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帕尔斯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伊拉克等国境内。

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什叶派

概况

伊朗主体民族,亦称帕尔斯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波斯人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000年时,古波斯人游牧部落自中亚进入今伊朗地区,排挤了当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来。古伊朗人包括许多民族,有梅德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萨西亚人和西徐亚人等。公元前6~5世纪时,梅德人建立了厄克巴坦城邦,公元前8世纪,波斯人占领了今法尔斯地区后从这个地名获得了本族的名称,并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现代波斯人都是定居民,其中一半为农民,他们多从事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经济作物为烟草、甜菜、芝麻等。现已有部分农民转向石油和建筑业。工艺手工业历史悠久,地毯、陶瓷、建筑等闻名于世。波斯人在归信伊斯兰教前,多信仰拜火教。642年阿拉伯帝国灭波斯萨珊王朝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11世纪,伊斯兰教在波斯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6世纪初前逊尼派居优势地位,1502年波斯人建立萨法维帝国,立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采取一切行政措施推行什叶派,排斥逊尼派。现代波斯人中98%信仰什叶派。伊朗宪法规定,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规定立法会议颁布的一切法律必须符合伊斯兰教教义。伊斯兰法还规定有关穆斯林的婚丧礼俗、财产继承、子女抚养、宗教课程、教派争端等事宜都一律由教法裁决。政府不承认国内存在穆斯林少数派,但却承认有非穆斯林民族。什叶派宗教教职人员分有公职和无公职两类,一般著名毛拉都具有半官方地位。伊朗穆斯林的初级教育,一般在大清真寺内进行,主要学习《古兰经》和波斯文经训常识,经学院属中等宗教学校,此外还有高级宗教学院,由著名毛拉任教,系统讲授伊斯兰教义学、哲学和法学。大毛拉阿亚图拉均出自库姆神学院。波斯人信教虔诚,极重视一年一度的朝觐、斋戒和哀悼日(阿舒拉日)的宗教仪式,妇女外出必须饰面纱,日常生活亦受教法的严格制约。

历史沿革

波斯人相信是雅利安人的后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约2000年由中亚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两个主要民族,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语及伊朗语支始出现,他们与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兰人。公元前九世纪出现了对波斯人的一些记载,在亚述人的文献里,他们被称为“帕尔苏”(Parsu),居住在尔米亚湖的东南岸。

公元前六世纪,古波斯人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者,他们统合伊朗高原各民族,建立了波斯帝国。多个世纪以来,波斯帝国受到多个王朝的统治,一些王朝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萨珊王朝、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白益王朝、萨曼王朝及萨法维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王朝帖木儿王朝、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阿夫沙尔王朝赞德王朝恺加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萨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尔斯建立的,而安息则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据在伊朗发现的一些来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的楔形文字,证明波斯一词的当地用语在王朝建立时已用以指称伊朗。

前伊斯兰时期

从220年到651年,早在中古时代开始前,波斯帝国就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他们曾经在公元前四世纪被亚历山大征服,不过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就分崩瓦解,给予波斯人重新整合的机会。自公元前三世纪以后,波斯人就一直受到罗马人的侵袭。

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斯坦,为了要控制今天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与罗马人和后来的拜占庭人作战,波斯萨珊帝国的首都是泰西封,即今天的巴格达。在第三、第四世纪之间,罗马人数度企图征服波斯。在364年,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容许波斯人加强他们在东方与北方的势力。从第六世纪开始,波斯人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今天的土耳其等地区,展开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击。这两个势力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拉锯中。在626年,波斯人围攻拜占庭失败,拜占庭人随即在第二年对波斯人发动反攻。直到628年,两个帝国才在筋疲力竭的情况下达成和平。

第七世纪时,波斯人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异军突起一事毫无防备。636年,波斯人的萨珊王朝在此时于战乱中结束。由于波斯人没有一个在防御功能上可以与君士坦丁堡相比拟的首都,因而在651年被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彻底征服。

