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米脂古称“银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中东部,无定河中游;北承榆阳区,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米脂素有“文化县、英雄县、美人县”之称。县域东西长59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8个镇、1个街道办、206个行政村、5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8万人(2018年)。

米脂是榆林市能源盐化工基地。米脂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其是岩盐资源探明储量为1.3-1.8万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7%,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探明控制储量为1382亿立方米储量。

米脂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植被覆盖率42%。县内的高西沟水保综合治理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对岔村的小流域治理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世界级治理典范,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孟岔模式”是榆林市乃至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米脂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建制沿革

商朝后期到西周初期,今陕北一带属翟(同狄)。《竹书纪年》载:“帝乙十七祀,西伯伐翟。”即指周文王与翟人作战。本境在翟国范围内。周初翟人很强盛,周人被挤到岐山一带。周强大以后,翟人活动范围向北缩小。

春秋时期,境内由白翟占据。前635年,晋文公重耳以“尊王攘夷”名义率军过黄河攻打戎翟,占据圁水(无定河)、洛水之间大片土地,翟人降晋,本土归于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分晋后,本土归赵国,后由魏国统辖,建上郡。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秦国军队在雕阴(今富县、甘泉间)打败魏军,两年后魏襄王将上郡15个城(含本地)割让秦国。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赵惠文王向西扩大地盘,从秦手中夺回肤施等,本地又归赵国。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击赵,再夺上郡失地,本土归秦上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36郡。本境在上郡肤施县内。秦二世三年(前207),楚霸王项羽率军打入咸阳灭秦,将上郡改为翟国,立秦朝降将董翳为翟王。

汉高祖元年(前206)董翳降汉,仍为翟王,统辖北方。上郡隶属并州刺史部,郡下设12县,本境归上郡独乐县。永元元年(89)又设独乐县,境内汉、羌杂处。由于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永初元年(107)羌胡兴兵反汉,朝廷镇压失败,永初五年(111)上郡郡治由肤施迁至衙县(今陕西白水县东)。永建四年(129),上郡郡治迁回肤施。永和五年(140),羌胡再次变乱,上郡郡治二次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肤施、独乐汉民全迁邻州。羌胡人占据今陕北大部分地方,无建置。建安二十年(215),并州刺史部所属郡县俱废。

三国到西晋时期,上郡一直由羌胡(氐羌)占据。东晋太兴三年(320),前赵皇帝刘曜(匈奴人)派兵征服羌胡,占据上郡。咸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败刘曜建后赵,统治上郡28年。永和六年(350),上郡归氐人苻洪所建前秦。太元九年(384),羌人姚苌建后秦,仍辖治上郡。义熙三年(407),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筑都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撤销上郡,本境归大夏。

南北朝时期,北魏始光四年(427),拓跋焘率军破大夏后设夏州(州治统万城)。太和十一年(487),本境属化政郡革融县。神龟元年(518),本境属大斌县(在今子洲)。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属安政郡抚宁县。北周保定三年(563)正月,在乞银城设置银州,本境长期隶属银州。因此,后人又称米脂为古银州。

隋代,开皇三年(583),银州下设儒林县(今鱼河堡)、抚宁县(今马湖峪一带)、开疆县。大业三年(607),撤销银州,设雕阴郡(郡治今绥德),儒林、抚宁、开疆、大斌改属雕阴,本境土地曾分属以上各县。大业十三年(617)三月,原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勾结突厥人反隋,占据雕阴郡,建梁国,共12年。此期间,本土属梁国。

