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资源丰富。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绥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称“上郡古邑”,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之美誉。

绥德传统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糜谷、黄豆、玉米、小麦(今已极少种植)、豆类等。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百科名片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资源丰富。

区域概况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东经110°04′-110°41′,北纬30°04′-37°45′。东西宽50千米,西北长51.8千米,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36.5万人(2008年)。

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邮政编码:718000。行政区划代码:610826。电话区号:0912。拼音:Suide Xian。

行政区划

绥德县辖11个镇、9个乡:名州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墕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镇薛家河镇四十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辛店乡、白家碱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赵家砭乡韭园沟乡、满堂川乡、张家砭乡

生活习俗

绥德传统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糜谷、黄豆、玉米、小麦(今已极少种植)、豆类等。蔬菜以洋芋、大白菜、萝卜为主,其次有西红柿、辣椒、茄子、油菜、菠菜、芫荽等精细小菜。肉类禽蛋食品则以猪、羊肉和鸡蛋为主

,牛肉、鸡、鱼次之。

民间一日两餐,农忙季节和修建房屋,雇佣匠工则为三餐。日常生活主食,有稻黍饭(亦叫高梁米饭)、饭(方言读,高梁碾碎做成的稀饭)、钱钱米饭(小米稀饭)、捞饭(小米或黄米稠饭)、黑面(杂豆面)、杂面(豌豆、小麦磨成的面粉)、蒸馍(有黑馍、黄米馍、白馍)、烙饼等。地方特色风味饮食有擀杂面、杂面抿荚、油糕、枣糕、荞面圪托、河捞、麻汤饭、绿豆米汤、黑愣愣、黄酒(米酒)等。遇有民间传统节日、生辰满月、婚丧嫁娶等红、白大事,则以“油糕、粉汤、河捞、扁食(水饺)、五簋、八碗、十三花、十六件(5样、8样、13样、16样菜肴,以肉类为主)等佳肴并辅以酒宴款待贵客。

在城镇小吃摊点,多为传统风味小吃,有油饼、油旋、黑粉、碗托、卤鸡、干炉、果馅等,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目前,多数民间饮食和地方风味小吃,已进入宾馆、饭店,成为餐桌的上等佳肴,倍受外地客人的青睐。

比较传统古老的服饰有长袍、马褂、礼帽、毡帽、瓜壳帽、小脚女人穿的“凸凸鞋”、山羊皮袄、“羊肚子”手巾(男人头巾)、贴胸兜肚、布袜、“遍纳鞋”和小孩穿戴的“牌牌”、“屁帘”等。这些衣着目前大部分不再穿戴,有的已经绝迹。手镯、戒指、耳环、项链等旧时贵妇人所佩戴的首饰,一直延续至今,并广为普及。

民间住宿普遍为土、石窑洞,土炕火灶,冬暖夏凉,一直延续至今。县城有绥德窑洞宾馆,颇受外地旅客喜爱。

本县地处黄土高原,梁峁交错,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举步维艰,交通运输甚为不便。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自古以来居民外出,普遍步行。只有极少数官宦富户才有条件骑马、坐轿或乘坐“驾窝子”。平民百姓只有结婚嫁娶,迎人送亲妇女和新娘才可骑毛驴或坐轿。平日出行,与骑马坐轿无缘。物资运输,完全依赖担挑、肩扛、畜驮、人背。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绥德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骑马坐轿和畜驮肩扛已成为过去的历史。

绥德民众喜好社交。亲朋、邻里之间喜欢相互往来,串门走访。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邻里越串越近”。旧时,中青年男子有“捏拜识”(结拜兄弟)、女子有“拜干姊妹”的习俗,以示同胞兄弟,手足情深。

对于外来之人,绥民一般能以礼相待,和睦共处。重感情、好义举,尊老爱幼,善待他人,公平交易,不欺不诈,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是绥德人民传统的美德。

历史沿革

绥德其名始于北魏时期,取“绥民以德”之意。据《绥德县志》:绥德“金州名,本后魏绥州,宋为绥德城,金升为州,因城旧名也。”清道光二十八年,江士松手书“天下名州”四个大字,每字1.5丈,宽1丈,故后名“天下名州”。

