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侯莉:民间预言家——刘姥姥

民间预言家——刘姥姥

作者:侯莉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小人物,来自民间底层,将民间的纯朴、生机带入了贾府,把胜如仙境的大观园、把与世隔绝的公子哥小姐们和民间联系了起来;又将贾府的一切、大观园的一切、神仙似的姑娘们的一切带回了民间,流传了下去。

一般认为,刘谐音留,刘姥姥把大观院如画的风景留了下来、把贾府的小菜“茄鲞”留了下来、把荣国府的故事留了下来。有趣的是,刘姥姥在两次造访贾府中,随口所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都变成了现实,活脱脱一位民间预言家,罗隐再世。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辗转反侧,峰回路转,终于见到了管家王熙凤。“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高兴激动之余,她脱口而出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是一句俗语,老百姓常说,虽然粗俗一些,但却很有道理。说的是大户人家再穷再落魄也还会有个空架子,还是会好过一般的贫穷人家。刘姥姥讲这句话是略带阿谀奉承之意的,为能借到钱而说的。  

个人认为,曹雪芹在让刘姥姥讲出这句俗语的时候,也延续了小说的一个主题“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预言了贾府的未来:第一,骆驼一样的高大壮实的贾府是瘦死的,钱财散尽,内空外虚;第二,瘦死的骆驼,终不如活着的马,正应了另外一句俗语“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此时此刻,接受王熙凤帮扶的刘姥姥在未来就会救助贾府衰败之后的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活着的马,再瘦小,也还可以扛起生活的担子,可以肩负起巧姐的抚养。

第三十九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深入大观园,走进每个院子,与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了联系,与很多人物的未来都有了关联。

刘姥姥见到平儿,说明了来意,“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讲得真情意切,说明刘姥姥懂得感恩。之前贾府给予的二十两银子,让刘姥姥一家人渡过难关,重新开始生活。当她获得丰收了,就立刻来报恩。知恩图报,与受恩不报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贾雨村接受了甄士隐的帮助,带着五十两银子进京赶考,之后做官了遇到被拐走多年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不但没有及时解救,反而助纣为虐,导致英莲最后的悲剧命运。

刘姥姥的心意是好的,但她说“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却有着最质朴的哲学意味,物极必反:山珍海味吃腻的时候,可以吃吃野菜粗粮,当成调剂;当人生的富贵享受腻了,就会由盛转衰,回归到尘埃之中。

刘姥姥给贾母、王夫人、宝玉姊妹们讲述乡村所见所闻,见大家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可见,刘姥姥所讲的故事内容是审时度势,真假参半的。一个是茗玉小姐雪天抽柴的故事,一个是老奶奶三代单传的故事。前者茗玉小姐十七岁病死暗示了黛玉病逝,后者长子夭折又得贵子暗示了宝玉的经历。其中,刘姥姥讲到茗玉小姐在大雪天抽柴的时候,贾府中马棚恰巧失火,故事被打断。在《红楼梦》中,共有两次失火,一次就是刘姥姥讲故事的时候马棚失火,另外一次是甄士隐的宅子失火。

第一回中,“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女儿英莲的丢失已经使甄府一片混乱,这把火彻底更让甄府一蹶不振,甄士隐带着妻子封氏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最终甄士隐感悟《好了歌》出家远去。

刘姥姥讲的故事,茗玉小姐刚抽柴,贾府就失火,故事中未完的情节由现实中的事件延续了下去;刘姥姥的故事则被贾母打断,不许再说,但宝玉一定要知道结果。这正如贾府的火虽然被及时扑灭,但已经埋下了隐患:最终,贾府会像甄府一样被烧尽,贾宝玉会像甄士隐一样出家远遁;而黛玉会像茗玉小姐一样,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中,寻求最后一丝温暖,求之不得郁郁而终。

可以想象,宝玉、黛玉的故事,未来会在刘姥姥的口中,在乡村中地头间变成茶余饭后的故事,被一次次讲述。

第四十回中,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在充满欢乐诙谐的氛围中,刘姥姥吃喝玩乐之间,将很多人的命运预示了出来。

他们一行人刚进大观园,李纨就给贾母奉上刚采来的菊花,贾母选了一朵大红色的戴在鬓上,王熙凤给刘姥姥横七竖八地插了满满一头。大家打趣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但刘姥姥却坦然接受,认为这也是一种别样的风姿。后来吃饭,凤姐给刘姥姥布菜,喂刘姥姥吃茄鲞。

这两处凤姐的捉弄,刘姥姥的调侃;凤姐为其戴花,刘姥姥为其护花;凤姐为其布菜,刘姥姥为其养育女儿;凤姐救助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救助了她的千金;凤姐无心,姥姥有意:不得不说每个生命的轮回、每种人生的起伏,都只在一念之间。

贾母问刘姥姥这大观园如何,刘姥姥说像是到画里逛了一圈似的,提议“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于是贾母就让会画画的惜春把大观园画下来。惜春,喜欢画画。服侍她的丫鬟叫“入画”,暗示出她的喜好是画画;“入画”谐音“入化”,暗示了她未来遁入空门的命运。而这幅大观园的长卷,也暗示了大观园终究只能入画,而画中的人皆“入化”,有的离开人世,有的离开凡尘,有的离开富贵之乡。在几位小姐之中,刘姥姥唯独夸赞了惜春本人,而不是房子或物品,“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这正暗示了惜春的本质性格,孤傲高冷、不食人间烟火。在捡抄大观园的时候,因为驱逐入画的事情,彻底和宁国府划清了界限,被尤氏评价为“心冷口冷心狠意冷”的人。

这幅画是否将会由刘姥姥带到民间,长久的流传下去呢?和那些大观园里的故事一起?