唐代,贞观二年(628),唐灭梁国,废雕阴郡,关内道复置银州、绥州(西魏时设,后废),儒林县属银州,抚宁、大斌县属绥州。贞观八年(634),抚宁县改属银州。天宝元年(742),银州改银川郡,乾元元年(758)复称银州。本土先后属于上述州、郡、县。唐末,党项羌族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定难军(今陕北和内蒙部分)节度使,领辖银、夏、绥、宥4州,本境归银州。唐末至五代、宋初,定难军长期与中央政权持半割据状态。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全国设路、州、县,始有陕西路。太平兴国七年(982),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党项族)献银、夏、绥、宥州归宋,银州隶于陕西路。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拥兵反宋,占银州等地。以后他几降几叛,长期控制银州。天圣十年(1032),李元昊(继迁之孙)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称帝,建西夏国。本土属西夏统治下的银州。今县城所在地出现米脂寨。元丰四年(1081),宋军夺回米脂寨,隶于延州。元祐四年(1089),宋与西夏议和,又将银州(含米脂寨)割让西夏。元符元年(1098)宋收复米脂寨,还有暖泉寨、克戎寨、开光堡等,均在今县境内。金天会六年(1128),金兵占领米脂寨、嗣武城、定戎(克戎)寨,这些寨隶属于绥德军。

金末,蒙古人兴起,太祖十六年(金兴定五年·1221),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渡黄河占领葭州、米脂寨等地,驱逐金人。太祖二十一年(金正大三年·1226)设米脂县,将嗣武并入。

元朝全国设行省、路、府、州、县。米脂县属于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至元四年(1267)定戎县并入米脂。

明代米脂县隶于陕西布政司延安府绥德州。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朝,改延安府为天保府,米脂县为天保县,隶属同前。

清代,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军进占天保县,将它恢复为米脂县(属延 安府)。雍正三年(1725)设绥德直隶州,米脂县改属绥德州。民国2年(1913),米脂县改属榆林道。民国15年(1926)撤销榆林道,米脂县直属省辖。民国24年(1935),陕西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米脂县属第一督察区(榆林)。

民国26年(1937)7月15日,国共两党代表经庐山会议协商,并经国民中央政府10月批准,承认由陕甘宁苏区改建的陕甘宁边区。当年12月,米脂县划属陕甘宁边区,隶于绥德专区。1940年,绥德专署国民党专员何绍南被人民赶走。

新中国成立后,米脂县隶属陕西省绥德专区。1956年10月,绥德专区并入榆林专区,米脂县转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10日~1961年9月1日,葭县一度并入米脂,仍称米脂县。1979年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米脂属榆林地区至今。

行政区划

2016年,米脂县辖1个街道、8个镇:银州街道、桃镇镇龙镇镇杨家沟镇杜家石沟镇、沙家店镇、印斗镇、郭兴庄镇、城郊镇。

地理环境

位置

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经109°49′~110°29′,北纬37°39′~38°5′,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

地貌

米脂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252米(沙家店镇张西畔村西北山顶),最低海拔843.2米(城郊镇高二沟村南无定河出境处),绝对高差408.8米。平均海拔1049米。县城海拔872米。从稍大范围来看,米脂县位于横山山脉以东,黄河支流与无定河分水岭以西,东西两头高,中间低,横剖面呈“凹”形。从横山山脉向东派生的几条梁峁带构成米脂县无定河西侧溪谷分水岭。

气候

米脂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人口

民国元年(1912)米脂县98583人。据民国县志辑余本《政治志·里户》记载,民国23年(1934)人口总数131290人,24年(1935)126360人,25年(1936)为127745人,26年(1937)为155610人。省财政统计图书载,民国27年(1938)为27042户159673人,29年(1940)为28708户163467人。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米脂县西部454村划归西川办事处(后米脂县),疆域缩小,人口相应减少。据1944年统计,米脂县16692户83358人(不含西北部国民党占据的武镇等地人口)。1946年,武镇等地解放后划归横山县,米脂县人口为18494户92510人。

1949年89919人,1959年为126632人,10年内增加36713人;1969年达150155人,比1959年增长23523人。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得到一定控制。1979年,米脂县人口157526人,比1969年增长7371人,此10年人口增长数明显低于上一个10年。随着又一个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80年代以来人口再次迅速增长。1989年,米脂县人口达188732人,10年内增长31206人。

2012年,米脂县常住人口15.51万人。户籍总人口224330人,总户数80366户,其中,男性116905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107425人,占总人口的47.9%;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85402人,占总人口的82.7%;非农业人口38928人,占总人口的17.3%;2012年米脂县出生人口3855人,出生率17.25‰,死亡1289人,死亡率5.77‰,自然增长率7.77‰。

