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漳南书院,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著名书院。地处河北肥乡县 ,是以清初的一所义学为基础扩建而成。康熙十九年(1680),于成龙出任保定巡抚,肥乡士绅郝文灿等,遵照于成龙的命令,在肥乡屯子堡建义学一所,置学田百亩,郝文灿自任义学学师。后来郝文灿等又将义学扩建,并请官至兵部督捕侍郎的许三礼题名为漳南书院。

院舍淹没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为直隶巡抚,在河北肥乡县兴建义学。后郝文灿就原址扩建,改称漳南书院。二十五年(1696年)颜元主持院事,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等书斋。旋因漳水泛溢,淹没院舍,未及半年颜元即离去。后经修复,屡请颜元主其事,皆辞而不往。

简介

康熙三十五年(1696),著名学者颜元在许三礼的三度敦请下,终于应邀主持漳南书院。当时,漳南书院草创未就,仅建成“习讲堂”一处。颜元曾在其中堂书一对联:“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这幅对联,集中体现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

课程

漳南书院的教育内容,是颜元提倡的所谓三事、六府、三物(参见本书“颜元”、“颜李学派”条)。而六艺教育是最主要的内容。按照这一原则,漳南书院中的课程设置,则与当时其他书院完全不同,分别设有: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谙战法,并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特色

建筑布置

在建筑布置上,帖括斋和理学斋皆北向,以示为周、孔正学之敌对;且暂时设之,以后准备废弃。从这设施中,集中体现了颜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文科、理科、工科、军事等各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博闻强识,学有专长,全面发展。这里颜元着力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将传统教育所不屑道、不乐为之形而下者,皆作为漳商书院中的课目,学生当掌握的知识。

役夫之道

艺能斋所设的水学、火学、工学、象数之课目,即墨学的“役夫之道”,自孔子以来,从未正式在学校课程中占一席之位,而颜元创其始。颜元的大弟子李塨在总结传统教育的特点时认为,秦以后的学校教育内容是传经诵读,汉代教育的内容是以经学为主导,至魏晋南北朝,虽然老庄玄学盛行,但仍以经学为主干,只是以老庄之说释儒经,而勺汉之经学相异。隋唐时代,教育制度已基本完备, 唐代除经学外,还设有书学、算学、法律、医学与玄学。然而,若将唐中央设立的直系各校的学生名额及入学资格作一比较,则可发现:唐代教育宗旨仍是“聚天下贤英为政之首”即以经史为经世之学。因此李塨提出“学用一致”的“分科以为士”的学制和分科试用的取士制度。其分科为:一、礼仪(附经史有用之文);二、乐律(附经史有用之文);三、天文、历象、占卜(附术数);四、农政;五、兵法;六、刑罚;七、艺能、方域、水学(附医道);八、理财;九、兼科(如天文、艺能二科,兼科者但可少少知之)。共九科,分之各署,以试其事。学生分科专习検聴艺,或天文、数学,或农学,或军事,或法律,或专门技术,或经济一类,而取士则考核其专业知识并试以实事,然后才授任。

强调习行

漳南书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在“习行”上下功夫。颜元认为,宋明以来的书院教育有两大弊端:一是“返观打坐”和‘对谭静敬”的习静教育,二是“执书伊吾,翅笔著述”的书本教育。他认为“六艺之教”,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在“习行”中学,从而庆得六艺实学知识。如他带领学生“习礼歌诗,学书计”,“讨论兵农,辩商今古”,而且还在野外操练“举石、超距、拳击”等,使书院学生文武并习,造就经世人才。由于漳南书院纯属民办私学,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在它营建伊始,便为洪水淹没。随着颜元的去世,漳南书院再也没有复兴,以至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漳南书院这种“习行经济”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为晚清洋务派、改良派革新传统教育,创建新式学堂所汲取。

书院影响

清朝初年,如今的河北省共有三所书院享誉全国,其中又以位于广平县屯子堡村的漳南书院名声最大,它由康熙年间名臣廉吏于成龙命令修建、兵部督捕侍郎许三礼为书院题名,清初著名教育家、学者颜元曾主持漳南书院。颜元主教漳南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百日,但其影响深远,俨然有了“现代综合性大学的雏形”。他倡行的请假制度、轮班当值制度,要求同学团结友爱等内容,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现代学校中实行。

历史沿革

书院兴起

明末清初,由于常年的战争动乱,冀南漳河中下游一带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礼教丧失。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至康熙年间,农业生产渐渐得到了恢复。此时的满清统治者意识到了教化对王朝稳定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既让一般百姓子弟受到教育,政府经费又投入不足的难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地方地主、绅士开办义学。康熙十九年(1680),一代廉吏于成龙出任保定巡抚,广平县屯子堡士绅郝文灿等,遵照于成龙的命令,在该村建义学一所,郝文灿自任义学学师。为了能让学校长期维持下去,郝文灿还置学田百亩,以田赋收入来供给学校的日常开支和学生的住宿、饭食。学校开办十几年后,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品位,郝文灿多方托关系找到了河南林县人、兵部督捕侍郎的许三礼为学校题名为漳南书院,并请他广邀大师来任教。在许三礼的推荐下,著名学者颜元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天主教漳南书院。从此,地处僻壤的漳南书院开始载入史册,并对近代及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元主政

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今博野县北杨村人。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享年69岁。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秀才出身,以教书为职。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四存正误》、《习斋纪余》、《朱子语类评》等。

