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所谓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德国开始的一个新流派,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楷模的。当然,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机械的摹仿。作为波普艺术(流行艺术)和极少主义的反动,新表现主义以表现自我为主旨,在画面、笔法、情调等方面显示了对本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的回归倾向,但由于两者发生的时代不同,故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并不同。

产生历史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竭力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内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语言。他们的作品主要表现缅怀民族传统的抑郁情境和反思战败历史的悲怆心态,有的作品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有的作品则嘲笑自己的无能。

共同特点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虽然各具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创造与德意志观念紧密相连。他们抓住德国的创伤,试图探索德意志文化的根基。

萌芽阶段

早在60年代,尽管还鲜为人知,但德国的表现主义已经开始复兴,或可以说新表现主义开始萌芽。东德的维尔纳·蒂布克和维利·西特的作品已开此先河,他们的作品混合了毕加索、古图索和德国第二表现主义的特征,尽管内容粗俗,但却是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交流的媒介。同时,出生地在东德却因“政治不成熟”被子驱逐的巴泽利兹,在西德也开始以他的个人画展向人们展现这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们奠定了德国新表现主义思想上的基础,这就是不可能保持脱离政治的态度,而是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对民族命运和政治风云的反映,这对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产生了影响。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六位代表性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乔治·巴塞利茨、约尔格·伊门多夫、西格玛·波尔克、马库斯·吕佩尔茨、A·R·彭克。

马库斯·吕佩尔兹

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 ,1941-)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于1941年生于莱辛贝格/伯门。七岁时随父母迁居西德。在西德,他从1956-1961年先后在克莱菲尔德和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学院学习。21岁的吕佩茨到了西柏林并开始了他所谓的“颂赞绘画”。1964年,他与他的艺术家同事在柏林共同创办了一间画廊。同时,他继续展现他的“颂赞绘画”,这种绘画对他来说,就是意味着结构形式与颂赞表现的合一。70年代中期“颂赞绘画”被其他结构形式,如“巴比伦-建筑”或是“斯提尔(风格)-绘画”所取代。画家总是使用不同的技巧进行创作。从1981年始他开始从事雕塑,1995年他的雕塑艺术达到高峰。自1974年吕佩尔茨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并从1986年以来一直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他创作的精品系列绘画是90年代的“没有妇女的男人-帕西法尔”。吕佩尔兹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赞誉,其中包括德国艺术协会的克林特奖,现生活工作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和卡尔斯鲁乐两地。

约尔格·伊门多夫

而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德国咖啡馆》系列则通过分割的画面表现出对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安塞尔姆·基弗

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美术家的安塞尔姆·基弗的作品中出现了更浓厚而微妙的政治内容。70年代他就创作了一系列神化战时德国冒险行为的作品,既含讽刺,又有歌颂。80年代基弗反复表现的主题是对大屠杀的记忆。相比之下,战后出生的费廷的作品政治内容较少,人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是一个画家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他存在的社会,既便如此,他也一直抗议柏林墙的存在。对于新表现主义画家来说,艺术不是用来装饰的手段,而是经过周密思考的宣言。这也决定了在表现

手法上他们必须要打破传统,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内容题材的物质材料来突出主题,如基弗就常用稻草、铅等材料,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上都突出和表现个性,展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是近几年来,这种过于激进的趋势有所减缓。

A·R·彭克

A.R.彭克(A.R.Penck,1939-),曾用名Ralf Winkler,1939年生于德累斯顿,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后来到了西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克参与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美术潮流。在原来表现主义的基础上,他参照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表现语言,吸收了50年代以来一些流派的手法,使现代艺术具有新的反叛精神。A.R.彭克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对原始艺术的热爱,重新在自己的画中复苏了表意符号、象 形符号和书法,让人回想起洞穴文化,古埃及、玛雅和非洲的艺术。他相信原始人的精神同现代人是类似的,而原始图像对二者而言同样可懂。此外,彭克认为这一主题物传达了冷战时代的恐怖与隔离的心理经验,特别是德国一分为二之后的情况。所以,他的作品是其新表现主义同伴们所共有的危机心态的典型代表。

西格玛·波尔克

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1941-2010)是一位画家、摄影师及版画家,是上世纪60年代“资本现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德国享有盛誉。

  波尔克1941年出生于奥莱希尼察(现波兰领土),1953年搬家至德国维利希,同时给一名玻璃画家当学徒。波尔克后来到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求学,并创作出他的第一件资本现实主义作品,其作品针对于社会写实主义和波普艺术有着反讽的意味,在1963年的一次展览中,波尔克组织格哈德·里希特和康拉德·菲舍尔对德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进行了直观的评论,这些早期作品已经呈现了波尔克标志性的幽默与讽刺。这些作品包含日常生活场景及批量化生产的对象,也很符合他在墙纸或织物上使用胶印技术进行绘画。

乔治·巴塞利茨

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1938- ),1938年,生于德国的萨克森,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代表性人物之一。1958年,20岁时穿越柏林墙从东德到了西德。1964年,他开始画笨拙粗鲁的农民、牧人和猎人。1965年,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毁的德国土地和风景上重现出来。他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其他画家

50年代出生的画家们,如彼得·舍凡利耶、托马斯·辛德勒的作品比起他们的前辈来显得有所克制。他们更喜欢离奇、充满诗意的题材,作品更强调线条、趋向古典意味,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师长光芒四射使他们另辟蹊径。另一方面不关心政治也与当代青年游戏人生、寻求刺激的态度有关。

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和西欧兴起的美术思潮,它的苗头最初出现在联邦德国。1980年联邦德国在威尼斯双年展中陈列的作品被人们称作新野兽主义或暴力绘画,它们的特点是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强烈的感情。1981年秋,5位联邦德国画家在纽约举行展览,对美国艺术界震动很大,在美国出现了学习这些德国画家表现语言的思潮,被称为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之所以对美国画家有吸引力,是因为在60年代后期,现代派思潮开始进入沉寂阶段,70年代已经没有原先前卫派的锋芒,新表现主义的画家们在原来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参照了未来主义﹑形而上画派的表现语言,吸取了50年代以来一些流派的手法,使现代艺术具有新的反叛精神。新表现主义的表现手法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它采用了色面绘画的色面层次组织,也采用了最少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和波普艺术 的形象。他们的作品没有具体的题材内容,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强调感情的率直﹑天真。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美国60~70年代中缺乏感情的冷漠表现的反拨。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中最有名的是G.巴泽利茨,他的色彩鲜明,追求笔触的自由表现,常在画面上出现头朝下的人物形象;A.R.彭克是从民主德国移居到联邦德国的画家,用鲜明的色调表达内心的感情,在稚拙的表现中追求一种自由幻想的情趣;S.波尔克,把表现主义与波普手法相结合,并赋予诙谐﹑幽默的趣味,作品融绘画﹑雕塑于一体;J.伊门多夫在细节的写实,在整体上追求虚幻效果;A.基费尔有时在照片上驰骋想象,有时把油画﹑木刻等多种技法结合起来,造成壮阔的景色;M.吕佩尔茨似受P.毕加索等人的影响,创造超现实的意境和讲究笔触趣味。在美国的新表现主义画家群中,D.萨勒和J.施纳贝尔最负盛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波普艺术 极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