阿拉伯帝国时期

公元前6000年,就有说闪米特语的闪米特人两河流域生活。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这个文明的历史是由闪米特人和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所创造的,当然两河流域最早的苏美尔人的文明可能与他们没有关系。现在一般认为,闪米特人源于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地理条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岛南部也门自然条件好一些,可以农耕,半岛北部基本上是游牧区,北部的阿拉伯人叫做“贝都因人”,意思是“荒漠游牧民”。从也门向北沿红海东岸(汉志地区)可以比较方便的到达巴勒斯坦,然后经叙利亚到达欧洲,所以,这是一条传统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半岛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什么影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落后。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来的波斯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疆域空前的广大,从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区到小亚细亚,还包括埃及。连接两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间部分,是窄长的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广袤的阿拉伯半岛不在波斯帝国的区域内,因为这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从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两河流域和约旦河流域的闪米特人众多民族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贝杜因人好像没有历史记载的来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这是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兴盛时的区域和古波斯帝国差不多。

  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给了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罗马帝国分裂后,波斯帝国又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并于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汉志商道被切断,给阿拉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依靠商道生存的人们纷纷失业,商业贵族压缩业务,以放高利贷为生,使阿拉伯半岛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和激化。当阿拉伯半岛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半岛目前的处境预示着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战了。

  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启示“,并开始宣传伊斯兰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在阿拉伯半岛是第一次,这第一次撼动了以后的世界。

  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之间,长期的战争已使他们两败俱伤,天赐良机与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灭掉了萨珊王朝,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阿拉伯人统治期间,波斯人逐渐信仰了伊斯兰教。但波斯人有着远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历史和先进文明,波斯人在语言上、文学上等各方面影响着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国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后,伊斯兰教出现了政治派别――什叶派。作为伊斯兰教的少数派,什叶派处在一个反对党的地位,长期受到逊尼派的打压,举行了很多次起义,也建立了一些政权,但都被逊尼派灭掉了。波斯人作为一个被征服者被统治者,倾向于接受什叶派观点,作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克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这个帝国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这个帝国将什叶派定为国教,什叶派在波斯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迹。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1258年灭亡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显比阿拉伯人要表现得强。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亚强国,曾经占有过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区域大部分被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占领,独立很晚。波斯人萨法维帝国与逊尼派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为了控制交通线和战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教派因素也是一个战争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诸国都成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则成了半殖民地

民族分布

波斯人(Persians)

波斯人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

语言

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

详尽介绍

关于波斯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来自亚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叙述,他们称为“帕尔苏阿什”(Parsuash)及“帕尔苏阿”(Parsua)。这些近似的词语源自古波斯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称波斯人(他们在种族上自称为雅利安人,以示尊贵)。帕尔苏阿及帕尔苏阿什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后者位于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语当中称为“帕尔萨”(Parsa,今法尔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坡塞斯”(Perses)、“坡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词用于居鲁士二世的帝国[34],英词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圣经较后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国(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尼希米记),称为“帕拉斯”(英语:Paras;希伯来语: ),如“Paras ve Madai”( )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国”。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朝臣说波斯语,使用楔形文字。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人、米堤亚人、帕提亚人及波斯当地人的搀和使波斯人的身分一致化。埃兰人的语言仍存活至伊斯兰时期。中世纪历史学家伊本·纳迪姆(Ibn Nadim)写道:“巴列维语、达里语、库兹语、波斯语、苏里亚尼语都是伊朗人的语言。”阿卜杜拉·伊本·穆卡法(Abd-Allāh Ibn Muqaffa )提到库兹语是波斯皇室的非正式语言,“库兹”是埃兰的异名,但库兹人这身分可能已消失。据斯特拉波所说,相信是现代库尔德人祖先的塞尔提亚人(Cyrtians)是伊朗人的分支。被普遍认为是库尔德人及卢尔人(Lurs)祖先的塞尔提亚人曾经广泛分布在波斯至米底王国之间的札格罗斯山脉

