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元朝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中国人一定要承认历史,哪怕是耻辱的历史!
  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征服了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拼到了最后,承认这段历史没有什么害羞的。
  如果认为伟大的成吉思汗,忽必烈是中国人,那么元朝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承认他们是中国人,那元朝就是中国人被征服的历史。
  我认为,元朝的98年,是亡国历史。 主要原因如下:
  1、元朝统治者不认为汉人是它的子民,更像视为被征服的"奴隶"。这从等级森严的人种分级制度就可以看得出来,汉人在元朝没有获得公民权利。
  2、元朝统治者沿用了很多汉人政权的制度,但是它对汉文明的摧残、打压也是显而易见的,汉人士族无法从事文明行当,像是寄生在这片土地的人,只能从事低等文化的宣传,所以元曲才发达。
  3、统治者认为他统治的不只是中国,而是蒙古帝国。蒙古帝国包括如今欧洲大部分地区,包括中亚,西亚、东亚的大片领土。从匈牙利到阿富汗到伊拉克到俄罗斯,都是大汗的领地。
  4、也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根本就是没有任何公民权利可言,所以汉人的反抗才会持续不断,所以元朝的统治才没有融入汉文明,才会被推翻。
  当然,我也认为,承认这段被统治的历史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冷兵器时代,我们已经是出类拔萃了。
  首先,被蒙古帝国击败和统治的太多了,被统治在当时的军事环境下很正常。 700多个民族被征服。包括如今的战斗民族,中西亚人,当年都是跪在蒙古大汗的面前苟活的。
  其次,南宋弱小,但却是抵抗时间最久的国家。 在所有蒙古帝国的征战历史中,宋朝是抵抗时间最久的国家。甚至击毙了大汗蒙哥。因为这一战,甚至改变了历史,忽必烈开始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直接导致蒙古帝国分裂。
  我们总认为南宋弱小,但它却抵抗了蒙古帝国50年。比如在窝阔台大汗发动的蒙宋战争中,南宋大将孟珙甚至连破蒙古24寨,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最后,小小的南宋向全世界展现了勇气,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气节所在!
  蒙古铁骑攻破长沙,数百岳麓书院学生赤手空拳抵抗入侵者,无一生还,全部殉国!
  宋臣文天祥顽强抗元,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民族可昭日月的爱国情怀。
  崖山海战,帝国宰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崖殉国。沿海各地民众追随殉国,宰相脱脱记载,"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全国各地殉国者不计其数,陆游、陆秀夫、文天祥等家族投井上吊自尽的太多了,历史记载"城无虚井",树林中删掉自尽的"累累相比"!
  宋朝是最弱的王朝,但却是忠臣最多,当时国民最爱戴的王朝。在南宋亡后,甚至还有许多城上依然飘扬着大宋的国旗。南宋亡了近十年,蒙军才攻破飘扬着南宋国旗的不屈之城——四川凌霄城,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知名英雄就有五百多人,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不计其数,像四川凌霄城的守将,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宋朝用对子民的福利,换到了臣民发自肺腑的爱戴。这和明朝亡国时成了鲜明对比。
  统治者不爱戴自己的子民,子民又怎么会爱戴统治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元朝仅98年灭亡,这和自己的统治方式有巨大关联的,甚至不被后人所记得,所称颂,甚至被我这样的人认为是亡国历史,这些不能不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欢迎关注中国经理人头条号。
  元朝只存在了98年就灭亡,是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是人口压力导致社会矛盾空前激烈。
  据史书上记载,在元朝末年时,官方统计的人口是户数1400万,口数6300万。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因为汉唐盛世,官方统计的人口巅峰之际,也来从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
  最简单而言,西汉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1223万户,5959万口;东汉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923万户,5325万口;隋朝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890万户,4600万口;唐朝末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是960万户,5288万口。
  其实,但从这个人口数字我们就能够明白,元朝末年的人口压力有多大。
  大家知道,在古代百姓们生活几乎全靠种地,而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粮食的开发能力是有限的。
  换句话说,以当时的生产力,所能开发的土地是有限的,所能生产的粮食也是有限的,因此社会所能承载的总人口更是有限的。
  在这种背景下,当整个社会的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社会便再也无法继续欣欣向荣的发展,相反围绕社会资源的竞争,会让整个社会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少数有钱有势的人越来越富裕,广大无钱无势的底层百姓越来越贫穷,由此他们对社会的不满自然是越演愈烈,甚至不惜起来反抗。
  当然,单纯的人口压力,并不足以让元朝这样快速的走向崩盘。因为元末的人口,虽然远远超过汉唐盛世之时,但是宋元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显然也远远超过了汉唐,所以当时土地承载的人口,也远远超过汉唐盛世。
  问题是,可偏偏不凑巧,在元朝末年时,北方竟然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由此便有了元朝快速灭亡的第二个原因:黄河决口导致广大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1344年,黄河决口了,黄河决口,让广阔的地区成为灾区,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饥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流动,后来这些饥民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抱团取暖,由此形成众多体制之外的底层社会组织。
  在这种背景下,弥勒教、白莲教、明教这些底层宗教,开始传播日益广泛。等传播到最后,打破万恶的旧世界,建立一个新时代,便成为了大家都坚信不疑的信念,由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然,农民起义也不一定就一定会让元朝灭亡,所有,还有第三个让元朝快速灭亡的原因:元帝国上层社会的激烈内讧。
  大家知道,元帝国是从游牧世界直接进入农耕地区的,所以它的贵族政治残留非常严重。在贵族政治下,帝国的皇权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围绕皇权的继承,什么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那是一点都不好使。
  所以通常情况下,元朝每个皇帝死后,大家都是拉帮结派,打得一地狗血,才能争出个结果。对此,我们只需要看下元朝短短八十多年,几乎每个皇帝都是通过火并上位的就可以得知。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元朝末年时期,大元帝国以皇帝、太子(有皇后支持),分为两大阵营。
