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因其难以治理而出名。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概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在扁担港黄海,全长163.5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

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支流众多,历史上的淮河是一条从淮安云梯关独流入海的河流。沂河沭河泗河都是淮河的下游支流。

淮河和秦岭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淮河沿线经过城市主要有南阳、信阳、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淮安、盐城。除了滁州,淮安和盐城流行江淮官话,其余均为北方中原官话。淮河-古淮河以北为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以南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在江苏淮河以南至长江区域又称里下河平原,主要城市有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和南通。

历史沿革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典籍《禹贡》上就记载着“导淮自桐柏”。确切地说,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由无数小溪汇合成小河,直到桐柏县城以西15千米处的小镇固庙,才开始形成河床。因此,历史上曾把固庙视为淮河之源。

淮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在支流淠河东淝河之间洼地周围,圈堤蓄水,即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芍陂。经历代维修扩建,堤周长在一百里至三百里之间变化。

公元前486年,挖通了邗沟,开通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航运。

公元前482年,又开通了鸿沟,由淮河支流泗水,经古济水到达黄河。

公元605年,又修建了通济渠,从黄河引水在泗州入淮水。这些古运河对南北交通起了重要作用。

黄河侵淮夺淮后,淮河水患频繁。明代潘季驯主持治水,在洪泽湖周边筑堤,蓄纳淮河来水,企图"蓄清刷黄"(用淮河水刷深黄河入海河段)维持漕运,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杨一魁主持治水时,把淮河洪水分入运河,并由芒稻河入长江,是为导淮入江的开始。

20世纪初,又进行了各种导淮方案的研究,其中包括把淮河水全部导入长江和部分入江、部分入海以及全部入海的方案。

1949年后,淮河的治理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进行了流域规划,并全面地对河流进行了治理开发。

2003年开通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地理位置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0°45′,北纬31°~36°,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

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

淮河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水系组成

淮河干流水系

1、淮河干流

自西向东,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

河源至洪河口为上游,长360km,落差174m,流域面积3万多km2 ;

洪河口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落差16m,流域面积13万多km2 ;

中渡至三江营为下游,长150km,落差6m,流域面积3万km2 。

2、淮河支流

流域面积大于1万k㎡的一级支流有4条,大于2000k㎡的一级支流有16条,大于1000k㎡的一级支流有21条。

右岸较大支流有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等;左岸较大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渫潼河、新汴河等。

在淮河流域水系中有许多湖泊,其水面总面积约7000km2 ,总蓄水能力280亿m3,其中兴利蓄水量60亿m3 ,较大的湖泊有缄西湖、城东湖瓦埠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中最大的湖泊,它承转淮河上中游约16万平方千米的来水,在12.5m水位时,水面面积2069平方千米、蓄水量3l亿m3 ,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现在是一个集调节淮河洪水,供给农田灌溉、航运、工业和生活用水于一体,并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湖泊。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校核洪水位时相应容量为135亿m3 。

沂沭泗水系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总面积近8万km2 。

1、沂河

沂河经山东省的沂源、沂水、沂南、临沂、郯城和江苏省邳县、新沂等县市后入骆马湖,全长574km。骆马湖以上流域面积11600km2 。

主要支流有东汶河、蒙河涑河柳青河白马河等。沂河干流的安全行洪能力:临沂站为12000立方米每秒,李庄站为7000立方米每秒,华沂站为6000立方米每秒。

2、沭河

沭河经山东省的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和江苏省的新沂、沭阳等县、市后汇入新沂河。沭河距沂河约20km,两河平行南下。沭河南流至临沭县大官庄时分为两支,南支为老沭河(亦称总沭河),东支新沭河。

沭河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鹤河、浔河高榆河柳青河汤河等。沭河总流域面积5970km2 (其中大官庄以上4519km2 ),干流长300km。

3、泗河

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一条山洪道,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的太平顶山西侧,流经新泰、泅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和微山等县市,于济宁市郊入南阳湖,河长159km,流域面积2366km2。河口的行洪能力约3600立方米每秒。

4、南四湖

位于济宁以南、徐州以北,由南阳、昭阳、独山、微山等4个湖泊组成,故称南四湖。湖区南北长125km,东西宽6~25km,湖面面积1266km2 ,最大防洪库容54亿m3 。1958年在南四湖湖腰建成二级坝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下两级。上级湖面积602km2 ,下级湖666km2 。上级湖洪水位36.5m时,相应容量23.10亿m3 ;下级湖36.0m时,容量30.78亿m3 。汇入南四湖的河道有53条。南四湖的水从韩庄运河、伊家河、不牢河、老运河等河进入中运河。