隋末唐初元宝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设上郡,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改绥州。1913年复设绥德县。

2000年,绥德县辖11个镇、12个乡:名州镇、四十里铺镇、石家湾镇、田庄镇、薛家河镇、吉镇、义合镇、枣林坪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墕镇、辛店乡、白家碱乡、韭园沟乡、土地岔乡、满堂川乡、马家川乡、中角乡、田家岔乡、苏家岩乡、河底乡、赵家砭乡、张家砭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0880人,其中:名州镇 42739人、薜家峁镇 11880人、崔家湾镇 18745人、定仙焉镇 8667人、枣林坪镇 9197人、义合镇 18649人、吉镇镇 11715人、薜家河镇 12221人、四十铺镇 21993人、石家湾镇 15868人、田庄镇 12133人、辛店乡 26381人、白家碱乡 11759人、苏家岩乡 5471人、河底乡 5607人、田家岔乡 7002人、中角乡 11901人、马家川乡 8291人、土地岔乡 8611人、满堂川乡 10950人、赵家砭乡 9170人、韭园沟乡 8836人、张家砭乡 22313人。

某年,绥德县辖11个镇、9个乡,661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根据当年行政区划代码整理,估计为2002年前后)

名州镇

代码:610826100 辖文化路、葡萄梁、薛家畔、西山路、北门滩、北门湾、田家后沟、东门墕、背坬、井滩、东街、圪凸、新市场、新胜沟、小刘家沟、砭上等16个居委会,五一、雕山、踊跃等3个村委会。

薛家峁镇

代码:610826101 辖贺家园则、张家塔、周家渠、李家湾、周家沟、高家畔、郝家山、东沟、宽坪则、红旗沟、王家渠、何家沟、马家坪、刘家辛庄、钟家圪劳、郭家坪、钟家沟、高道则、魏家峁、杨家沟、贺家山、贺家砭、薛家峁、赵家渠、榆林坪、新家峁、崔家圪坨、许家坪、前赵家砭、后赵家砭、崔家沟、元条、徐家山、杨大沟、胡家湾、刘家坪、郭家沟、慕家沟、邢家沟、石家沟、团结沟等41个村委会。

崔家湾镇

代码:610826102 辖崔家湾镇居委会,朱家寨、石角、王家沟、稍峁、魏家山、黄家坡、赵家沟、张家坪、高家寨、后任家沟、张庄、蒲家圪劳、郝家崖、前任家沟、张家岔、雷家沟、韩家园则、胡家圪劳、纸房沟、崔家湾、海则湾、西川、邱家碱、艾山、清水沟、顾家畔、枣峁、李家岔、铁茄坪、辛庄、雷家碱、铁茄坪、林家寨、西马湾、苏家岩、圪坨、桥沟、梁家川、王家川、郝家砭、山榆坬、贺家湾、坡上、桥则山、漫王山、韩家山、店房里、北山、寨则山、王圪峁、李家湾、马家山、文家山、党家山、张家山、焦石堡、学家山、老庄、王家山、赵家坬、黄石畔等65个村委会。

定仙墕镇

代码:610826103 辖定仙墕、耿家山、贺家山、刘家山、前冯山、安上、石保坪、张家沟、后冯山、安沟、兴庄、王家墕、腰岩峁、李家墕、英家山、郝家墕、王坪山、阳圪坨、赵家沟、念山、枣墕、上坬里、徐家墕、马家墕、井墕、化石里、匙家墕、白条里、郝家沟、刘家沟、耿家砭、赵家山、大庄里、高家沟、刘家坬、辛家山、青阳峁、艾好塔等38个村委会。

枣林坪镇

代码:610826104 辖枣后坪、畔坡山、前张山、西山、前李家山、鱼家庄则、前石畔、后石畔、吴家坬、马家山、鱼家湾、枣前坪、塌则沟、石岔、西河驿、柏店则、鱼家咀、安家咀、枣峁则、后张山、辛家庄则、歧山、钱山、王家峁、桃树峁、枣咀、前杨山、前高山、后高山、白家山、霍家圪劳、柳树峁、高圪塔、李毛山、斗峁、中山、张家畔、李堡山、新庄、张庄、宋家窑则、大里里、水井、后李家山、后阳山等45个村委会。