  开始,这两大系力量,还只是明争暗斗,到了后来,那就是公开火并;甚至到了后期,各地起义已经是越演愈烈,元帝国内部还在相互火并,对此只需要看下丞相脱脱之死就能明白。
  再后来,南方已经被朱元璋统一,元朝各大实力派,还在北方公开火并,皇帝、皇后、太子、拥兵大佬,那争得那是一地狗血,有些人甚至不惜和朱元璋合作,类似的行为,最终让元帝国走向了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先前也有少数民族政权努力过,最著名的莫过于前秦帝王苻坚,被称为"东方滑铁卢"最终功亏一篑。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帝国,由铁木真在公元1206年建立,是一个十足的游牧民族政权,特别是建立了一只战斗力极强的骑兵,横扫亚欧大陆。
  蒙古帝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蒙哥时,蒙古帝国达到最辉煌,西征频频告婕,大胜在望,东方只剩下了一个偏安一隅的南宋,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弱宋,可谁曾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弱宋,在钓鱼台一战,竟然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埃及得以自保,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得以苟延残喘,南宋也得以休整。
  几年时间过去了,在1264年一切都尘埃落定,东方回归平态化,而西征却再也没有激情了,西征西进就此落下帷幕,转为镇守现有土地,东方可就热闹非凡了,战争继续,南宋不断遭到攻击,而自己慢慢开始招架不住了,1271年,忽必烈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不久南宋门户襄樊被破城,南宋就再也没有防线可言,元朝可以尽情虐待南宋了,在1276年,南宋都城被攻破,南宋很多地区还在继续抵抗,最终无济于事,三年后,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了,元朝统一全国。
  话说,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还是做出一些政策的,让元朝得以平稳运行,各方面的情况还算稳定,汉化缓慢推进。元成宗时期也属于承平时代,虽然新疆一带偶有战事,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元朝的黄金岁月。好日子没过多久,元成宗驾崩后,争夺皇位的事情就开始层出不穷,接踵不断,元武宗和元仁宗协定好,争斗没那么激烈,元仁宗对于汉化很是热爱,并且恢复中断几十年的科举制,元英宗是仁宗儿子,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汉化的主,他还算比较好的,元朝在他手里又得到发展,这段时期是元朝的一个新的承平阶段,着重汉化推进。
  元英宗的被杀之后,但元朝灭亡,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泰定帝开始荒废朝政,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不断衰落,百姓日子越过越苦。1328年到1333年这五年时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位皇帝,朝政混乱不堪,权臣把持朝政,瞎折腾,百姓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一直到元顺帝亲政以前,可见其腐败无能已经根深蒂固了,无法根除了。
  元顺帝亲政后,任用贤相脱脱进行改革,似的情况略有好转,但仅仅才几年时间,元顺帝就开始亲信小人,奸相,把这个局面破坏点,百姓过得火生水热之中。1351年,黄河水灾泛滥,更是显得元朝腐败无能,百姓对元朝失去信任,开始揭竿而起,元末农民战争拉开了序幕。红巾军势力发展迅速,元庭排出脱脱进行平乱,起初脱脱平乱还是大有进展,起义局面差不多可以控制住回来时,元顺帝又听信谗言,讲脱脱流放,后被害死,从此,元朝再也没有谁可以平乱了,元朝只能等待灭亡了。
  元朝自从1271年建立,期间共有98年,而元末农民战争就长达十八年,统一全国用了八年,剩下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一半时间元朝是比较好的,加上它没有清朝的手段,自然就没有清朝统治那么长啦,清朝也是借鉴了元朝的经验的,所以元朝其实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玩的太过火了。它杀人太多,不懂得民心得天下,所以有98年也算是它的好运了。
  1.元朝的统治阶级原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狩猎、放牧为生。虽然以强大的武力征服各个国家与民族。但在其统治下,并不重视农耕与生产。虽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将元大都描写的商业繁荣,是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但这也仅仅局限于少数地区,大部分的地区之所以可以维持是因为接下,宋朝繁荣的农商也基础。到元后期,骄奢淫逸的挥霍带来的是经济的崩溃与混乱。
  2.等级森严的民族统治制度,元朝对于汉族的统治十分的残酷。每十户汉人只能合用一把菜刀,还要供养一个监视他们的蒙古兵。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 必须送给蒙古人 。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 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这样的压迫导致民间的起义不断,不断动摇王朝的统治根基。最后在武力消弱,无法在控制民间起义而被推翻。
  3.元朝并不是没有存在感,当时的元朝地域辽阔。统治着众多民族就政治上而已是当时世界上顶尖大国。经济上由于并不像儒家文化那样重农抑商,加上宋朝的商业基础。元朝的货币和商品经济是很繁荣的有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元大都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各国货船接踵而来空气繁荣。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火药的大规模使用,被商人带入欧洲。直接改变传统西方的知识垄断,和骑士阶级的地位。促进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可以说是改变了世界进程的一举。
  元朝,这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帝国,虽然只延续了98年的国运,但是他却给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1165年5月31日,一位伟大的领袖在漠北草原上诞生,他就是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他9岁时父亲就被敌手毒死,部落遭到拆分,母亲带着他过着流浪的生活。18岁时他重新回到故土,整合了父亲的乞颜部,召回部众,一举击败了敌对的蔑儿乞部,正式被推举为乞颜部的"可汗",这是他征战步伐的开始。
  此后,他花了20年时间去征战,终于在1204年,将原来松散且势力繁多的蒙古草原实现了统一,建立了蒙古帝国,特也被蒙古各部落首领、贵族和大臣们上尊号"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建立,预示着他征伐世界步伐的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带领着蒙古大军不断向外扩张、征伐,先后征服了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使蒙古帝国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疆域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可是,这样一个强悍的帝国,在进攻相对弱小的南宋时,却屡屡受创,甚至大汗蒙哥都被南宋击毙了,战争断断续续,南宋一直抵抗了45年,最后在近乎自毁长城般的操作下,才被蒙古帝国彻底征服,建立了元朝。
  哪为什么如此强大的一个帝国,只延续了98年国运就如流星般快速陨落了呢?