5、骆马湖

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新沂两市的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集水面积5.12万km2 。入湖水系有沂河、南四湖、韩庄运河及中运河等。设计洪水位25.0m时,相应蓄水量15.85亿m3 ;校核洪水位26.0m时,相应蓄水量19亿m3 。

入江水道

入江水道自三河闸起经金沟改道至高邮湖、邵伯湖,再由运盐河、金湾、太平、凤凰、新河汇入芒稻河、廖家沟达夹江,至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58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

里运河:该河是由历史上的邗沟演变而来,经近40多年的多次整治,已成为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它既可分泄淮河洪水,又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和南水北调东线的干渠。从杨庄起至江都止,里运河全长159km。两岸均筑有大堤,其西堤即入江水道的东堤,有防御淮河洪水,保障里下河地区安全的任务。

苏北灌溉总渠:是利用洪泽湖水源,发展废黄河以南苏北地区灌溉的输水干渠,也是淮河洪水入海的一条入工开挖河道,西从洪泽湖口高良涧闸起,东至扁担港入海止,全长168km。设计行洪能力800立方米每秒,实际动用时,超过了这一标准。1954年大水,总渠分泄了淮河洪水立方米每秒入海。

入海水道

1、新沂河

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入海河道。自老沂河华沂开始,过骆马湖,切开嶂山岭,向东会合老沭河,至灌河口入海。其中嶂山以下至入海口长146km,最大行洪流量7000m3/s。

2、新沭河

是一条入工开挖的入海河道。从山东省大官庄经大兴镇、石梁河水库、欢墩、沙河、小东关至临洪河口入海。河道全长80km。目前排洪能力为4000m3/s。沂、沭河之间有分沂入沭通道,分沂河洪水入沭河。

3、分淮入沂水道

是一条入工开挖河道,南起二河闸,经淮阴闸、沭阳闸至新沂河,全长97.6km,可相机将淮河洪水分入新沂河,设计流量3000m3/s,校核流量4000m3/s。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31mm,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水系为215mm。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泅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

含沙量

淮河干流的含沙量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减少:

上游:息县站为0.88kg/m3 ,王家坝站为0.63k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707万t);

中游:正阳关(鲁台子)站为0.54kz/m3 (1277万t);蚌埠站为0.42kg/m3 (1217万T);

下游:中渡站为0.23kg/m3 (767万t)。

支流中沙颖河年输沙量最入,淠河最小。

气候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11mm,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平原小、沿海大、内陆小。淮南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年降雨量最大,可达1500mm以上、而西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80mm。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降雨量可达850~900mm。流域内5月15日—9月30日为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78mm,占全部年降雨量的63%。降雨量年际变化大,1954、1956年分别为1185mm和1181mm,1966、1978年仅578mm和600mm。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淮河流域各项水源工程的年供水能力约450亿m3 ,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份缺水11亿m3 ,保证率为75%的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1亿m3 ,保证率为95%的特枯年份缺水116亿m3 ,到2000年保证率为95%时供需缺水量为179亿m3 。

淮河流域地表水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南部大、北部小,同纬度地区山区大、平原小,平原地区则是沿海大、内陆小。

淮河流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51万kw,可开发的装机约90万kw,截至2000年已开发近30万kw。主要分布在上游各支流,由于集水面积有限,径流小,电站装机容量大部在1万kw以下。

渔业

当地鱼种主要还是以普通鱼种如鲤鱼鳜鱼等为主。养殖方式主要是围网养殖和拦网养殖。捕捞构成中淮河的捕鱼量已经是无足轻重。在20世纪80年代,渔业产量主要就是靠淮河的直接捕捞量,到了90年代淮河污染开始后,年产量不断下降,21世纪初都维持在1000吨至2000吨甚至不到1000吨的情况。渔民绝大部分都转向河道运输及其他产业。淮河中一些特有品种如长吻鮠(俗称淮王鱼)已是极少见到。而本来在淮南凤台县黑龙潭中挺多的瓦氏黄颡鱼更是几乎消失了。造成这个局面主要原因就是:淮河水一般为劣五类,约一半时间为五类水,最好时为三类水。