思想主张

当时的漳南书院只建有一斋学舍,于是颜元与郝文灿商量,本着“宁粗而实,勿妄而虚”的原则对校舍进行了规划。设“文事斋”、“武备斋”、“经史斋”、“艺能斋”四斋和北向“暂设”的“理学斋”、“帖括斋”两斋。为“武备”训练的需要还在书院门西建有“步马射圃”,武备斋主要设兵法、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目,讲学之外,颜元就带领学生“习礼、习射、习书数,举石超距,技击歌舞”。习讲堂竣工时,颜元为之书联一对,曰:“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上联以“乡愿禅宗训诂帖括”喻指繁琐俗套,指出要继承孔子的事业,必须去掉诸多的弊端,靠习行教育加以纠正;下联告诫学子要认真学习经世济民的本领,把握人才、政事、道统和命运的关键,做一个“格致诚正之功,修齐治平之务”的有用人才。集中体现了颜元主持漳南书院的办学宗旨。

漳南书院中的课程设置,与当时其他书院完全不同,他在八股之外,又设立许多科目,开中国新教育之先声。

具体方案

书院有文事斋(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武备斋(设黄帝、太公、孙吴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谙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经史斋(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艺能斋(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理学斋(主要编著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夫之);帖括斋(设八股举业)。

由于颜元的教学思想革除了旧蔽,又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使漳南书院在短时间内成了四方名士仰慕之所,各类才子汇集之地,临近的大名(直南道)、魏县、肥乡等地士绅纷纷把子弟送到漳南书院。据清戴望著的《颜氏学记》中记载,颜氏弟子知名者共108人,而冀南、豫北一带就有30多人,可见书院当年的兴盛。

润泽百年

正在漳南书院蒸蒸日上时,康熙三十五年秋,漳河泛滥,让书院毁于一旦。62岁的颜元无奈离开了广平县,回到了老家。兴盛一时的漳南书院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但书院倡行的“文武兼修”、“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等求实精神,却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民国初年在学界梁启超、政界徐世昌的大力推广下,颜学大兴。近些年,对于颜学的研究再次兴盛起来,出版了不少关于颜学的论著和言论集,由此可见颜学学术思想的无穷魅力。

今天的屯子堡村虽然已很难找到当年漳南书院的痕迹,但耕读传家、学以致用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建国以来,郝文灿的后人考上大学的就有40多人,并有3人到美国、日本等地去留学,如今有20多人在大学当教授、中小学当教师,外地为官、经商者更是不可胜数。

颜元教育思想

颜元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兴起了一个新的学派,倡导实学、实用、实践,这个学派世人称为“颜李学派”,它的创始人名叫颜元。

颜元的祖籍是现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北杨村,他生于公元一六三五年,卒于一七0四年,字浑然,号习斋。一九八五年,北京召开颜李学派研究会,评价颜习斋先生是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唯物论者,认为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比历代教育家都彻底,“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二千年思想界的一大革命者”。他的教育思想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都开始冲破了封建社会的框框,有些包含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因素。他认为汉朝以后的教育都是伪教育,因为违背了孔孟之道,是口头上的孔孟而行动上不是孔孟,所以是假孔孟。特别是宋明以后,教育有静坐与读书两大弊病,结果“读书使人弱,读书使人愚,读书使人懒”,这样的教育“中于心则害心,中于身则害身,中于国家则害国家”。

他认为有三大祸害:一是毁坏人才。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多不学无术,造成“上不见一扶贫济弱之功,下不见可相可将之才”,受了这种教育的人,自以为知识很丰富,其实是“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办事愈无力”。

二是灭绝圣学。他认为随着宋明时代训诂、禅学越来越盛行,孔门提倡的实事实理的学术就会日渐衰竭。

第三大祸害是败坏社会风气。主静读书,势必造成社会道德、经济和人才的衰败。

针对这些时弊,它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用“习动”、“习行”取代主静读书,他认为“习动”、“习行”可以强身体、除邪念、强家强国强天下,他说:“一人动,一人强;一家动,一家强;一国动,一国强。”

在教育内容上提倡实学,在培养目标上主张培养实用人才。曾作出“垦荒、均田、兴水利”七字富天下、“人皆兵、官皆将”六字强天下和“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九字安天下的构想。

漳南书院

主持漳南书院是对颜元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检验。

颜元六十二岁时,肥乡的郝文灿,三次长途跋涉到北杨村,聘请他主持漳南书院,诚心感动了颜习斋,他准备在漳南书院好好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他亲自构思书院规划、拟定各种规章制度,把书院正庭设为“习讲堂”;东面第一斋取名“文事”,用来讲授礼、乐、书、术、天文、地理;西面第一斋取名“武备”,用来讲授黄帝、太公以及孙、吴诸子兵法和攻守阵营、陆水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目;东面第二斋取名“经史”,用于讲授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西面第二斋取名“艺能”,用于讲授水学、火学、工学、象学。

有意思的是,他在书院大门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立了两个学斋,东侧的取名“理学斋”;用于静坐读书和编著他非常反对的程朱理学;西侧的取名“贴括斋”,用来讲授他深恶痛绝的八股举业。设置这两个学斋,别人都大为惊奇,颜元解释说,此二斋“为我道之敌对,非周孔本学,暂收之以示我道之广,且以应时制,俟积习成,取士之法复古,然后空此二斋。”

颜元的这种学校规划,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确属别开生面的创新之举。当时中国有四个学院:西安学院、南京学院、汴梁学院、北京学院,颜元规划漳南书院的壮举传到各个学院后,震惊了学术界、教育界和思想界。

由于当时受程朱理学影响极深,颜元遭受到了很多嘲笑、讥讽,甚至怒斥和责骂,有的竟大骂颜元是学霸。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推崇颜元的教学思想,后来的有识之士曾经这样评价颜元:“蜀之日也,越之雪也,群吠所怪,不亦宜乎。”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组织机构 教育机构 康熙 义学 于成龙 肥乡 许三礼 工科 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