  1、征服过程过于粗暴    蒙古帝国在对外征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征服性质,为加快战争进程,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比较残酷与野蛮。对于顽强抵抗他们的,在征服后都会遭受报复性的屠杀或者奴役,给予被征服的地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带来了仇恨的种子。
  2、阶级分化严重     元朝在完成统一后,对于治下之民没有摆正一个统治者的位置,虽然推行过一系列的汉化政策,但是对汉人的压迫从未放松,对他们设置了很多限制,包括禁止习武,禁止拥有武器,菜刀都要几户人家共用一把,还禁止汉人民众集会,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等,连汉人士族都遭受了限制,无论你多有才华,多有能力,都只能获得低级官位,无法进入朝廷上层,这对士大夫们来说是一种耻辱。
  3、"钱多"惹的祸    元朝可以说了一个好战的国家,拥有着数量繁多的军队,又统治着庞大的疆土,使得军饷的开支尤为高昂。元初时期,国家刚建立不久,民生还没恢复过来,又要供养这么多的军队,财政收入入不熬出,国库日渐空虚。于是元统治者们听取了部下意见,印发了纸钞,以代替金银交易。这本是一件推进社会进步的好事,但是后来元朝廷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变化,无限制地印刷纸钞,投入使用,使得整个国家通货膨胀厉害,纸钞快速贬值,最后变成了废纸一般,市场经济也出现了崩溃,回到了以物换物的原始时代。这一举动让底层民众受到了很大伤害。
  4、好战必亡     蒙古帝国在建立元朝后,并没有放弃对外扩张的步伐,频频出兵攻打邻国,对越南,日本,朝鲜,爪哇等国,都发兵攻打过,但是都不顺利,不是遇到台风就是遇到瘟疫阻隔,登陆了也没有征服对方,毫无战国不说,还花费了巨额物资,可谓损失惨重。可能是在陆地上无往不利的骑兵,无法快速转换为"两栖"作战部队吧。
  5、统治者争权夺利,更迭频繁    元朝共98年国柞,传位11帝,其中忽必烈执政24年,元顺帝当政36年,其它的38年皇位就发生了9次更迭。最高权力机构如此频繁的更换,使得国家的运转严重受阻,执政者们的整天想着争权夺利,甚至还暴发了"两都之争"和"明文之争",这两次争端都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使得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处境中,百姓们如何能安居乐业?
  终元之一朝,虽打下了辽阔的疆土,但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来治理国家,没有扮演好一个"家长"的角色,反而像一直沉浸在争权夺利中,忽略了民众们的疾苦,这也许就是他们98年而终的弊病所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一个皇朝很难长治久安。
  为什么元朝仅仅存在98年就灭亡了?胡无百年运诅咒竟这样生效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忽必烈的对话,说出了很多人对元朝和蒙古的真实态度。
  忽必烈道:"郭叔父是当世大大的英雄豪杰,却又何苦为昏君奸臣卖命?"
  郭靖站起身来,大声道:"郭某纵然不肖,岂能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愤蒙古残暴,侵我疆土,杀我同胞,郭某满腔热血,是为我神州千万老百姓而洒。"
  忽必烈道:"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汗不忍见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无人能解其倒悬,这才吊民伐罪,挥军南征,不惮烦劳。这番心意与郭叔父全无二致,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郭靖大袖一挥,当着众人把酒碗尽数摔在地下,跌得粉碎。郭靖大声怒道:"住口!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之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说什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忽必烈仰天长笑,说道:"郭叔父英雄无敌,我蒙古兵将提及,无不钦仰,今日亲眼得见,果真名下无虚。小王不才,不敢伤了先父之义,今日只述旧情,不谈国事如何?"
  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气度宽宏,蒙古诸王无一能及,他日必膺国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听否?"