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94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223312人,总户数81531户,其中,男性117068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106244人,占总人口的47.6%;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168468人,占总人口的75.4%;城镇人口54844人,占总人口的24.5%;2016年全县出生人口2953人,出生率13.26‰,死亡1012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长率1‰。

资源

矿产资源

地下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陶瓷土、石灰石、岩盐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县境内西北部,虽属薄煤,但结构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天然气除东部区域未探明外,广泛分布在县境西区地带。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兴庄、杜家石沟3乡,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带分布最集中,储量最大。岩盐储量最大,探明盐层蕴藏米脂县地下,盐层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储量为1600~1800亿吨。

水资源

无定河过境水年均总流量6.3亿立方米,通过渠道、抽水工程,可供农用1087万立方米,河水利用率1.73%。米脂县流水支毛沟550条,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166万立方米,建库、池后总有效蓄水量3538万立方米,可利用水1184万立方米,占径流量的19.2%。地下水估计1000万立方米,开采量203万立方米,供城乡工业、生活用水。米脂县每年可控用水量2789.7万立方米,总需水量2474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166万立方米,无定河米脂段的水能理论蕴藏量2200千瓦。

植被资源

境内森林茂密,草原宽广,植被覆盖率很高,植物种群丰富。随着历代开发破坏,原始森林逐步丧失,草地变为农田,加上水土严重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性循环,至民国年间,已是童山秃秃,植被稀疏。新中国成立后,经多年植树种草,植被有所扩大,但总体面积仍然较小。米脂县植被区系的地理组成主要有北温带成分、欧亚温带成分、东亚成分、温带亚洲成分、黄土高原成分、华北成分、蒙古草原成分等。总体呈现温带草原景观,属欧亚草原的一小部分;旱生化明显,隐域性景观比重较大;残留极少自然植被。常见植被类型有干草原、落叶阔叶灌丛、乔木林、草甸水生植被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可利用种类不多。原有的皮用野兽狼、狐、狗獾(俗名猯)、黄鼬等几近绝迹。所存稍多是野兔,皮可制帽,肉可食用,由农民自行猎取出售。野禽原来常见的喜鹊、乌鸦、斑鸠、鹰、水雀、蜡咀、金翅、啄木鸟因大量使用农药,数量越来越少。多见的岩鸽、石鸡可作肉用。候鸟家燕、雨燕(俗名沙燕)食蚊,每年春飞来,秋飞去。

经济

农业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农业产值曲线上升,在严重自然灾害年份波动较大。1949年农业产值632万元。

1950~1959年平均农业产值779.2万元。其中粮食年均产值583万元、经济作物25.9万元、蔬菜瓜类85.5万元。1960~1969年平均农业产值818.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636.5万元、7.9万元、66.6万元。1970~1979年年平均农业产值1597.8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336.6万元、6.4万元、118.8万元。

1980~1989年,年均农业产值2266.5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蔬菜瓜类年均产值分别为1199.8万元、81.4万元、149.2万元。

2012年,米脂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28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1亿元,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5.65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亿元,林业产值0.17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0.396亿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938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7859公顷。

2016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7.29亿元,比2015年增长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9亿元,增长20.22%。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8.29亿元,增长27.34%;畜牧业产值2.93亿元,增长6.16%;农林牧渔服务总产值0.48亿元 。

工业

1956年,国家投资的牛金山、书窑沟煤窑开业,县办国营工业问世。1956~1957年,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龙镇私营煤炭业转为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龙镇煤矿。城关个体手工业者组织集体企业。1957年底,国营工业单位2个,公私合营4个,手工业合作社、组15个;工业总产值84.7万元。

1961年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企业紧缩,不合格的企业下马。1965年,保留国营企业3个,集体企业4个;工业总产值105.14万元。“文化大革命”前期,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破坏。1967年,全民企业3个,集体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86.55万元,比1960年下降58万元。1970年,在兴办“五小工业”精神指导下,工业出现转机,先后建成县氮肥厂、火电厂、酒厂。

