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处不在的交换交织成了瑰丽的宇宙世界
● 无迹可寻的不确定性来源幻化出五彩人生

    有人认为星系诞生于星云,而星云来源是宇宙诞生时所遗留的气体元素。是这样吗?站在宇宙有始有终的立场,自然这样合理。但是,站在宇宙无始无终的立场,可以提出另一个解释,或许星云只是简单的来源于光的碰撞湮没。虽然,光的强度越大,碰撞概率越高,极大的强度才有些微的碰撞概率,碰撞后产生电子、质子等物质的概率更是低到人类绞尽脑汁都难以捕捉。但是,如果考虑到宇宙空间到处充斥着光,从无限远的角度看,就算概率再低,那也是要最终碰撞并湮没的。

    试想一下,光子离开恒星后,无限前进,别说擦边而过,正对正面对面的碰到另一个光子的概率也必然是百分之一百,无限面前,再低的概率也是必然发生的事实。因此,光离开恒星、碰撞湮没、聚集成星云、诞生新的恒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新陈代谢的闭环。

    一些物理学家试图通过粒子碰撞机,将瞬间能量推高到无限高,融化物质,消除它们间的差异性,从而使得宇宙只剩下唯一一种物质和力,构筑起宇宙大一统理论,并通过宇宙大爆炸的推演,来解释宇宙的起源。但是,这种极端的确定性,却无法解释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宇宙不确定性的来源,或许注定无功而返。假使存在与人类认知的宇宙不发生作用与相互作用、转化与相互转化的平行宇宙,这个宇宙向人类认知的宇宙突然无任何理由的投掷一个苹果过来,则对于人类而言,完全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无法可解。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万有引力在内,所有的力都只是极微小粒子彼此交换的宏观体现,换言之,独立的变化是不存在的,宏观上以为的变化,实则是微观上的交换。无处不在的交换交织成了瑰丽的宇宙世界,这就是宇宙的奥秘。

    微观粒子彼此间具有严格的相同性,原子层再往小,越微观,越整齐划一。而宏观星系则不然,越往大,越差异巨大。简而言之,微观粒子彼此间必须具有严格的相同性才能维持人的形态,宏观星系彼此间必须没有这种相同性才能使得人具有施展空间。越往微观粒子进发,越整齐划一,也就是接近冷寂,越往宏观星系进发,越杂乱无章,也就是接近热寂。人类恰好生存在两者之间,既必须脚踏实地,又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最小粒子是什么?小了还可以小;最远处是什么?远了还可以远;最久远时是什么样?久远了还可以久远,看似合乎逻辑,实则我们可以质疑还有更小、更远、更久远的前提在于我们预设了最小、最远、最久远的前提。抛开这个前提,从极限的角度看,更小、更远、更久远固然可以无限推演,但是它也是可以有阈值的。从更小、更远、更久远的角度看到的不确定性,换个角度就成了最小小不过、最远远不过、最久远久远不过的确定性。

    即便将人工智慧、外星人都统一视作广义上的人类,基于万事万物皆有始有终的朴素逻辑,人类也应该是有归宿的。但是,事情在没有发生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一定的不确定性。换言之,人类最后一个人的最后一缕思考消失前的最后一刻,或许仍然是具有确定性的,但是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却具有不确定性,谁来确定这个人一定死亡呢?或许在最后的一微秒,最后的一纳秒,奇迹发生了,这个人脱离了濒死状态,并重新繁衍并孕育出了人类。

    人只是一个能力极度有限的生命体体,力量、速度、记忆力、思考速度都是极低的。虽然可以通过刀枪、电脑、机器人等工具拓展了自身的能力,但也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由于人以及人类记忆、认知、思维均受制于自身物理极限,势必只能尽可能保留当前最有价值的记忆、认知,这就好比一个人只能有效使用一部手机,给你一百部也用不了,换言之,人类不断孜孜以求最好的科技和文化,同时甩掉了相对不那么好的,人一旦无法适应人类的发展,也没法强求人类回溯到原有的科技和文化,奢求独立性,必然是缘木求鱼。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磨合过程就是一个基于下限不断拓展上限的过程。具体到人,生存是下限,发展是磨合,不确定性导致没有上限。无迹可寻的不确定性来源幻化出五彩人生,这就是人生的奥秘。




    旧的时空不断涨大并变稀薄消逝,新的时空不断从旧的时空缝隙中产生,推开旧的时空并使之加速涨大,新旧时空的总和保持不变。在人类观察看来,宇宙是在膨胀的,而实际上,宇宙纹丝未动。人类以为非常遥远的星系,事实上可能并没有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