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小孩才讲究勤奋,大人只追求效率

不知道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这种人。

他们是朋友圈里的尖子生,学什么都比别人快,做什么事都比别人好,哪怕是玩也能玩出花样,简直优秀到欠揍。如果你就是这种人,请直接跳到文末点赞。

这篇文章是写给另一种人的,也就是看到这里的你。除了看莫二的文章的以外,你还喜欢看屁股。工作时你追着老板的屁股跑,学习时你追着学霸的屁股跑,休息时你追着朋友屁股跑,其他时候你都追着时间的屁股跑。

你比很多人都要勤奋,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得到的却并不比人多,一个屁股也没追到,还差点把自己熏死。你很困惑,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解开这个困惑,不难,你需要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

1.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这是很多鸡汤文学惯用的句式,似乎只要把两个反义词放进同一个句子里,瞬间就镀金镶钻,逼格满满。比如:你的优势就是你的弱点;愚蠢是最大的聪明;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这样的句子多半都是扯淡,但也不乏一些深刻的哲理。

抱着这种期待,我尝试去理解“少即是多”背后的意义。

“less is more”最早是由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主张去繁从简。在建筑的设计中,追求从整体到细部的极简主义。去除杂乱无章的装饰、无中生有的变化、奇形怪状的摆设,空余轻灵通透的流动空间。

密斯代表作—西格拉姆大厦

细思之下,其实这个理念古已有之,而且无处不在。国画讲究惜墨如金,简洁的笔触、大片的留白,为想象预留出驰骋的空间。文学创作中,越是朴素的语言越能描绘出真挚的情感。服装设计中,那些经久不衰的流行元素无不诠释着简洁的内涵。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也说过同样的道理——至臻完美之时,不是加无可加,而是减无可减。

“少即是多”的意思,就是删去那些无意义的附缀,只保留真正有价值,重要的部分。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评判哪些才算是无意义,哪些又是有价值的部分呢?

2.明确目标

几十年前,人们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选择,而现在选择太多似乎也变成了一种痛苦。

起初我认为,这是因为人天生就惧怕选择。我曾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人脑是认知“吝啬鬼”,怎么省力怎么来。做选择又很费脑力,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比如买手机时,很多人宁愿把选择权直接交付给苹果,也不愿自己陷入纠结。

后来我发现痛苦的根源并不是选择太多,这一点可以通过经典的“沙堆悖论”来证明。

如果1颗沙粒不叫沙堆,那么2颗沙粒也不叫沙堆。如果2颗沙粒不叫沙堆,那么3颗沙粒也不是沙堆。以此类推,即使1万个沙粒也不是沙堆

要破解“沙堆悖论”必须规定一个界限。只要超过界限,量变就发生质变,沙粒就变成沙堆。也就是说,一旦选项的数量超出了某个界限,就触发了选择困难症。现实中我却找不到这样的界限,即使只有两个选项,依然有人无法抉择。难道只有一个选项时,我们才知道如何选择吗?这未免太扯。

我逐渐意识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如何才能确定自己需要什么呢?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我是个对信息极度饥渴的人,关注了很多公众号,经常看的却只有那么几个。那些不看的公众号右上角都有个小红点,像一只只哭红的眼。眼里是一个数字,记录着我们分居的日子。数字与日俱增,我却始终不忍心与它们彻底决裂,毕竟爱过。

前段时间公众号开通了置顶功能,我置顶了5个,瞬间感觉解脱了。也突然明白了,原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或者埋藏在潜意识里,或者被过多的选项所蒙蔽。

微信用置顶服务为你搬了一次家,搬进了一个更小的房间。这个房间里放不下太多东西,这时你突然意识到原来你买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甚至觉得自己的男朋友都变成了身外之物。

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搬一次家呢?不需要搬家公司,只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重音落在“清晰”,清晰的就像已经发生在你的眼前。

我想提高自己!我想考个好大学!我想找个好工作!这些都算不上清晰。怎样才算是提高自己?好大学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工作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太过抽象的目标只会导致一连串的疑问,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这个目标要绝对的清晰,比如像这样:我想找个20岁,身高165,体重45公斤,长发,颜值85分,D罩杯,性格开朗,爱看美剧的妹子。你要在大脑中清晰的勾勒出她的音容笑貌。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你还要剔除那些与目标无关的干扰。