  忽必烈道:"愿听叔父教诲。"
  郭靖叉手说道:"我南朝地广人多,崇尚气节。俊彦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来,从不屈膝异族。蒙古纵然一时疆界逞快,日后定被逐回漠北,那时元气大伤,悔之无及,愿王爷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谢明教。"
  也就是说,郭靖认为,蒙古短时间内能够占领南朝,但是日后一定会被驱逐出漠北,到时候就会元气大伤。
  郭靖这一论点的依据是什么呢?其实在于"杀戮"二字。
  从这个角度看,元朝实现统一大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用更高级的方式代替杀戮,这是最大的失算。
  真实历史中,并没有汉人向忽必烈指出替代杀戮的正确方式,所以,蒙古人最终失去政权,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少数民族试图统治汉人,却只有满洲人实现的最好。清朝的统治时间也达到了260多年。这是因为,清朝博采众长,实现了对北魏和元朝的全面学习。
  北魏从493年迁都洛阳,到534年灭亡,实际统治时间不过就是40年。而元朝从1271年定都北京,到1368年被驱逐出北京,总共时间是93年。从某种程度上说,元朝比北魏已经强很多了。
  北魏的经验在于,既然汉人人口基数大,文化影响力强,那就干脆全族加入汉族,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同。后来的继承者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走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北齐明明是汉人,非要假装成鲜卑人,北周是鲜卑人却要假装成汉人。最终,北周这种"鲜卑为里汉人为表"的方式,征服了全国。只不过,建立大一统的,是北周继任者隋朝和唐朝。
  所以,北魏留下的宝贵经验就是,民族融合,不再对立。
  再看元朝,也确实有民族融合的尝试。
  元朝让蒙古人和汉人进行混居,实际上让汉人成了蒙古人的奴仆。不过,不同的是,元朝并没有把汉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每次征兵只招蒙古人,以至于很多蒙古人没钱买马没钱买兵器陷入贫困,甚至被卖为奴隶。
  蒙古人口基数和汉人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元朝不仅不能维护所有的蒙古人利益,甚至连汉族里面的叛徒都没有拉住。最终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汉人,都到了元朝的对立面。
  元朝还差在一点上,那就是,元朝没有更先进的拉住地方的方式。元朝末年,全国各地除了农民起义的地方,就是军阀割据了。朱元璋的军队,因为一两个优势整合了长江流域后,发现黄河流域的元朝还是乱七八糟。于是蒙古贵族各自为战之际,就被朱元璋乘虚而入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元朝朝廷逃到漠北,内部凝聚力反而增强了,所以,待在漠北对抗明朝,反而又过了几十年才再次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这个剧情,看起来有点像蒋家王朝啊。
  反观清朝,在统治艺术上,远远超过了元朝和北魏,彻底打破了"胡无百年运"的诅咒。
  清朝的优势在如下几点:
  1,通过宗教,联合了蒙古和藏族。清朝在西方基督教、汉族道教和藏传佛教三者中选择了后者,甚至乾隆皇帝还把自己父亲的雍和宫变成了喇嘛庙。从某种程度上说,喇嘛教就是清朝国教,清朝皇帝以教主身份获得了藏族和蒙古族的全面效忠。
  2,通过绿营科举,拉拢了大多数汉人军政人才。
  清朝的八旗军队,实际上顺治年间还没完成统一大业就已经腐化堕落了。于是,清朝赶快拿出了绿营,大量汉人军事人才通过绿营获得升迁,有了上升渠道,自然不愿意在造反了。另外,大多数汉人,开始接受考清朝科举做清朝的官。到了清朝中后期,甚至大多数汉人不知道皇帝就是鞑子。
  3,通过长寿,熬死了多数反对者。
  清朝皇帝最明显的优势是,前四位皇帝在位时间超长,分别为20,61,13和60,仅仅四代人,就当了154年,已经超过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类似的去看西汉朝,刘邦上位到刘彻去世,总共才115年,东汉更惨,唐朝前四代李渊上台到李旦第二次退位,总共才98年。前四代能有154年,足以用稳定的朝廷局势熬死大部分反对者。
  4,明清社会化严重,反抗意识比较弱。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越发达,经济条件越好,人们越不会反抗。典型例子是纳粹在屠杀犹太人时,几乎没有抵抗,甚至组织犹太人进入隔离区进入毒气室的,恰恰是犹太自己人。从这个角度说,汉人比蒙古人藏人更容易被奴役,尤其是明清奴化教育比较到位,清朝的统治条件,实际上是远超过元朝的。
  所谓的"胡无百年运",其实是明朝朱元璋动员明军灭亡元朝的话术而已,只要方式得当,每个民族都有可能被奴役,而且是越聪明越发达越容易被奴役。
  元朝的时候,把人分为四等人,第一等人就是蒙古人,毕竟这天下是人家打下来的。第二等人就是色目人,也就是西域那地方的人,跟蒙古人关系比较接近。
  第三等人是汉人,别以为是现在的汉人,当时所指的汉人指的是契丹、女真族的人,也就是大辽、大金统治地区的人。
  第四等人是南人,这才是我们现在所俗称的汉人。为啥子叫南人?因为他们在南宋的统治范围之内。
  蒙古灭金没有费多大周折,但是灭南宋却吃尽了苦头,还挂了一个大汗。况且南宋经济发达,不在马背上混饭吃,多数靠脑子混饭吃。对一个崇尚武力的王朝来说,那就是耻辱。因此南宋的臣民是整个元朝地位最低下的一类人。
  我们看如今的米国,老黑在那边闹腾得很,为什么?因为他们感觉自己被人歧视了。其实当时的南人们也是这样想的,但凡稍微平等一点,谁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推翻你的大元王朝呢?