近亲民族

波斯人分布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国。跟伊朗的波斯人一样,中亚塔吉克人都是多支伊朗民族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包括来自伊朗的波斯人及其他入侵者。由于在历史上血统产生了相互影响的作用,塔吉克人及法尔西万与霍拉桑地区的波斯人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较细小的与其有关的民族有阿富汗斯坦及巴基斯坦的基齐勒巴什人(Qizilbash),他们与法尔西万及阿塞拜疆人有血统关系。在高加索,塔特人(Tats)集中分布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及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他们的祖先是萨珊王朝时期在这些地方定居的商人。西印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帕西人居住在古吉拉特邦孟买及巴基斯坦南部地区,他们大部分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后裔。伊拉尼(Iranis)是另一个南亚西部的细小民族,他们是后期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移民的后裔。另外,阿富汗的哈扎拉人艾马克人(Aymāq)具有伊朗化蒙古人及突厥人的血统。

语言

在现时流通使用的语言当中,波斯语是其中一种世上最古老的语言,并且是其中一种拥有健全文学传统的语言,赫赫有名的波斯诗人有菲尔多西、哈菲兹、欧玛尔·海亚姆、阿塔尔·尼沙普里(Attar Neyshapuri)、萨迪(Saadi)、尼扎米鲁达基(Rudaki)、鲁米、萨纳伊(Sanai)。波斯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其他近亲语言的使用者将波斯语称为“法尔西”(Fārsī),在大伊朗东部地区还被称为“达利语”及“塔吉克语”。

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伊朗西部语言。当今伊朗的大多数人口是波斯语西部方言的使用者,至于东部方言,即达利语或塔吉克语的使用者都占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人口的大多数。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巴基斯坦、中国西部(新疆塔吉克族)、阿联酋、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及阿塞拜疆也有使用波斯语及其它伊朗语的民族。

宗教

在萨法维帝国崛起前,逊尼派一直是主导波斯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派系,除了塔巴里斯坦栽德派白益王朝及完者都统治时期、阿萨辛派及萨尔巴达尔(Sarbadars)。在九个世纪内,尽管逊尼派占著主导地位,许多逊尼派教徒都趋向什叶派,什叶派的三个分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及栽德派(Zaidiyya)在伊朗部分地区盛行。在那个时期,什叶派在库法、巴格达、纳贾夫及希拉(Hillah)有所滋长。什叶派是塔巴里斯坦、库姆、卡尚、埃瓦吉(Avaj)、萨卜泽瓦尔(Sabzevar)的主要教派。在许多地区,什叶派及逊尼派教徒并存。在近代,伊斯玛仪派教徒形成了一个印伊语系社区。萨法维帝国时期之前的伊朗学者和科学家,如伊本·西那、贾比尔、萨尔曼(Salman Farisi)、法拉比及纳西尔丁·图西(Nasīr Dīn Tūsī)都是什叶派穆斯林。许多重要的逊尼派穆斯林科学家、学者及名人都是波斯人或具有波斯人血统,包括阿布·达乌德(Abu Dawood)、哈基姆·尼沙布里(Hakim Nishaburi)、塔巴拉尼(Tabarani)、安萨里、提尔米兹(Tirmidhi)、纳萨伊(Nasa'i) 及法赫尔丁·拉齐(Fakhr Din Razi)。逊尼派哈乃斐派教法学的创始人阿布·哈尼法(Abu Hanifa)都被广认为具有波斯人血统。伊朗第一个什叶派政权萨法维王朝宣扬十二伊玛目派,在其领土奉行十二伊玛目派的法规,支持教派的学术研究。十二伊玛目派的阿訇“打造了一套国家体制的理论”,认为当在“没有确切的正当时”,萨法维王朝的君主政制是“等待救世主降临时最理想的政制”。现时,信奉十二伊玛目派的波斯什叶派穆斯林被逊尼派的哈乃斐派取代。在伊朗南部及库尔德人当中则有数量可观的沙斐仪派逊尼派穆斯林,占少数的伊斯玛仪派穆斯林则散落在各地。一些社区则信奉什叶派的苏菲主义。祆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及巴哈伊信仰的教徒都各自形成了一些较小的社群,巴哈伊信仰在伊朗是这些少数宗教里最大的宗教。一些波斯人是无神论者及不可知论者。