1989年,米脂县有国营工业9个,县城和乡镇办集体工业企业31个,村集体工业企业256个,个体工业409个,全民、城镇集体企业职工5251人。米脂县工业总产值2353万元。其中全民703万元,集体1116万元,个体534万元。已形成小型煤炭、机械、食品、服装生产为主的县级工业结构。主要产品有煤、化肥、洋芋加工机械、面粉、肉类、糕点、粉条、瓷器、铁器、砖瓦等。

2012年,米脂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7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重工业产值15.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天然气46133万立方米、烧碱12.4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2.5万吨、盐酸6.7万吨、防寒衣198.9万件。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88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5亿元,同比增长9.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3.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1.9% 。

商业

1949年,米脂县从商者223人,经营商品不过1000种,土产品多,低档商品多,花色品种单调;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148万元。1989年,米脂县国营、供销、物资、合作商业、饮食服务业企业135个,注册资金1907.5万元,从商人数1286人;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修理业743户1163人。总从商人员2449人。经营商品达7000余种,较大程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额4287万元。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85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完成9580万;限额以下完成80505万元。批发业销售额15262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121505万元。

2013年米脂生产总值(GDP)46.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占生产总值的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生产总值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生产总值的56.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48元,比上年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9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3%。

2016年,米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0043.9万元,同比增长8.8% 。

交通

1949年前,县内仅有19公里颠簸不平的简易公路,城乡间道路不畅,桥梁少而窄小,沟壑纵横,多羊肠小道。往来以徒步为主,运输靠人背驴驮。米脂县无一辆机动车。

50年代起,随着经济建设发展,拓修南北交通干线和米佳支线。1989年,米脂县已有公路521.4公里,比1949年增长26.4倍多。其中干、支线2条共44公里(沥青路面),县乡公路9条(含专用1条)共112.6公里,乡间公路364.8公里。主要公路上桥涵配套,中小桥梁140多座。米脂县15个乡镇全部通汽车,396个村庄有307个通车,占77.5%。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接连邻县,辐射乡镇,初具规模的公路网。工具由“老牛破车圪塔绳”发展到胶轮车、摩托车、拖拉机、汽车齐备。1989年,米脂县拥有汽车335辆,拖拉机、机动三轮车1285辆;完成货运量10.6万吨,货运周转量1319.6万吨公里。

2013年,米脂县共建成公路总里程968公里。其中:县乡道路180公里,通村公路(含网络路)788公里,公路密度为75公里/100公里2。实现建制村通达396个,通达率100%;建制村通畅310个,通畅率达77.8%。建成农村五级客运站7个,招呼站和站牌近百个。拥有出租车173辆,公交车41辆,客运班车80余辆,货运车2800多辆,县内客运网络已初步形成。

2016年,全市新注册机动车5.98万辆,新增驾驶员4.72万人,驾驶人员总量突破83万人,以年均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长。米脂县机动车保有量达31123辆,2016年新增注册登记车辆1234辆,新增驾驶人2300人。

社会

卫生

1939年县内始有西医。1944年成立公私联合医院。1946年创办县人民卫生所。1944年起民主政府提倡讲究卫生,开展幼儿种牛痘、改造旧接生婆和宣传新法接生活动。人民健康得到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健全管理、医疗、防疫、保健机构,不断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等方针指导下,卫生事业日趋进步。1949年,县内有公办卫生所1处,医、护士3人,私人中医10多人,中药铺4个,病床5张,仅能治疗一般常见病。到1989年,公办医疗保健机构发展为29个,病床总数239张,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361人。1989年与1949年比较,人口死亡率由13‰下降至6‰,平均寿命由35岁提高到60岁。

2012年,米脂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执行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政策,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98个品种、1545个品规,药品使用率和配送率均达到100%。米脂县有168739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68%,共补助44721人次,补助资金4370.21万元。

2016年,县医院2016年门诊患者12.39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8.48%,收治住院病人9729人次,,业务总收入4893.63万元;中医院2016年共收治住院病人4510人次,收治门诊病人5.3万人次。

科技

1979~1983年9月,米脂县有15名技术人员被授予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兽医师、主治医师职称,370人授予助理级、技术员级职称。1985年,米脂县共有自然科学科技人员46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9人,农牧技术人员91人,卫生技术人员225人,其他40人。评定技术职称者有中级17人,助理级110人,技术员级261人。