义合镇

代码:610826105 辖义合镇居委会,杨家渠、合家碱、西直沟、王家坪、背园则、党家沟、雷家圪劳、楼沟、贺家沟、薛家渠、黄家川、霍家坪、王庙沟、闫家渠、霍家川、紫汉沟、高石碱、清水沟、豆则沟、泥则沟、姚家沟、桥上、霍白湾、要则沟、俄眉咀、大韩山、新官道、墕头、虎墕、冯家渠、磨石湾、曹家渠、汪家渠、应牛沟、和合峁、前韩家山、胡家沟、李家碱、杨坪、官元里、李家坪、李家塔、梁家坬、秦家山、知州墕、前思家沟、后思家沟、王家墕、田家岔、刘家坪、李家沟、寺墕里、解家山、曹家沟、大冯山、前冯山、孙家塬、前白家沟、后白家沟、圪杈山、田家下山、田家塬、石堆山、寨墕山、寨墕沟、马家坪、洛家坬、田家后山、刘家畔等69个村委会。

吉镇镇

代码:610826106 辖吉镇镇居委会,吉镇镇、张家峰、崖马沟、王家坪、上刘家沟、柳湾、马家渠、狮子塄、马家圪坨、山柏树、新刘家沟、马家山、冯家岔、冯家沟、楼沟、新任家沟、前郑家沟、后郑家沟等18个村委会。

薛家河镇

代码:610826107 辖薛家河、薛家坪、高家沟、张家坪、周家桥、雷家坪、雷家峁、楼坪、雷家后沟、主天山、谢家峁、大元沟、周家沟、朱麻碱、钱家河、田家沟等16个村委会。

四十铺镇

代码:610826108 辖四十铺镇居委会,后街、前街、大王墕、马庄、雷家沟、镇苗庄、鲍王家沟、王家桥、崔家圪劳、暖泉沟、袁家砭、三十寨、南沟、白家山、白家渠、纪家湾、寨山、麻地沟、黄家沟、前刘家沟、后刘家沟、赵家沟、孟家沟、谢家沟、张家山、霍家山、元宝湾、刘家坪、王家石畔、单家屯、刘石畔、肖家塔、佛殿峁、王家坪、雷家岔、武家坬、武家崖窑等37个村委会。

石家湾镇

代码:610826109 辖石家湾、胡家墕、李家沟、贾张家沟、小坬则、白家园则、李家崖、范石畔、赵家屯、徐家坪、叶家沟、叶家坪、芝方沟、汝天山、周家沟、后湾、中湾、前湾、梁家河、史家湾、金家沟、捞柴沟、塔上、沙滩坪、霍家沟、任家沟、董家庄、刘家沟、南张沟等29个村委会。

田庄镇

代码:610826110 辖田庄、富坪、候家沟、寨山、木沟湾、黄家坬、秦家庄、张和家沟、贺家庄、康家岔、张家沟、杨道峪、燕峪沟、米家沟、上陈家沟、海坬沟、田家沟、楼房沟、石家沟、庙岔、马家坪、王家沟、紫柏湾、赵家塔、园则沟、毛家山、麻地沟、杨家渠、碱沟、延家沟、辛庄、下陈家沟等32个村委会。

辛店乡

代码:610826200 辖辛店、龙湾、裴家峁、房岩、强家砭、刘家畔、王家山、庙岔、陈家塔、杨家沟、青草沟、石合铺、王合铺、小崖咀、岱武岔、黑家沟、后坬、中坬、西坬、刘家湾、暖水沟、蔡家沟、童家山、二十铺、徐家坪、延家岔、王家崖、贺家坪、呜咽泉、苏家沟、芋则沟、大柳、邓家楼、郝家沟、鱼池沟、申家湾、亢家沟、老万、李家梁等39个村委会。

白家碱乡

代码:610826201 辖白家碱、前吴家沟、后吴家沟、西贺家石、向阳坡、海满坪、强家沟、高家渠、马家楼、马家砭、张家崖、雷家碱、蒲家碱、郝家坪、崔家峁、党家沟、宋家沟、王家峁、贺一、贺二、贺三、雁岔沟、南山、楼则沟、老庄沟、范家坬、杨家坬、杨家辛庄等28个村委会。

