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浅谈《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道德经》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欲望过多,因而会造成过失和灾祸,甚至引发战争,于是老子告诫人们要懂得知足。

不放纵欲望,没有执念,尊守自然法则,就是知足。

天下万物没有哪一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上天所赐,没有获得,也就没有失去。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不出于户,以知天

户:门户,也指我们身心的居所。

天下:世间的事物。

不执着于所见之物及事物的表象,没有所知障,没有执着心,就能通晓天下所有事物的演化规律。

不要脱离自己的根本,走出自己赖以生存的门户,而去向外追求那些复杂的经验见识,恪守住天下万物的本源即能知晓天下。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这句话为了讲述一个道理:不要被外物复杂的声色变化迷惑而去追逐表象,因为它们是无穷无尽的。一颗石头,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能得到无数不同的形象。知识取用于万物,随着认知角度的不同,推陈出新而无穷无尽。

一个智慧真正成就了的人,不必出门,就会知道天下的事。

圣人之道,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牖:窗户,是窗户,是我们窥探外界的通道

天道:世间事物的法则。

不窥于牖和上句的不出于户所表达意思一样,同样是一个事例。上一句讲的是知天下,这一句更为深刻,讲的是知天道。

天道,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而且不以我们的意识而改变。

不要被外物复杂的声色变化迷惑,而去追逐表象,把握住天下万物的内在规律方能明知天道。

因此,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致力于道,当损到了“无”的地步时,它的容量就是无限的。此时就拥有了“无量”之量,可以承载天下万物,可以知悉天下,可以无所不为。

所以,圣人没有我执,没有我欲,没有分别心,能够做到,无我,天人合一,自然心通天道,与万物一体。

天道即我心,我心即天道。有真智慧修养的人,用不着到外面实际经验,就可以了解事实的究竟。

知识是表象,是枝叶,枝叶当然繁茂;道是本质,是根源,所以很简单。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穷的表象,就等于在相反的路上越走越远。唯有减损掉这些复杂的表象,才能透过现象看到真正的本质。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出:远出,也指付出

弥:更加

一个人如果有分别心,看待事物只看事物的相对性,他见到的事物越多,就越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这就是所谓的“知见障”。

所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也是此意。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追逐无穷的知识上,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成功;把眼光专注在事物的外在形貌上,就会被无穷的声色变化所迷乱。这类事情干得越多,与道偏离得就会越远。

知识越多,可能越发愚钝;换句话说,知识学问越高,烦恼相对就会越深。因为普通的常识越多,真智慧反而被蒙蔽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是以:所以。

知:知天下事物,也指物我之情。

名:知天道,知天下事物的法则,也指物我之理。

成:成功,完成,与道合一,自然平衡。

“不行而知”,即上文“不出户,知天下”之义。

“不见而名”,就是上文所言“不窥牖,可见天道”之义。

所谓“弗为而成”,圣人虽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岂非仅知之而已,而是知而有成,见而有成。既知其成,既见其成,性与天道,浑然一体;

“弗为而成”,是因为借助了道的力量。人如果只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最多也就只能发挥一个器物的作用。而作为一个器物,容量终究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去承载万物,去取得天下。

所以,圣人不必走得很远就可知天下事,不必事事经历就可知天道,无为就能自然平衡。

无欲、无执,没有分别心,知识就能转化为智慧,就能做到天人合一,人道合一,如此境界,还有什么事不知,什么道不明?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既无治理一方的经历,也无带兵打仗的经验,却能准确把握天下大势,隆中对折服刘备出任军师,从而三分天下,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只要知道其中的道,不一定必须依靠眼、耳、喉、鼻、舌、身等对事物外在感觉而去认知,人与万物本为一体,事物的本质本就在于心(道)中。

道可用于万事万物,可造就无数表象,因此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洞察万事万物的本质可以领悟得道,运用道也同样可以统御一切事物。得道者,“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岂是夸口之言?

没有执念、没有分别,一切顺其自然,自然就能天人合一,不出户而知天下、名天道。圣人,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通过用心感悟而知晓天道,这种神通)内求之法)是通往智慧的大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出于  出于词条  
笔记

 王阳明全集读书笔记

一、持纯粹心,做实诚人(自己)1.清水芙蓉,纯然至诚;2.保持本色,出以真情,成就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色彩;3.真心着眼,敦本尚实,坦露内心,获取理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