  在法令上,四等人的差距就十分明显。
  老黑受到的委屈算个啥,汉人和南人在元朝受到的待遇,那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元朝对不同等级的人,犯了同样的罪,是有不同处罚标准的。
  比如说杀人罪,蒙古人诛杀汉人,只需要打57大板,再给点丧葬费就行了。可是汉人要是打死了一个蒙古人,对不起,不仅你要被处以死刑,而且你全家都要被抄家。
  当时的汉人,是不允许聚集在一起的,但凡被发现了,那就是按照某犯罪论处。至于聚集的规模,随蒙古官员说了算。三五成群甚至都可能被诬陷。
  此外禁止汉人和蒙古人斗殴,这是什么意思呢?不管是你揍蒙古人,还是蒙古人揍你,都是汉人的错,简单粗暴的处罚政策。
  蒙古人也有档次低的人群,他们要是犯了盗窃罪,是不需要刺字的。色目人跟他们比较亲密,因此也不需要刺字。可是汉人和南人要是偷了东西,那就必须要刺字在左右臂上了,严重的还要刺字在脖子上。
  如果哪个地方官员,敢私自给蒙古偷盗者刺字,那你这个小官也就不要当了,还要挨77棍子。
  可以说,汉人和南人在当时的生活处境,实在是太差了,几乎是低到了极点。不公平的待遇使得这帮人必须要起来为自己的利益作斗争,98年的忍耐已经是够长的了,还要等多久呢?
  几乎不给汉人、南人任何晋升的机会。
  元朝其实就是在开历史倒车的一个王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把很多很久远的封建思想重新拖了出来。
  比如说在选拔官员上,汉朝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用九品中正制,这两种制度其实后来都是为贵族集团的子弟们服务的。
  直到北齐末年和隋唐开始,科举制度才逐渐诞生。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而成为朝廷命官。
  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制度啊,因为毕竟那么多老百姓,总归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如果把这条路给人家封死了,那对贫寒地位低下之人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了。分明有脑子可以研究相对论,你非要让他在田里耕地耕一辈子,这不是资源浪费吗?
  唐宋时期的科举异常发达,可是元朝来了以后,居然废除了科举考试。开历史倒车,没关系,浪费人才,也没关系,只要有利于统治就行了。
  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废除了科举。而公元1368年元朝就灭亡了。当然了废除科举只是一时的,我们知道后来的刘伯温也是元朝的进士。
  公元1341年,脱脱上台以后,他很重视科举,再次恢复了科举考试。可是对汉人和南人的偏见始终都没有消除过。
  比如说伯颜上台的时候,规定蒙古人和色目人殴打汉人和南人的时候,他们是不能还手的,还手就是犯法,要抓去坐牢、充军,严重的还要杀头。
  汉人和南人家里,不允许有任何一丢丢铁器,否则那就是某犯罪。就连养马都不行,但凡有一匹马在家,那肯定会被抓了去坐牢。
  至正元年,遂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诏天下。脱脱乃悉更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法,复行太庙四时祭,雪郯王彻彻秃之冤,召还宣让、威顺二王,使居旧藩,以阿鲁图正亲王之位,开马禁,减盐额,蠲负逋,又开经筵,遴选儒臣以劝讲,而脱脱实领经筵事。中外翕然称为贤相。---《元史》
  当时的元朝官场中,基本没有任何汉人和南人,全部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就算你再有才华,就算你考上了进士,不给你安排工作,那也是分属应当的。
  处处防着汉人和南人,逼着人家反叛,这有什么办法?
  很多人惊叹元朝的版图面积有多大,甚至有人自豪,元朝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王朝,可是作为汉人,我们很难高兴得起来。
  因为元朝的版图,是在灭亡宋辽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王朝更迭很正常,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别说什么少数民族的问题,毕竟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是民族大融合的情况下了。所谓的纯种汉人,几乎不存在。
  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膈应的,你想要努力融入新王朝,可人家压根就不接受。元朝一建立,可就开始提防着汉人和南人。
  从朝廷到地方,所有实权的职务,几乎都掌握在蒙古人和色母人手里。人家是下达了死命令的,尤其是朝中丞相的位置,连色目人都别想,只能用蒙古贵族。
  军队的长官就更不可能让任何一个汉人、南人担任了,全部清一色都是蒙古人自己担任。就连御史台的言官,那也只能由他们自己人担任。
  那么汉人和南人是不是一点当官的机会都没有呢?那就是瞎说了。他们还是有机会的,不过只有南方偏远地区,蒙古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才会让汉人和南人前去做官。
  亡国之人,自然是受尽了屈辱,就算你努力想要做个元朝的好臣民,可是人家也不愿意让你融入,而且时时刻刻防着你,你不反等着过年吗?
  一点感慨:这让我想起了玛雅文化。
  传说玛雅文化来自于外星,外星人用自己的基因创造了最初的人类,但是智商受到了限制,就好像某云盘限速下载一样,这帮人只负责给外星人采矿,但是寿命很短。
  后来久而久之这帮人逐渐有了清醒的意识,他们发现自己受到了压迫,他们想要努力融入外星人的队伍,可是人家压根不理你,于是他们这才开始反抗。
  元朝就好比是当时的外星文明,但凡他们稍微有点包容的心态,不要处处防备着汉人和南人,给予相对平等的待遇,谁还愿意出来反叛呢?