河底乡

代码:610826202 辖河底、沟口、吴家渠、福乐坪、王山、王庄、碌碡峁、逯家山、枣山、前峁、后峁、杜家坡、枣要、花石畔、子房沟、西沟、渠里、后店、康家畔、团五咀等20个村委会。

中角乡

代码:610826203 辖刘家川、王常山、高庙、董家山、婆婆寺、梨树塔、万水台、马安山、刘家沟、李家岩、前坪、后坪、大庄、张家圪劳、柴家山、景家山、田家渠、霍家渠、角山、靳家沟、卜家沟、孙家坬、杨家峁、黄合峁、枣树弯、雷家沟、景家沟、杨贺沟、郭家坬、延家川、中角、枣坬、破草、牛家沟、石角、白家山、深沟等37个村委会。

马家川乡

代码:610826204 辖马家川、宽滩、安上、庙沟、前任山、后任山、梁家甲、李能沟、高墕、瓦窑沟、石咀、郝家坪、张家沟、延家坪、延家畔、延家墕、延家岔、张家山、郭家坪、薛家坪、邢家沟等21个村委会。

赵家砭乡

代码:610826205 辖赵家砭、张王圪劳、丁兴庄、李家石畔、马兴庄、王霍家砭、艾家沟、苏家沟、付家沟、崔家墕、张家山、李家山、高家沟、赵家渠、丁王家沟、王家墕、冯峁、柳沟、贺家营、姚渠、大沟、梁崖窑、祁家沟、刘家沟、叶家坪、兵操寺等26个村委会。

韭园沟乡

代码:610826206 辖三角坪、吴家畔、折家碱、魏家墕、李家寨、雷家坡、刘家渠、王茂庄、蒲家坬、西雁沟、桑坪则、高舍沟、任家坬、王家坬、赵家坬、石家沟、林家碱、马连沟、王家沟、刘家坪、马家沟、韭园沟等22个村委会。

满堂川乡

代码:610826207 辖满堂川、刘家川、赵家圪劳、刘家岔、曹家沟、闫家沟、罗家沟、常家沟、郭家沟、大白家沟、赵家铺、薛家寺、孙家岔、小窑沟、申家峁、张家圪劳、李家沟、杨家坬、高家川、郭家坪、刘家沟、刘家河、王家沟、铺合岔、铺合沟、高家坬、三十铺、均白家沟、高家崖、土地岔、满红沟、高家岔、张家坪、寺坪、王家坪、圪针湾、曹家岔、封家沟、延家沟、侯家沟、任家沟、上马川、下马川、靳家沟、张家沟、满泉沟、郝家畔、康家圪劳等48个村委会。

张家砭乡

代码:610826208 辖张家砭、井畔、芦碱、柳湾、折家碱、卜家湾、五里湾、柳家庄、邢家塬、黄家沟、砚池一坬、砚池二坬、砚池三坬、高碱、米家碱、王家碱、郝家桥、蒲家圪劳、穆家楼、马家坬、麻家沟、问沟、玉家沟、丁家沟、十里铺、五里店、清水沟、王家庄、高石角、落雁砭、白家湾等31个村委会。

2003年,绥德县辖名州镇、田庄镇、石家湾镇、薛家峁镇、崔家湾镇、定仙镇、枣林坪镇、义合镇、吉镇、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11个镇和辛店乡、白家砭乡、河底乡、中角乡、马家川乡、满堂川乡、赵家砭乡、韭园沟乡、张家砭乡9个乡,661个村委会、12个社区。

绥德历史

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绥德县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中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根据境内出土文物的推断,在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定居,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量的人类在这里生息,遍布于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土语米面场)充分说明这一点。

上古为五龙氏地(人皇之后,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乘龙上下曰五龙氏。)

夏、商为雍州之地(禹分天下为九州,雍为其一。)