午餐时间,凤姐鸳鸯捉弄刘姥姥,先准备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后面贾母让换成了“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感慨“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筷子,是日常所用的餐具,但质地工艺由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不同,有银、铜、竹、木、牙箸等不同质地;清代贵族使用的筷子,制作工艺非常精巧美观,雕花镶银,象牙镶银箸,湘妃竹镶银箸、乌木镶银箸、红木镶银箸等。贾府使用的就是镶银的筷子,“乌木三镶银”筷子。虽然贵重精美,但是刘姥姥觉得不顺手,吃饭的餐具不顺手哪里能吃好喝好,富贵到极致反而成了一种累赘一种装饰,而非真正享受生活。

当贵族预言家贾母遇到了民间预言家刘姥姥,一个说一个做,一个暗示一个行动,心有灵犀不点通,配合得天衣无缝。

贾母要带着大家要去藕香榭听戏,从探春的屋子里出来,开玩笑地说“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贾母的几句玩笑话被刘姥姥一一兑现,弄脏了“可恶”的黛玉和宝玉的屋子。

首先,在潇湘馆里,院子里翠竹环绕,土地上苍苔布满,只有中间一条羊肠石子漫的小路。刘姥姥自己走旁边布满青苔的土地,让贾母小姐们走那条窄窄的石子路,还提醒大家要小心,别踩到青苔滑到,弄脏了绣花鞋,结果她自己摔了一跤,弄脏了鞋。然后直接进入到了黛玉的房间里,可想而知一定踩了一行泥脚印。其次,大家饮酒行酒令结束后,贾母回去休息,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在大观园中迷路了,误打误撞进入了怡红院,到宝玉的卧室里睡了一觉。当袭人找到她的时候,“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贾母的几句玩笑,刘姥姥一一付诸实践;踩脏了黛玉的房间,弄臭了宝玉的卧室;以为黛玉的房间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以为宝玉的卧室是“那个小姐的绣房”;真假难辨,虚实相依。

贾母宴请刘姥姥,席间提议大家一起行酒令。刘姥姥的酒令看似粗鄙却意趣盎然,押韵准确,机智诙谐,充满生活的气息。“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刘姥姥酒令的一三句,说的是自己;二四句说的就是贾府中的人和事。自己就是个庄稼人,春种秋收,萝卜大蒜全都有。贾府就是那毛毛虫,百足之虫,依赖着庄稼生存,但一把火却可以烧毁它,这里和刘姥姥前面讲茗玉小姐抽柴、贾府马棚失火的情节相呼应;一枝花,借用了唐代名妓李娃“一枝花”的名号,暗示巧姐在贾府衰落后会流落到青楼妓院;花落结瓜,暗示巧姐未来会在乡村过纺纱织布的生活,会嫁给板儿生子度日。此处和第五回巧姐的判词、画相呼应,“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与四十回,板儿与巧姐交换佛手柚子的情节相呼应。

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第一次帮助巧姐,成果显著,深得王熙凤的信赖与敬重。

王熙凤说巧姐很少进大观园,吹了凉风又吃了糕点就开始发烧。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认为“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她的话提醒了凤姐,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让彩明读。果然如刘姥姥所言“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按照书中相应的方法送祟,果然巧姐安稳得入睡了。

刘姥姥第二次帮助巧姐,就是为她取名,一语成谶,最终凭借她的见识和方法挽救了巧姐。

王熙凤见刘姥姥年纪大、经历的事情多、人生阅历丰富,便希望能借刘姥姥的长寿和贫苦来压压女儿身上的多灾多难。刘姥姥问了孩子的出生日期,笑着回复“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刘姥姥预言极准,巧姐在贾府衰败之后,被兄长舅舅们卖到妓院去,全靠刘姥姥施救,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结合巧姐出生的日期,七月初七,正逢乞巧节。《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东京梦华录》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可见传统中的乞巧节的活动主要是让女孩子们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姻缘美满。刘姥姥的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巧姐”,也预言了巧姐未来谋生手段就是女红、织布纺纱,正应了判词中的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刘姥姥还顺便预言了孙子板儿的未来姻缘。

在探春的房间里,板儿看到“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便要摘那锤子去击磬,丫鬟们忙拦住了他。謦,是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最早主要用在汉族的乐舞活动中,后来用于历代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虽然探春房间中的磬已经是一个装饰品,但依然不能随便敲击,也暗示了探春未来的身份和地位。板儿又看到花卉虫草的帐子,跑过来看辨认出“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的反应是打了板儿一巴掌,觉得他调皮捣乱,责骂他“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刘姥姥的责骂,恰好是对板儿未来的预言,确实“上了脸”,登堂入室,娶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之后的情节进一步暗示了这个结局,板儿和巧姐交换佛手和柚子,“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脉”。

刘姥姥,带着她在贾府中的见闻,带着在大观园中的故事,回到了乡村;后来,又带着巧姐回到了乡村;留下了关于贾府、关于大观园、关于神仙似的小姐们的故事,留下了她关于他们命运的预言。从乡村而来,复归于乡村;看过一切繁华喧嚣,终究回归质朴的本真。

作者其他作品:

侯莉:宝玉葬花

侯莉:戏谈四大名著中的美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侯莉:民间预言家——刘姥姥  刘姥姥  刘姥姥词条  预言家  预言家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