  当然了,我们常说清修明史把明朝黑惨了,可是却很少有人说明修元史在黑元朝的。或许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虚构成分。
  参考资料:《元史》
  答:说起这号称"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元王朝,与那"辽阔疆域"一样常叫后人嗟叹的,却是这个王朝的"短命"。自从灭亡南宋"天下一统"后,元朝这"庞然大物"似乎就没消停过,立国不到半个世纪,内外就动乱四起,立国才八十年(1351),更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十来年后后就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里,急匆匆卷包袱走人,整个国祚才98年不到,哪怕比起"弱宋",都是相当的"不扛造"。
  那为啥这大元朝,就是这么"不扛造"呢?下面这两条奇葩原因,不但各个戳中要害,更无比发人深思。
  原因一:"科学达人"皇帝
  说元朝的短命,必然绕不开其"亡国之君":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下面简称元顺帝)
  无论正史野史,这位元顺帝都常是一幅吃喝玩乐的昏君模样,常年被反复嘲讽吊打。但放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这位"昏君"却也有个独一无二的身份:元代"科学达人"。
  元朝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公认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大繁荣时代。就连十分"会玩儿"的元顺帝,一大爱好就是"玩科学"。当时他的皇宫里,储备印刷了大量元代科技典籍。而且他还亲自动手,玩出不少花样:比如他研发的"宫漏",即自动计时装置,不但能够自动运转计时,且"宫漏"上还有"亭台楼阁""飞仙""日月宫""金甲神"等各种造型。只要到了"整点报时","宫漏"不但有悦耳钟声,"飞仙""金甲神"们也"皆翔舞",场面十分壮观。
  哪怕放在同时代的全世界范畴,这"壮观"一幕,都是绝对顶级的高科技。
  另外还有长一百二十尺的巨型龙舟,也是元顺帝亲自设计建造,全部机械操纵,靠操作机关在水中前进。尤其牛气的是,整座"龙舟"完全是"龙"的模样,"龙头""龙神""龙爪""龙尾"样样逼真。且只要操作起来,整个"龙舟"上的"龙尾""龙眼"全都能来回摆动,俨然一条投入水中的"巨型活龙"。而这条"巨型活龙"的制作过程里,元顺帝更是"自制其样",全程手把手完成。
  这强大手艺,也正如其"鲁班天子"的雅号。甚至比起近三个世纪后,另一位有着"鲁班天子"雅号的"少年帝王"来,元顺帝的手艺,显然都要甩出后者一大截。
  那为什么这么强大的手艺,却依然守不住元王朝呢?要知道,元顺帝手艺虽强,却没有半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觉悟,弄出这些高精尖,就是为了自己玩。而最后半世纪的元朝,水旱饥荒年年不少,正是需要"高科技"的时候,元顺帝的这些"高科技",却常年窝在深宫里,半点指望不上。
  而且这些"高科技",也都不白折腾,几乎每一样都是大把砸钱,每个作品都堆积金银玉器。外加元顺帝很有"匠人精神",每次完成作品,都先问身边太监们的观感,只要听到一句"不好",立刻把"作品"砸个稀巴烂。金银器物全碎一地。日久天长,太监们也学精了,每次元顺帝"大作完成",都想尽办法"拱火",激得元顺帝把"作品"毁一地,大家再趁机哄抢散落地上的"金银材料"。拱一次火,就发一笔财。
  这种折腾,不是某年某月的心血来潮,却是隔三差五就要闹一场,这么个闹法,元王朝地盘再大,到处都是金山银山,也禁不住他这么糟,以这个意义说,元王朝就是这么"糟"没的。
  反而是取而代之的明王朝,捡了元顺帝的现成。元王朝卷包袱跑出元大都后,其留在元大都的《农桑衣食撮要》《河防通议》等典籍,以及元顺帝的这些高科技心血,全被明王朝照单全收,然后就变成了推广全国的"水车""浚川耙""车船"等高科技物件,直接助推了明朝开国后"百万大移民""修治四万处河塘"等大工程。明初八百五十万顷的耕地数,以及"宇内富庶",农业产值甩开宋元两倍多的治国成就,都有元顺帝的"高科技神助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假,但元顺帝这顿"作"更告诉后人,科技再好,用对地方才是硬道理。
  原因二:"糊涂账"的赋税
  一直以来,"短命"的元朝,还都有一个"光辉"的业绩:赋税轻。
  关于这事儿,就连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文人们,都跟着给元朝贴金。比如明末学者于慎行就感慨元朝开国时"赋税简宽"。朱国桢更感慨元朝"赋税甚轻,徭役甚省"。确实,元初特别是元朝灭南宋时,赋税十分"简宽"。甚至元军一路南下时,也是一边打一边废除南宋各种苛捐杂税。元王朝能够一统天下,"简宽"的赋税就是重要助力。
  但好景不长,元朝立国之后,这事儿就变味了。
  当然对于士大夫,特别是江南士大夫阶层来说,元朝的赋税,一直都还是比较简宽的。但到了元朝中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两回事了:元朝的赋税何止是"简宽"?简直是糊涂,比如基本的农业税,连土地的清丈问题,放在整个元朝,都是一笔糊涂账。比如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田籍"竟长期混乱,元仁宗至元文宗的几十年里,元朝曾多次派出专人,在大江南北清理田亩,却是越查越糊涂,结果整个元代,元朝都是"迄无田制"。
  如此状况,对于享有特权的士大夫地主们,当然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隐瞒兼并土地,名下的财产滚雪球膨胀。只苦了穷农民,一边是土地不断被侵占,破产沦为佃户流离失所都是常事,另一面更要承受高额的赋税,哪怕地没了,税赋也要扛身上,"简宽"的赋役对于他们,就是扛不住的重担。所以元末的江南地区,富豪地主们往往收入"岁至数百万斛",苦农民们则"皆无盖藏",江浙等地每逢灾荒,动辄就是五六十万流民。
  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更可以想。
  而比起"迄无田制"的田赋来,元朝的其他赋税,更是各种"花样糊涂"。比如茶税,元仁宗年间曾经三年里加收三十倍,又比如商业税,元世祖登基时定下了"三十取一"的标准,到了元世祖晚年时,不知不觉间就增加了上百倍。另外还有多如牛毛的"课程",日常的各种用品都要"课税"。元朝的"加税",出名的风格就是"任性",只要差点钱,巧立名目就加,一部《元史》里常见的现象,就是某某税"动增数十倍"。
  如此闹剧,为何后世还有人说"税轻"?因为很多感慨元朝"税轻"的,多士大夫阶层。看过这"任性"折腾就知道,哪怕元朝最混乱的年月里,对于东南地主阶层来说,税依然很轻,但对于穷老百姓们来说,却已重到不堪重负——板子没打到自己身上,当然不会喊疼。
  但他们不疼,老百姓却疼,"板子"最后还是打到了元王朝身上,一场"挑动黄河天下反",匆匆忙忙就关了张。留下的是"税轻"美名下,竭泽而渔的历史教训。
  参考资料: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彭少辉《元代的科学技术与社会》、陈梧桐《明史十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元朝能够存在98年才灭亡,已经算是比较奇迹的事情了。元朝从建立到灭亡,一直都没有制定合理的治国方案,元朝国内的各种矛盾都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势力此消彼长。如果不是元朝拥有强悍的蒙古骑兵,元朝根本撑不了98年的时间,20年之内就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元朝的统治一直不稳定