1985年,成立科技干部管理局主管科技干部工作。1987年8月至1988年底,米脂县事企业单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在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关单位从下而上按规定条件评比,先后推荐上报高级专业职称32人(含自然、社会科学两大类,由省级审批),中级505人(由地区审批),审定初级专业职称1029人(助理级190人,技术员级839人)。1989年底,米脂县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人员获得职称者648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101人、初级540人。

2012年,米脂县共申报的11项专利已经得到受权,另外有6项专利已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审批程序。共培训农民达1800多人次,引进晋谷、香瓜等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10项。参加农高会展示四十种产品,直销产品收入达10万元。

2016年,积极组织开展了“科技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服务年”活动,及时组织开展科技下乡调研服务,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排忧解难。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开展技能培训24次,受训人数达到18000人(次)。

体育

新中国成立前,米脂县无体育机构。1949年以后,体育先由教育局兼管。1958年在无定河东岸建成,面积约30亩。内设400米跑道6条,足球、篮球场各1个。1972年迁于银河南边、公路西侧,面积25亩,内设200米跑道4条,篮球、排球场各3个。1974年6月,在此体育场西北角建成一座外围长方形内呈椭圆的灯光球场,周长90.2米,砖砌9层环形看台,空悬16只500瓦吊灯,可容观众2000人。各中小学均有操场。米中有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器械;6所县办中学也都有常用体育器械和活动场所。化肥厂、农机厂、龙镇煤矿等企业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器械;县城部分企事业单位也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和器械。

2013年,共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2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桃镇、龙镇、桥河岔三处;路径工程貂蝉广场、翔凤山社区、凤凰山社区、姬家峁社区、福利院社区、自来水小区、电力局小区、物价局小区、康泰小区等,并安装12套价值200多万的健身器材。

2016年组织开展了春节“农行杯”中国象棋擂台赛、“农商行杯”山地自行车挑战赛、“重阳节”老年人体育比赛、“闯府·长庆采气杯”中国象棋邀请赛、“华山论剑体彩杯”篮球联赛等活动。

教育

1949年,拥有中学1所、小学41所,中小学生2955人,教职工131人。

1989年,米脂县拥有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辅导站各1所,小学289所(农村286所);学校占地总面积82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34万平方米;当年教育经费360万元;教职工2258人;在校学生3.33万人,其中高、初中学生65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教学网络。

2012年,米脂县各级中小学校42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12所,小学29所),在校学生18645人(高中在校生4357人,高职在校生1450人,初中在校生4714人,小学在校学生数8124人),减少1947人(高中减少287人,高职减少96人,初中减少888人,小学减少676人)。高中招生1439人,高职招生704人,初中招生1498人。米脂县共有幼儿园19所,幼儿园及学前班在校学生3607人,减少8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专任教师1867人。共有教学计算机2500台(小学606台,中学1414台,职中480台),增加13台。图书藏量561384册(小学258747册,中学262637册,职中40000册),增加10376册。

2016年全县各级中小学校32所(职业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小学19所),在校学生16924人(高中在校生2805人,高职在校生754人,初中在校生4207人,小学在校学生数9158人),增加了472人(高中减少471人,高职增加250人,初中增加204人,小学增加489人)。高中招生854人,高职招生312人,初中招生1476人。全县共有幼儿园29所,幼儿园及学前班在校学生5905人,增加415人。全县专任教师2094人。

文化艺术

荣膺“千年古县”称号

2015年 10月由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颁发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正式授予米脂县。这块沉甸甸的铜质牌匾长1米、宽0.6米,重达40公斤。 “千年古县”这一金字招牌,成为米脂文化的一张新名片,将为实现“生态美、文化强、百姓富”三大奋斗目标,增添新的活力和机遇。

民歌

米脂民歌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代,它很少见诸文字,但男女老少都有会唱爱唱的,直接用它来抒发宣泄感情。米脂民歌有风情小调、信天游、秧歌曲、夯歌、搅煤号子、酒曲、挽歌、儿歌、催眠曲等。