交通运输

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四季通航的黄金水道,是两省矿产资源、农作物、工业原料输往华东最经济的运输线。

航道

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交通运输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在西淝河上修建的节制闸使该河通航基本中断,只有在水位与淮河水位相同时,闸门开启,50吨以下小船才可穿过闸孔航行。

蚌埠船闸建于1959年,是根据当时水运物资的流通情况和船舶载重能力等因素设计建造的,500--1000吨级船舶只能季节性通航。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河上游每年汛期夹带泥沙冲淤,使蚌埠闸上游及中游河床不断抬高,水深1.9米闸室门槛在淮河枯水季节,500吨级以上船舶满载难以通行,严重阻碍了重载船舶的通行,阻碍了淮南水路煤炭的外运,货物的过驳航行使得企业成本增加。

港口、码头

(1)淮南辖区现有码头大多为斜坡码头,结构简单,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不便装卸。

(2)码头顶面标高均在18.0-21.5米之间,标准低,无高水位码头,汛期无码头可供装卸,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利用率低。

(3)淮南煤炭开采重点转向西部地区,现有码头大都在淮南东区,必然导致中转环节增加,将会降低港口的竞争力。

船舶运力结构

船舶类型单一,单船挂机,舱机多于标准拖队,组合拖队不合适煤炭运输,单船挂机载重吨位小,航速慢,夜间不能航行。近3年来,组合式拖队发展较快,驳船船型复杂,装载吨位参差不齐,均是临时拼凑,航速慢,安全性差。由于运输工具的陈旧老化和运力的盲目发展,使有些航运企业面临诸多困难。

水利设施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m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安峰山水库

此外,正在(2010年)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该水库位于洪河支流滚河上,总库容1.26亿m。计划兴建的大型水库有:淮河干流上的出山店水库,总库容36亿m(或选择上游44km的红石潭水库,总库容16亿m);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莲崖水库,总库容5亿m沙河上的下汤水库,总库容11.7亿mm;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库,初期库容15亿m;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总库容6.9亿m。

洪涝灾害

洪水特征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6月-9月,6月主要发生淮南山区;7月全流域均可发生;8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9月份流域内暴雨减少。

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期一般为15~20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据历史文献统计,公元前252年-公元1948年的220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27次。1194年黄河夺淮初期的12、13世纪每百年平均水灾35次,14、15世纪每百年水灾74次,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水灾日趋频繁。从1400年-1900年的500年中,流域内发生较大旱灾280次。洪涝旱灾的频次已超过三年两淹,两年一旱,灾害年占整个统计年的90%以上,不少年洪涝旱灾并存,往往一年内涝了又旱,有时则先旱后涝。年际之间连涝连旱等情况也经常出现。

淮河洪水按影响范围可分全流域性洪水和区域性洪水。全流域性洪水是由于梅雨期长、大范围连续暴雨所造成。区域性洪水由局部河段或支流暴雨所造成。

历史灾害事件

历史上1593年1612年1632年1730年1848年1850年1898年1921年1931年曾发生过大洪水。

1950年淮河水系发生流域性洪水,正阳关洪峰流量12770m3 /s,蚌埠站洪峰流量8900m3 /s。

1954年发生全流域大洪水。7月份流域内月平均雨量达513mm,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mm以上的雨量范围约4万km2,暴雨中心的雨量,淠河上游吴店、沙颖河临泉、淮北宿县分别达1265.3mm、3074.9mm和963mm。8月2日蚌埠站出现最高水位22.18m,最大流量(包括南岸漫岗流量)11600m3/s。

1957年沂沭泗水系和颍河、涡河发生区域性洪水,其中沂沭泗流域发生过7场暴雨,月雨量最大达800mm.最大洪峰流量沂河临沂站为15400m3 /s,沭河大官庄为4910m3 /s,泗河书院站为4020m3 /s,沙颍河叶县站为9880m3/s。其他淮河左岸支流水位站普遍超历史最高水位。

1965年里下河地区36灭内平均雨量达769mm,发生了特大洪涝。

1968年淮河上游发生大洪水,信阳地区1.8万km2 普降暴雨,降雨量达500~600mm,息县站洪峰流量15000m3 /s,洪水汇流到王家坝,实测洪峰流量17600m3 /s,加上决口还原,总流量约为20650m3 /s。