  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帝国的时候,蒙古人还生活在奴隶制社会。由于蒙古人的生产能力落后,蒙古骑兵每攻占一个地方,都会把这个地方的妇女和工匠带到草原上生产劳动,然后把这个地方的成年男性全部杀光。
  这种掠夺式的征战,一直到了忽必烈统治时期才有所改观。由于蒙古骑兵四处烧杀抢掠,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候,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就已经对蒙古骑兵恨之入骨。再加上蒙古地方官员欺压汉人,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元朝在中原的统治一直都不稳定。
  元朝统治阶级矛盾重重
  清朝能够延续三百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清朝的皇帝都很能干,清朝的朝政也比较稳定。而元朝从建立初期开始,就不断地出现内讧的问题。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后,蒙古帝国就出现了分裂,元朝失去了对四大汗国的控制。
  在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皇族日渐腐败,皇帝肆意屠杀大臣,大臣也串通谋害皇帝。元朝朝廷的内讧,一直持续到北元灭亡才宣告结束。由于元朝的统治中心内讧不断,元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也十分衰弱,很多驻守地方的蒙古贵族都穷奢极欲欺压百姓,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
  元朝统治者和中原百姓的矛盾尖锐
  虽然元朝在入主中原的时候,拉拢了一部分汉族地主的支持。但是在元朝的统治之下,大部分汉族底层百姓都生活凄惨。元朝设立的蒙古地方官员,在属地内横征暴敛,将很多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同时原本彪悍的蒙古骑兵在进入中原后,都成为了新兴的地主阶级,他们在拥有了金钱和美女后,不再像从前一样能够骑马作战。蒙古人能够控制中原,靠的就是彪悍的蒙古骑兵,当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优势不复存在后,元朝也就到了灭亡的边缘。
  总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元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原后,对待百姓横征暴敛,激起了百姓们的激烈反抗。在元朝建立前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强悍,农民起义军还无法赶走元朝统治者。而到了元朝后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急转直下,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元朝统治者也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狼狈的退出了中原。
  元朝是马背上打江山,又在马背上统治江山。元朝自建立后,分封了很多藩王,财政负担一直是个大问题,对农民剥削严重,起义一直连续不断,最后亡于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1、元朝建立后,不停止战争,对周边国家不断进行侵略,包括对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遭到激烈反抗,大都失败。每次出征都要建造战船,征调民夫。
  2、元朝官吏腐败,对外战争不断、朝廷、藩王财产需求巨大,不得不盘剥民间,百姓赋税有增无减少,民间起义不断。忽必烈在位时江南就发生有400多次大小不同规模起义。
  3、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更是变本加厉向汉族人征收名目繁多的赋税,实行民族压迫。又把各个民族分为不同等级,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汉人三等,四等南人。蒙古大汗可以随时把汉人的农田赏赐给王公贵族,农民一下变成农奴,无处伸冤。最多的情况一次有50万农民变成无地农奴。而地可以随时变成牧场。
  4、蒙古法律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 ,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遇到战争征马,色目人三匹马只征一匹,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用。平民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辈分为名。例如朱元璋的本名叫朱重八,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5、元朝对宗教相当宽容,白莲教等兴起,成为反蒙古的重要力量,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就曾经也是白莲教的头领。
  6、元朝的汉人不能有铁器,几家合用一把菜刀。末年时期,旱灾加上蝗灾,赋税又不减少,农民无以为生,生活在死亡线上的农民,只有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综上,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后期阶级矛盾更加严重,很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在中华的统治。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道台,几乎没有人能说清他是干嘛的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道台,几乎没有人能说清他是干嘛的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巅峰时期。封建社会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政治经济军事人口等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顶峰宋朝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顶峰宋朝中国历史到了宋代,因为科举制的普及,由半贵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这一演变,令皇权终于摆脱了地方世家大族势力的威胁,真正做到了独尊。在宋代以前,高门大户往往抗美援朝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始末1950年6月25日,朝鲜领袖金日成一意孤行,掀开了统一南北朝鲜的战争。战事初期,朝鲜人民军一路高歌猛进,及至7月底已将韩军逼退到了釜山一线,只要再加把劲便可以顺利地达成目标。