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打断,指使某一活动(语音、思绪、行动)中断;判决;处理。语出《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次日郡王将封简子去临安府 ,即将可常 、 新荷 量轻打断。”

基本信息

词目:打断

拼音:dǎ duàn

注音:ㄉㄚˇ ㄉㄨㄢˋ

英文:interrupt

基本解释

(1) [interrupt;cut short]∶使某一活动(语音、思绪、行动)中断。

打断谈话。

打断他说的话。

(2) [break]∶[身体上某一部分的] 骨折断。

这一击打断了他的手臂。

引证解释

1. 使物体折裂;使活动停止。

鲁迅 《呐喊·孔乙己》:“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赵树理 《张来兴》:“虽说他的话常被人打断,可是断断续续总算把 老张师傅 的为人讲明了。”

2. 判决;处理。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次日郡王将封简子去 临安府 ,即将 可常 、 新荷 量轻打断。”《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 赵再理 授 广州 新会 知县……到得本县,众官相贺。第一日谒庙行香,第二日交割牌印,第三日打断公事。”

3. 宋代鼓曲名。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 崇宁、大观 以来,内外街市鼓笛拍板,名曰‘打断’。至政和 初,有旨立赏钱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并著北服之类,并禁止支赏。其后民间不废鼓板之戏,第改名‘太平鼓’。”

4. 敲鼓驱疫的风俗。敲的鼓即“太平鼓”。唐宋时期,民间称大傩逐疫为“打夜胡”。“打断”一词可能源于“打夜胡”。宋政年初,腊鼓被禁,称为打断,民间改称太平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

明·方以智《通雅·乐器》:“打断,宋街市古曲也,一名太平鼓。” 清·李鉴堂《俗语考原》:“腊鼓,今北方有之,即《荆楚岁时记》逐疫之遗意。宋谓之打断,政和初,令禁之,民间改为太平鼓。”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京本通俗小说 吴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