1969年淮河中游淮南地区发生大洪水,降雨量达到500~1000mm,暴雨中心一次雨量达1097.6mm,淮南各支流的洪峰流量:潢河潢川站3500m3 /s;淠河横排头站6430m3/s;史河蒋家集站5900m3 /s。佛子岭、磨子潭水库洪水漫顶,梅山、响洪甸严重超限蓄洪。

1974年沂、沐河洪水,沂河临沂站最入流量13900m3 /s,新沐河大官庄最大流量4250m3 /s。

1975年洪汝河、沙颖河发生洪水。当年5月发生3号台风,风径反常,进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停滞少动,附近地区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汝河上游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5天累计雨量达到1631.1mm,最大6h雨量达830.1mm,24h雨量达1060.3mm;沙颍河支流澧河上游的郭林5日雨量达1517mm,洪河石漫滩水库游的油房山水库为1411.4mm。汝河板桥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13000m3 /s,库水位超过坝顶防浪墙后,大坝溃决,估算最大出库流量达78800m3/s,洪河石漫滩水库大坝也漫顶溃决。澧河支流于江河的最大洪峰流量达12100m3 /s。

1991年淮河水系发生大洪水。当年,入梅早,且梅雨期长达58天。5月份降雨偏多,河湖底水偏高,在6月12日至7月11日间,又先后发生二场大暴雨,暴雨覆盖面广,组合恶劣,暴雨中心吴店站一次雨量达1125mm。淮河中游沿大别山部分地区最大30d、60d雨量超过1954年雨量,里下河地区60d雨量达800~1300mm,超过历史记录。受暴雨影响,淮河上、中游干支流洪水陡涨,洪峰叠加,许多水位站水位均接近1954年水位。该年30d洪量蚌埠站为273亿m3 ,中渡站348亿m3 。

灾害损失

1931年大水,全流域淹没农田513万hm2,受灾人口2100余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灾后瘟疫流行。

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扒口,淮河流域形成5. 4万km2 的黄泛区,共有391万人外逃,89.3万人死亡。

1954全流域大水年,虽然淮河已经初步治理,但灾情仍然严重。豫、皖、苏三省淹没农田335万hm2 ,皖、苏两省死亡1930人。

1974年沂、沭河洪水,重灾区临沂和徐州地区,受灾农田分别为24.7万hm2 和28.5万hm2,死亡人数分别为92人和35人。

1975年的“75·8”特大暴雨洪水,河南省受灾人口820万人.受灾耕地106.7万hm2。因垮坝淹死2.6万人,冲毁京广铁路102km,停车18天;安徽省受灾人口458万人,成灾耕地60.8万hm2 。

1991年全流域已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但该年严重的洪涝,仍造成厂严重损失。全流域受火耕地551.6万hm2 (其中捞灾占79%),受灾入口5423万人,由于流域内经济日趋发达.该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

开发治理

淮河治理开发的目标是以防洪为主,兼顾除涝、发电、灌溉、航运、水产、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淮河流域规划中的重点骨干工程如下。

1、大型水库。

淮河水系和沂沭泅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库指标表”所列32座水库外,已建库容在1亿m3以上的大型水库还有狮河的花山、泗河的贺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蔷薇河安峰山水库。此外,正在复建的有水毁工程石漫滩水库。。

2、开辟入江入海水道。

解除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开辟入江入海水道,已形成一个入江入海的工程体系。

3、新建和加固堤防。

4、新辟排洪排涝河道和分洪道。

5、蓄(滞)洪区

利用平原区的洼地,在四周筑堤,在大洪水时,临时分蓄一部分洪水。已建的蓄(滞)区见“淮河水系蓄(滞)洪区简况”表。

6、行洪区

行洪区是扩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种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最多时行洪区达到21处,现有17处。

7、控制枢纽。

8、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结合堤防建设对河道截弯取直、局部调整和拓宽堤距,还包括河道清碍,以扩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涝能力。先后进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9、污水处理措施。

流域经济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5省35个地(市), 189个县(市),1997年总人口为1604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 594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积18326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目前(2000年)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1/8。

淮河流域1995年工业总产值763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542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398元,远低于全国平均值4810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 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蚌(埠)合(肥)铁路,以及新(沂)长(兴)铁路,宁(南京)西(安)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 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地形地貌 江河 淮河 之间 四渎 桐柏山 三江 河南 安徽 江苏 山东 桐柏山 鸦叉 宝应湖 高邮湖 扁担港 黄海 洪泽湖 淮沭河 海州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