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构成犯罪中止是否要求避免结果发生

一、构成犯罪中止是否要求避免结果发生?

构成犯罪中止没有要求避免结果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特征如下:

(一)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

(二)中止的自动性

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三)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不只是一种内心状态的转变,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

(四)中止的有效性

不管是哪一种中止,都必须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

二、构成犯罪中止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吗?

构成犯罪中止也不一定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犯罪中止后自首可以减轻处罚吗?

按照《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法院可以从轻处罚,但最终还要结合自首情节、立功表现及犯罪情节等。并非自首的犯罪嫌疑人都能得到减轻处罚的待遇。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三点:

1、主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犯罪人投案自首,仅仅表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因此,审判人员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而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枉不纵。

2、具体考虑自首情况。主要包括:

(1)自首的时间。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说明其悔悟时间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

(2)自首的原因及动机。犯罪犯罪之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三大要素,悔罪态度好的情况下,投案自首的,也说明了其悔悟的程度,量刑时也要考虑

(3)交待罪行的情况。交待罪行是否彻底,是否主动,也说明了投案者是否是真心悔悟的

(4)犯罪分子有无主动表现。这四大情节,审判人员在量刑时一定要注意的

既然法律上规定了对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行为也是可以减轻处罚的,所以,就不能说只要已经出现了危害结果就不构成犯罪中止。不过,中止犯罪后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基本上都不会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样的

犯罪中止是否有时间限制

应该怎么认定犯罪中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止  中止词条  构成  构成词条  犯罪  犯罪词条  避免  避免词条  是否  是否词条  
经济犯罪辩护

 犯罪的预备行为是哪些?

一、犯罪的预备行为是哪些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