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明军人手一本书,犯错时能少挨十棍3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大诰》在明末一直在持续刊印,依然具有法律效应。在军士中很普及。《大诰》在朝廷心中的意义很重。这就完全推翻了洪武以后《大诰》不再刊印、不再具有法律意义的普遍认知。值得大家思考和交流。可能这就有人问了,原本打的是八十军棍,这就算拿了《大诰》,才减了十下,减刑的量很轻。十下,在笔者看来,就关系着你是被打死还是打成重伤。

大多数人都对“廷杖”很了解,廷杖的诞生,也是脱胎于军队中的刑棍。廷杖有多厉害,这个无需多言,大家都对此有相关了解。那么,军棍到底长什么样?什么尺寸?官方史料不载。等等,先别喷我。官方史料没有,但是民间有载啊。

民间什么书?明刻本《三国演义》。如下图。

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军事类小说来说,里面的画作基本以明代军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下图红框中的人物,手持的木棒,可以被认为是军棍:手持端细,末端粗,以周围人物比例作为参照,大棒的末端有人的小腿这么粗,有大约一米这么长。相信不少读者小时候难免受到父母的体罚。

小竹竿打两下,已然让人无法接受。打军棍的处罚,在明代兵书中,称作“捆打”,在军中,逃跑肯定是不现实的。为什么要绑起来打,笔者推测,很可能是因为防止军士因行刑期间,过于疼痛,防止受罚军士不断挣扎影响行刑。一米长小腿粗的棍子抡起来打到人身上,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大概不需要笔者多言了。

能够存世的事物都有其传世的意义。所以,归根结底,《大诰》之所以能在明军中广为流传,其实就两个字:实用。起码在被捆在凳子上准备打屁股的军士们心中,是十分实用和必备的“免死纸券”。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时能  时能词条  犯错  犯错词条  军人  军人词条  本书  本书词条  
笔记

 《阿拉伯的劳伦斯》读书笔记

《阿拉伯的劳伦斯》可以说是本至今我读过的最为客观的自传体类型的小说。没有壮丽的英雄主义色彩,只是详详实实的记录一段被后人视为传奇的历史经历。作者从丛丛迷雾之中,...(展开)

笔记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600字及心得感悟《倾城之恋》不是青春文学,纯情的少男少女的爱情,绝对不是。是一种很世俗眼光里的男女搭配。张爱玲独有的毒舌,是用女性阴暗的话...(展开)

笔记

 《飞鸟集》读后感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父亲到清华上课,在路过教室时看到一句格言:凡是有圆满的品性的事物都是人类共有的,是美的东西就不能让人独占。于是我记住了泰戈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