3.剔除干扰

干扰是泛滥在你朋友圈里的微商,充斥在淘宝里的假货,常年占据百度搜索结果前几名的虚假广告。

有些干扰显而易见,有些却难以盖棺定论,它们和主题有关,关系又不是很紧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微信聊天里的表情功能算不算干扰呢?删了表情天也照样可以聊。

文学创作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算不算干扰呢?不用修辞文章也照样可以写。

如何判定一个信息是可剔除的干扰,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效率

人是追求效率的动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发明基本上都是为提高效率而生。比如汽车是为了提高空间移动的效率,网络是为了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简书是为了提高你写作的效率

讽刺的是,现实中有很多人却沉湎于低效的事而不自知。如果你去问一个低头族,他为什么连走路都要玩手机,他会告诉你他是在合理利用时间,抓住一切机会上网、学习或者撩妹。

别被他唬住了,他之所以看起来这么勤奋只是因为他效率低。为了弥补自己效率低的事实,他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很多无用的干扰,而这些干扰又降低了他的效率,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小孩才讲究勤奋,大人只追求效率。用行动上的勤奋弥补思想上的懒惰,并不能提高效率,只能让你自我安慰罢了。

想要提高效率,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效率效率=回报/时间,效率高说明同样的成本,得到的回报越多。这个道理说出来大家都懂,却又经常忽略了一个最基本事实——成本并不是金钱,不是面子,不是其他的任何东西。

成本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你的时间。

多少次你为了节省钱,买了一堆并不怎么喜欢的衣服,它们已经占领了你的衣柜,它们的领土还在急剧的扩张。它们守卫森严,机关重重。每次你至少要花上10分钟才能解救出那条心爱的裙子。

多少次你为了节省粮食,即使吃饱了也要硬着头皮和肚皮吃完。却从没意识到,它们就这样变成了你脂肪。为了甩掉它们你办了一张年费5000的健身卡,虽然很少去,但是为了心安理得,每个周末你都要在健身房耗上一下午。

多少次你为了节省一张电影票、一顿饭,或者你那薄如蝉翼的面子,不愿邀请你暗恋已久的同事。你在手机里下载了微信、陌陌、探探、抱抱。奋斗了三个月,你到是约出来一次炮,最后哭着打完,打完后手机还丢了。

上学时,老师都会这样给我们洗脑,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当时没人相信,现在就更不信了。时间可比金钱贵重多了,我们可以挽回失去的钱,却永远无法挽回失去的时间。

我想你应该可以回答先前提出的问题了。微信聊天功能中的表情是不能删除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几乎所有的社交软件都有表情功能,因为在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想法时,表情显然更有效率,一个表情可以让你少打不少字。比如像这样:

同理,文学创作中的修辞也是必不可少的。先不说一些修辞手法在心理学层面上顺应了大脑的认知规律(如生动性效应、汤姆索亚效应),修辞可以让读者更好的领会你所要表达的意境,让语言更加立体丰满。这个层面上它是高效且必须的。当然太丰满了也不好,过度的堆砌华丽辞藻,反而会给读者的理解造成干扰。

4.开始改变

“少”并不是一种损失,也不是让你做出牺牲,而是剔除那些无关的,低效的干扰。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去做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

起初你可能会有点不舍,毕竟它们已经陪伴了你很久,已经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赘肉,你的肚腩。

也正因为如此,不要以为看完这篇文章,懂得了“少即是多”的道理,你就能轻易的甩掉他们,改变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你要开始改变。

那些长年不穿的衣服就捐了吧;那些很久不看的公众号就删了吧;那些没那么喜欢的人就别撩了吧。

生活不是监狱,爱情也不是围城,先把身上枷锁卸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勤奋  勤奋词条  讲究  讲究词条  大人  大人词条  小孩  小孩词条  效率  效率词条  
效率

 时间管理自选诊断表

 1、 今天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2、 今天有哪些事是适当的时间内做的?3、 今天有哪些事情是在不适当的时间内做的?为什么在不适当的时间做了这些事情?4...(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