周为荒服之地(周天子划侯国为甸、候、宾、要、荒五服戎狄为荒服,见《史记·匈奴传》)。

春秋先为赤翟(狄)、白翟共居之地,后只居白翟(见《史记·匈奴传》、《春秋》、《史记·晋世冢》)。

战国属魏上郡。(见《史记·匈奴传》)。后上郡归秦(见《史记·秦本记》)。后属赵为肤施(见《史记·赵世冢》·《史记正义》)再后又属秦仍为上郡(见《史记·秦本记》、《史记·赵世冢》)。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始皇帝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上郡为其中之一。今绥德为上郡(见《括地志》、《元和志》、《寰宇记》、《广韵》、《通鉴辑览》等)。上郡辖肤施、高奴、雕阴、阳周等县(肤施城在今县城,一说城东之义合,另一说城东南之铁骑坪),值得一提的是,此处为秦公子扶苏自尽和埋葬之地。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改上郡为翟国,由其所分之翟王董翳管领,翟国都于高奴。

汉统一全国后,沿袭秦制。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翟国地归汉,汉仍置上郡、肤施县。上郡治肤施统领肤施、独乐、阳周、白土、奢延、高奴等二十三县(见《汉书·地理志》)。

新莽时,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广信、积粟、卑顺等十四城。

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肤施。上郡领肤施、白土、奢延、雕阴、定阳、高奴等十城(见《后汉书·郡国五》)。

汉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于衙(今白水),永建四年(129年)上郡归旧土。永和五年(140年)冻羌侵上郡地,上锦治所徙居夏阳(今韩城)。中平元年(184年)前后,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迁(见《后汉书·顺帝记》)、《晋书·地理志》。

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郡改入冀州管(见《晋书·地理志》)。

晋初隶并州,无建置,有时仍曰上郡。永安年(304年)后,匈奴、羌氏不断占领,故较荒乱。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后,入大夏赫连勃勃之吴儿城。(见《元和志》。吴儿城在今四十铺附近,一说在城西二十五里吴儿砭一带)。

北魏(386--534),拓拨氏建魏,实行州、郡、县制。在今县东界设政和县,县东部属之。今县西则属魏平县(治所在今子洲县老君殿一带)。政和县与魏平县均属东夏州之朔方郡。(见《魏书·地形志》、《陕西地理沿革》)。

西魏(535--556)的行政建制因循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年)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三郡:安宁郡、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六县:上县、安宁县、安人县、绥德县、延陵县、城中县。此期三级并置,上县既是州治又为郡治。(见《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

北周(557--581),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县。绥州领四郡:安宁郡、安政郡、绥德郡、抚宁郡。安宁郡领七县:上县、安宁县、良乡县、安人县、绥德县、延陵县、城中县。(见《隋书·地理志》《元和志》、《陕西地理沿革》。)

隋(581--618)初实行州、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不久改绥州为上州,三年(607)撤消上州设立雕阴郡。开皇三年改安人县为吉万县。大业元年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雕阴郡领十一县:上县、绥德县、延福县、大斌县、儒林县、开疆县、抚宁县、真乡县、开光县、银城县、城平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城属梁国。(《隋书·地理志》)

唐(618--907)实行道、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梁师都占据,唐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徒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贞观二年(682)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领辖五县:城平县。

五代十国(907--960)实行以州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见《五代史·职官考》、《太平寰宇记》)。

北宋(690--1127)初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丰七年(1084)又把延州的米脂寨、义合寨、浮图寨、怀宁寨、顺安寨、绥平寨等六寨改属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临夏城和米脂寨、克戎寨、白草寨、顺安寨、永宁寨、开光寨等等。

元(1271--1368)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制度。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隶属陕西等处中书省之延安路,辖领清涧县、米脂县(见《元史·地理志》、《陕西地理沿革》)

明(1368--1644)实行承宣布政使司(省)、府、州、县四级制,今绥德县地仍为绥德州。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消,后又复设,隶延安府,领米脂县,洪武七年(1374)至十三年曾领佳县吴堡县,明初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曾领清涧县。洪武初置延绥镇(明边陲要地,九大重镇之一)。洪武六年(1373)设绥德卫(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榆林卫共十二营堡三十六城堡。绥德卫辖百户所五十个。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移治榆林(见《明史·地理志》、《明统一志》、《陕西地理沿革》)。

清代(1664--1911)的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四级制。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隶领关系未变。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领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神木倒改为分巡延绥廊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十三年有增领吴堡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延绥廊道移驻榆林。(见《陕西省通志》、《陕西地理沿革》)