此时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王力的沉浮人生(1)王力(19211996)淮安县(今楚州区)人,淮安中学毕业,中共党员,解放后历任石家庄市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副省长红旗杂志副总编人民日报总编辑中联部副部长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1881年中国在英国买了一块地,面积为16。7平方米,如今产权归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政府都是昏庸无能的代表。在晚清时期,备受列强欺凌,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即便再腐朽的清政府,也有做好事的时候。比如1881年,清政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建立的原因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建立的原因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实力优势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强大的军事优势越南国名,为嘉庆皇帝册封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就是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一方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嘉庆继位以后,安南的局势一度更加动荡不安。阮光平死后,其子阮光瓒即位,这个阮光瓒不仅与故广南王的后裔阮福映发吴钟华驻守荒岛三年的中国大使,独自建立大使馆,捞海鲜解馋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在内忧外患的状况下,一步步艰难摸索,为中国外交打开国际局势,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我们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中国与新春开头,又一位百岁抗战老兵仙逝百岁抗战老兵李金海仙逝李金海老人是抗战老兵,家住西安蓝田汤峪镇肖家坡,十四岁被拉壮丁,因为年龄小却毛笔字写的好,在部队当勤务兵,随军抗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李金海跟随部队起义加入解中国现行农历是阴阳合历而不单纯为阴历今日看到李永乐老师讲解农历阳历和阴历的区别,感觉知识总是需要躬身学习的,有时感觉自以为是的东西真是要不得,所以又专门查询资料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原来还有这么多来龙去脉。中国现行农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古代元宵节放假吗?元宵节其实与佛教东传有解不开的渊源,相传在西汉时期汉明帝一天晚上梦到一个浑身散发金光的人在大殿之上飞来飞去,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问文物百官这意味着什么?佛教东传路线图当时的太史官就说
流浪200年,2003年达曼人终于加入中国国籍,如今家家悬挂五星红旗2003年5月,国务院批准一个叫达曼的民族加入中国籍。第二年,我国政府正式接纳达曼人为中国公民。从这一刻开始,流浪边境200多年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的达曼民族,终于结束了流浪生活,有小叶丹牺牲51年后,他的后代终于现身,李铁映即刻送来北京读书1993年,有媒体报道,当年彝海结盟的主角之一小叶丹的后人终于被找到了。李铁映闻讯下令将小叶丹的后人送到北京来读书。此时距离小叶丹牺牲,已经41年了。然而可惜的是,对此事牵挂已久的对这个传奇,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数你尝过饥饿的滋味吗?一天只吃一粒黄豆的那种你有过爬山涉水的经历吗?打赤脚,一天走240里野山路的那种你有过站在悬崖边上的感受吗?子弹穿身,炮弹轰炸,命悬一线的那种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钟伟不满少将军衔,抗命林彪名震四野,彭德怀对他念念不忘1955年9月17日,在中南海内,中央军委举行了第一次全军授勋仪式。经过评判,我们推选出了十位元帅十位大将。作为三军的领导者,他们无疑是共和国的最大功臣,对党和人民有着巨大贡献。此夜读在上甘岭和7个敌人同归于尽,他牺牲前的愿望很简单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战斗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在这场战役中,无数年轻地战士带着对胜利后的美好憧憬长眠于异国他乡,如今这繁华盛世,后辈们代你见证了!我啊,等抗美援他是十大元帅之一,带出800多名开国将军,曾1个月歼灭敌人7个团1955年,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次会议,一共授予了十位开国上将为元帅。但是,这一次的授衔仪式,很多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在得知自己被授予的军衔后中国志愿军到底有多强?美国老兵冲锋号响起,不想死就快点逃2004年,一位美国老兵生前所记录的战争日记迅速走红网络。日记中,他明确记载了自己的种种经历,在面对着如死神般的中国志愿军,哪怕已脱离战争数年,每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让这位老兵感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后,林徽因询问碑文谁写,彭真周总理字不赖前言1949年9月30日,也就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那就是为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纪念碑,来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人民英日本山口组的兴盛与衰败1915年,山口春吉在神户成立山口组,彼时的神户不过是个小渔村,但优越的地理位置注定让其日后成为东亚最大港口。几年后,史无前例的关东大地震爆发,10万人死亡,200万人受灾,而后间抗美援朝时期,鸭绿江大桥美国只敢炸一半,难道因为杜鲁门害怕?1950年10月,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多次向当时的美国总统申请炸毁鸭绿江大桥,以此来阻止志愿军和物资运输,但他的这一请求却被多次拒绝,直到最后被同意,也只是炸毁了朝鲜部分的大桥清朝的建立,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是要问李自成为什么要造反?明朝几百年,从打江山到建设江山到兴盛再到没落,走的是格式化老路。谁能说清楚!只有历史学家。不进则退,是通过历朝历代血与火的检验所得的四个字。当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