常人的思维,基本就是在随着行业大势,苦苦支撑。他最惨的时候,工厂很困难,他早晨还要在工厂大门口摆摊卖油条贴补收入。

后来几年,他们有所发展,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也和其他工厂一样跟环保部门捉迷藏,派人把守各个要道,对环保部门的动向极其机警。

过了大概十年,我做《大道鲁商》的时候再去采访他们,他们的情况,让我非常的震惊。我很好奇的问这位亲戚,我说你怎么能下决心投20多个亿做环保呢?我说十年前,你可是对环保“恨之入骨”的。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合情合理,他说,一个是后来污染越来越厉害,对周边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我们自己就生活在这里,担心不被人骂死,也会被自己毒死;第二个是投资环保本身,如果算短期的帐是投入,算长期的帐则是一笔不小的盈利。

而这个时候,他们基本上已经是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之一。但是,他们的成长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也没有什么极其高明的战略。

后来,我又和他聊了很多,对他这我没有参与的十年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其实,他说,我们只是比别人少犯了一些错误,而前些年风头出尽的很多企业,短期内快速膨胀,后来有些人心态失衡,出了很多问题,有些是交接班出了问题,两代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耽误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是成天变来变去,迷失了方向。而我们,稳扎稳打,不图快、不图大,虽然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是,都不是致命性的,到最后反而是我们胜出了。

前一段时间,我用《孙子兵法》,还有曾国藩的拙速来分析过这个问题。

真正伟大的成功者,从来都是少犯错、不犯错,结硬寨、打呆仗,是熬出来的伟大。

今天我们分享一段《管子·小匡》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工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国危,则圣人知矣。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

简单翻译一下:

霸业和王业的规模形势是这样的。它模仿上天,效法大地,教化世人,改换朝代,创立天下法制,分列诸侯等次,使四海宾服归属,并乘时匡正天下;它可以缩小大国的版图,纠正邪曲的国家,削弱强国,降低权重之国的地位,兼并乱国,摧残暴虐的国君:处分其罪恶,降低其地位,保护其人民,然后就统治其国家。本国富强叫作“霸”,兼正诸侯国叫作“王”。所谓王者,总有其独明之处。德义相同的国家,他不去攻取;道义一致的国家,他不去统治。历来争夺天下,以威力推翻危乱的暴君,是王者的常事。统治人民必须有道,称王称霸必须合于时机。国政修明而邻国无道,是成就霸王之业的有利条件。因为国家的存在与邻国有关,国家的败亡也与邻国有关。邻国有事,邻国可以有所得;邻国有事,邻国也可以有所失。天下有事变?总是对圣王有利;国家危殆的时候,才显出圣人的明智。先代圣王之所以成其王业,往往是利用邻国的举措不当。举措不当,是邻国敌人所以得意的原因。

这一段的意思很明白,管仲的思想就是,做好自己,等待对手犯错。不去招惹那些比自己更强大,治理能力更强的国家。而是做好自己以后,等待时机,一步一步来。

我们很多企业的竞争,很多时候,就是紧紧盯着对手,想在每一个方面与对手竞争,总想着把对手比下去,把对手打趴下。紧紧盯住对手,绝对不是高明的竞争策略,而应该是先做好自己,以我为主,等待对手犯错误。

就像赛跑,很多人被甩下一截后,直接就崩溃了,觉得自己永远再也不可能追上对手,就直接放弃了。

直接放弃,永远不会有战胜对手的机会。真正的高手,坚持自己的节奏,不因别人比自己跑的更快就死死盯住对手,也不会因为把别人落在身后,沾沾自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最可怕的不是率先领跑的人,最可怕的永远是那些不被别人左右,不被形势左右,坚持自己的节奏,坚持按照事情本来的规律做事的那些沉默者。

我们再来看一段《六韬·文韬·明传》: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翻译一下: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文王说:“唉!上天将要结束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给您了。现在我想听您讲讲至理明言,以便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问:“您要知道些什么呢?”

文王说:“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应该废弃的是什么,应该推行的又是哪些,您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道:“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知道错误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灭亡。”

这一段是说周文王快去世的时候,召见姜太公,问他有没有什么至道之言,可以用来传给子孙的。

这里姜太公说了失道的三种情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就是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犹豫不决,知道犯了错误,还能泰然处之。这里的善,其实更应该理解为,应该做的事,必须做好的事情。对于个人而言,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事。其实人做好自己,做好本职,也是一种善,而且是大善。后边两种情况比较好理解,就不多说了。

四种合于道的情况,是指: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也就是:柔和而清净,谦恭而谨慎,强大而守弱,隐忍而刚强。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强调要发声,要有知名度,要有存在感,这没有错,但是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有稳固的基础,而且,自己必须非常明白的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时机是什么,而不是沉迷于媒体的报到、大剧场的聚光灯之下、台下虚妄的掌声中。

到了一定阶段,还是要回到姜太公所说的这四种情况,因为那些是权宜之计,是短期内解决一些问题的具体方法。

如果不是对此有迫切的需求,还是按照这四条来,更为稳妥。

姜太公总结的规律是: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这里的解释是私欲胜过正义。不过我们现在用“正义”这个词的时候,过度的强调了他的道德意义,我觉得用“合宜”,也就是处在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事,不要被争竞之心,不要被别人带乱了节奏这样的解释更贴切。永远怀有敬谨之心,才会不犯错,少犯错。

所以说:真正的高手,或者说真正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都是做好自己,等待对手犯错。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做好  做好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错误  错误词条  等待  等待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笔记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

【绿山墙的安妮读书笔记一】在这一个假期里,多姿多彩,而读书也成为了我闲暇时消遣的家常便饭。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受益匪浅。这本书叫——《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主要...(展开)

笔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第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300字范文书,是人类知识的海洋,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会显得我们的生活枯燥乏味。就在每次的阅读考级中,书给予了我无限的快乐和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