民国(1312--1949)初设省、道、县,后设省、专署、县。民国二年(1913)废州设绥德县,隶属榆林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撤消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管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安定(今子长县)、安塞、肤施(今延安)、保安(今志丹县)。1940年二月绥德县解放,在绥德西部双湖峪成立绥西办事处,管理苗家坪、双湖峪、周家街等联保。又在绥德县城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绥德分区),隶属陕甘宁边区,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县。1944年元月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州县。1948年七月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1949年5月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

1950年5月,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州、子长、延川等八县。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消,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1956年12月清涧、子州、吴堡三县并归绥德县,1961年10月划出。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榆林地区),绥德县属之,一直至今。

文化故事“米脂婆姨绥德的汉”

陕北的梁峁纵横,植被不多,满眼皆是黄土,望之苍茫而悠远,但是在米脂与绥德之间,不论男女,个个高挑匀称,男的健壮,女的窈窕。绥德县志称吕布是绥德人,米脂县志称貂蝉是米脂人,到底是不是,这年代太久远了,谁也弄不清楚,但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话却流传下来了。奇怪的是后世称得上汉子的李自成不出在绥德偏偏生于米脂,而米脂自从貂蝉之后,著名的美女一个也没有了。

米脂与绥德古来即是汉胡厮杀的战场,因此这儿五胡杂处,各民族的通婚,使得这儿的人看起来要比别处的人健壮而优美。男人健壮,女人优美,那这儿该是人间天堂,大家都其乐融融了,但情况却不是这样,原因是这儿太贫瘠。黄土高原太高了,干旱少雨,一亩谷子就产百十斤小米,梁峁坡脑上不是鲜翠的绿色,多是耐旱的野草干巴巴的叶子,这些野草也长得稀稀拉拉的,远没有其它地方的茂盛。因为贫穷,这儿的男人为了求生,就要走西口,所谓走西口,是指到银川平原或内蒙的河套一带去,那儿相对陕北要富庶的多。不过走西口的男人发财回来的不多,将命丢在外面的不少,但是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了,走西口总还能给人一丝希望,于是穷人家的男孩子往往从小就立下志向,去西口发大财,发了大财回来就用石头箍窑洞,箍好了窑洞就买最好的毛驴,然后给这毛驴头上拴上红绸带,叫上吹唢呐的人,浩浩荡荡亲朋好友都叫上,去将小妹妹迎娶回家。

于是这儿走西口的人流源源不断,在沟汊间破窑洞里居住的穷汉子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披件破棉袄,就气昂昂的去走西口了。他们临走时自然要向妻子或者心上人告别,女人们伤心这生离死别的凄惨,走西口的歌也就到处传唱开了。

几乎所有传统的陕北民歌都是凄惨的,“五哥放羊”、“三十里铺”就是米脂与绥德一带流传的,那种旋律在悠扬优美的同时,句句催人泪下。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彪悍的男人窈窕的女人,这土地也就同时生长“走西口”“三十里铺”这样忧伤的民歌。

米脂与绥德干枯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的生长着一种花,叫山丹丹,这种花的外形和百合几乎一模一样,我过去一直认为那就是百合花,但到底是不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在陕北,能嫁给绥德的汉子是女子的一种荣耀,能娶上米脂的婆姨也是所有男子的期盼,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在陕北已经成为一种招牌,成为一种带喜剧色彩传说。

当然,现在的米脂和绥德早已富得流油了,陕北的油田煤田的大面积开采,使得那儿的人大部分腰包鼓胀起来了,不过,富足之后米脂的婆姨是个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倒是见过几个绥德的大款汉子。好家伙,那汉子是威风八面,顾盼间很有点汉子的味道。因此我想,米脂的婆姨该比过去更妩媚更娇美才对

“ 绥德的汉”为什么和“米脂的婆姨”齐名呢?