文化

伊朗的电影可描绘出波斯文化,伊朗电影得到不少支持及影评的赞赏,如《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及《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这些电影洞悉了波斯文化的现况,是当地人文状况的深刻写照。

艺术

波斯的艺术遗产不拘一格,具备东西方的元素。波斯艺术大量借鉴了当地的埃兰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希腊时期的雕像)。波斯地处中央,成为东西艺术及建筑的融合点,希腊罗马的影响常与印度和中国的理念和技巧结合。波斯艺术延伸至中亚、高加索、小亚细亚、伊拉克及现代的伊朗,这广袤的地区是波斯艺术发展的核心。

雕像

波斯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可追溯至阿契美尼德王朝时,当时出现了大量重要人物的雕像,通常具有政治及宗教意义,如波斯长生军(帝王的精锐部队)表示了两河文明及古巴比伦的影响力。当地更具代表性的艺术是波斯细密画。中国艺术的影响力也很明显,但当地的画家能运用各种的艺术形式,包括那些在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及莫卧儿帝国宫廷内看到的画像。

音乐

波斯音乐伊朗音乐)的历史可追溯至萨珊王朝巴尔巴德时期,甚至更早。除着它的逐渐演变,一种独特的地中海东部音乐风格成为了波斯的民族音乐,与现今伊朗附近的音乐近似。

建筑

波斯波利斯遗址又称“塔赫特贾姆希德”或“贾姆希德宝座”是波斯传统古建筑的一部分。

波斯人对建筑的贡献突出,波斯波利斯作为古波斯建筑的表率,而现代的历史纪念建筑如奥马尔·海亚姆的陵墓则体现了波斯变幻多端的传统。伊朗的一些城市展现了在历史上波斯的独特建筑风格,如加兹温省的哈拉甘双子塔及伊斯法罕的国王清真寺。波斯建筑的影响力超越了伊朗的地理界限,可见于整个中亚地区,如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布哈拉萨曼王朝陵墓及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贾姆宣礼塔(Minaret of Jam)。伊斯兰建筑是以波斯人所建立的基础而发展出来,阿格拉的泰姬陵及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亦可见波斯建筑技术的影子。

地毯

德国艺术评论家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称“地毯的原意是分隔空间”,因此地毯编织是以古文明建筑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种技艺。波斯地毯以手工精细闻名于世,其文明地位亦非常重要。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以纤维交织的方法编制衣服已出现在波斯。著名希腊将领地米斯托克利在波斯流亡时也提及到“波斯地毯”:“他(亚达薛西一世)让他自由表达对希腊事务的意见。地米斯托克利说,话语就像昂贵的波斯地毯,那些美丽的图案只能在张开它的时候才能展示,把它折叠起来,它就不为人知,因此他要求亚达薛西一世给他一些时间。”

园林

波斯园林的设计反映人间乐园,英语所说的乐园(Paradise)出自波斯语“Pardis”,正是指波斯园林。

波斯园林在古代已存在,在伊斯兰时期,波斯园林更为突出,阿拉伯人统治者利用波斯人的园林技艺在安达卢斯喀什市广建园林。《一千零一夜》及诗人奥马尔·海亚姆的作品里的波斯园林更是名垂千古。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社会 民族 西亚 人口 伊朗 阿富汗斯坦 伊拉克 波斯语 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 什叶派 印欧语系 巴列维 古兰经 毛拉 阿亚图拉 阿舒拉 伊朗语支 原住民 埃兰人 塔希尔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