到绥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绥德自古为“天下名州”,地处陕北腹地,是大理河无定河交汇之处,也是太(原)银(川)公路和西(安)包 (头)公路交汇之处,为陕北交通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聪明、勤劳、俭朴、坚韧不拔。名州的汉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绥德汉,颇有北方阳刚之气。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解除兵权。他曾替岳飞鸣冤,面诘秦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绥德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绥德男子,不仅长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艺,他们创造了石狮艺术,把石头变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于走南闯北,善于发财致富,建家立业。所以,“绥德的汉”与“米脂的婆姨”并驾齐驱,驰名天下。

资源特产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降水偏少。光照较充沛,年均日照时数(光时)2615.1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光量)132.49千卡/平方厘米,生物总辐射量(光质)66.2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9.7°;无霜期165天;年均降水量486毫米。光能、热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绥德县境内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150752.26万立方米/年(不含黄河),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1843.52万立方米/年,水资源比较丰富。无定河纵贯境内中部,大理河、淮宁河由西北向东南,义合河由东北向西南分别注入无定河。以无定河为中轴,东西两翼大小支流488条,普遍水流较浅,除汛期夹带泥沙外,一年四季均系清流。本县境内地表、地下水水质尚好,矿化度绝大部分小于1克/升,适宜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更适合用于工业用水。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123千瓦,目前利用量仅为2400千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前景广阔。

农林牧特产主要有黄豆、小米、高梁、洋芋、豆类等小杂粮;本县还盛产红枣、葵花籽、蓖麻、山羊、小尾寒羊等农林畜牧产品。

黄豆、洋芋、蓖麻、葵花是本县近年来农业生产的拳头产品。全县黄豆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总产量6600吨。洋芋产量高,宜食范围广,是加工粉条、粉丝、淀粉、乳酸的重要原料。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年产量达到14万吨,年加工粉条、粉丝3400多吨。红枣在本县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县境东南黄河沿岸的枣林坪、河底、定仙墕、和无定河下游的崔家湾、薛家峁等乡镇盛产的红枣最佳,个大、核小、肉厚,含糖量高,烤制加工的蜜枣远销海内外。由于本县光照时间充足、土壤适宜等自然优势,红富士、元帅、秦冠、国光、蜜桃、山杏等优质水果,个大色鲜,皮薄肉嫩,口味甘醇,耐储耐运,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县劳动力资源充足,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和实施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石匠、木匠、砖瓦匠、泥水匠、室内装潢等建筑行业的工程技工劳动力,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全县拥有各类建筑工程队20多个,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施工队伍遍及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西北各地,年劳务输出5.9万多人,创收2.8亿多元。

江南出宰相,陕北出石匠。绥德天然石材资源储量丰富,遍布全县,质地优良,易雕易刻,民间石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誉为“石雕之乡”。1986年,在北京中央美术馆展出的绥德炕头石狮,震动京都,名传海外。首都工艺美术界专家、学者和外国友人赞叹不已,给予很高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以鲍武文、马天祥、汪建勃等一批农民工艺美术家为代表的石雕工艺队伍迅速崛起,鬼斧神工,大展风彩。全县拥有石雕工艺场2000多个,大小作坊遍及千家万户,从业人员已近万人。炕头石狮、镇宅石牛、古今人物、飞禽异兽、穿廊挑檐、雕花大门、圆桌鼓登、门墩抱鼓、石牌坊、石碑楼,造型美观,形象逼真,种类齐全,花样繁多。不仅畅销省内外,而且远销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年创收1200万元,成为本县又一支柱产业。

境内野生动物100多种,饲养动物16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佳米驴、杂交牛、内八猪、山羊、细毛羊、小尾寒羊、毛兔等。皮、毛、绒、蛋、奶、肉等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县人民生活需求,同时远销海外。

本县还盛产甘草、远志、茵陈、麻黄等百余种野生中药材。

矿产资源,已经探明有储量丰富的优质钠盐,盐层覆盖接连面积240多平方公里,储藏总量约1.3万亿吨—1.8万亿吨,盐层厚度达129米—148米,占全国盐矿资源的15%—17%,氯化钠含量高达83%—98.8%,开采前景十分可观。

绥德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方风味小吃有千层油旋、羊杂碎(烩)、黑粉、卤鸡、杂面、抿荚、油糕、麻汤饭、黄酒(米酒)等二十余种,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城市 榆林市 名州镇 薛家峁镇 崔家湾镇 枣林坪镇 吉镇镇 薛家河镇 四十铺镇 石家湾镇 赵家砭乡 韭园沟乡 张家砭乡 禽蛋 天下名州 子洲县 西魏 废帝 米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