秧歌

秧歌在米脂久传不衰,新春佳节,各村镇爱好“红火”的人自动聚会,商议办社火。村中一般自备秧歌服装、化妆品;锣鼓一响,30~50人参加。秧歌队由伞头领队,队员穿红着绿,涂脂抹粉,;西区秧歌服饰讲究头扎英雄巾,饰纸花、绒球,腰系战裙,足登云靴或花鞋。

工艺美术

剪纸

米脂过年节、婚嫁吉日有贴窗花的习俗。创作者主要是妇女,发挥想象力和概括力,用剪刀和彩色纸镂剪美术形象,诸如牛、羊、猪、鸡、虎、猴、猫、兔、龙、蛇、鼠,石榴、牡丹、莲花等。窗花用于贴窗格,点缀嫁妆包、喜馍喜糕,或装饰米、面囤。

石雕

石雕石刻工艺可上溯到东汉时期,通过线刻、浮雕两种手段来表现事物。雕刻方法主要是平面阳刻减地,其次还有阳刻加阴线、阴刻等。刀法凝练工巧,写意与写实融为一体。

旅游

貂蝉山庄

貂蝉山庄位于米脂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柳家洼村, 景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貂蝉山庄集餐饮、住宿、游玩、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被誉为黄土高原小三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峡谷旅游风景区为主体的“两区四园”(两区:峡谷旅游风景区、貂蝉洞黄土风情旅游区;四园:花卉园、鲜果园、设施蔬菜园、小杂粮园)。拥有凉亭、游泳池、钓鱼台、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万佛洞

万佛洞石窟位于米脂城沿210国道北行7公里处。据史料记载石窟开凿于北宋末年年间,明清两代数次扩建。现存石窟22处且深浅不一,或独居耸壁或洞穴相通,是陕北罕见的一组摩崖石窟,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后来石窟被山林隐士所赏识,视为洞天仙境,称为“小林屋”;石壁上尚有“小林屋”三字篆刻。大雄宝殿当数万佛洞石窟中最大的殿堂了,高距离地30米,进深11.7米,宽10.24米,洞高4.62米,正中的如来佛像高3.7米,周围石壁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万。窟顶有浮雕神龙、仙狮、福麒、天马和八卦,花卉藻井图案,石壁佛像群雕刻始于明嘉靖年和万历年间。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原名马鞍山)南麓, 占地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米脂县记载,李自成曾两次返故里,在此居住。行宫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其中尔楼的设计匠心独具,为使音响效果达到最佳境界,建造时石匠将数十口瓷缸置于地下,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旧址等众多 的革命旧址和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原陕西米脂杨家沟村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窑洞庄园 )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筹建于1972年,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第二期红色经典景区。

高西沟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高西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公里处, 总面积4平方公里。经过高西沟人的共同努力,把一个荒山破沟治理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先后被命名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陕西省休闲农业明星村、榆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高西沟水土治理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美丽而神奇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淳朴厚重的民俗风情。高西沟主要有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标准化封闭养猪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水保治理成果区、坝地高效农业区、林草区、“梯田层层盘上天”景观、退耕还林示范区、休闲农家窑洞等15处景区(点)。

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始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71年~1886年),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背靠峰峦,面向深沟长壑,依山就势,其主人姜耀祖是闻名陕北的大地主。整个庄园由城垛式寨墙、马面、井楼、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库房、碾磨院、葡萄院、鸡鸭棚、甬道等建筑构成,门庭修造豪华,院落铺设讲究,布局严谨。院内套院,窑内套窑,门外套门,门内有门,每一块匾刻都有讲究,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写出一片心境,可谓是“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建筑主体及局部设置无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读传家和风水理念的传统道德风范,是中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之一,被专家、学者和游客誉为“西部民居第一宅”。

名优特产

米脂驴板肠

米脂驴板肠特点:麻、辣、咸、嫩、鲜香味美。米脂驴板肠营养价值:驴板肠及驴板肠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而且驴板肠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驴板肠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驴板肠是陕西榆林市米脂县一种很有名气的的风味食品,因它不仅肉质细腻香醇、麻辣可口,而且还有滋阴补肾的疗效,所以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板肠的“板”字,是整块的意思,指驴的全副大肠。吃陕北菜时也别忘了要上一壶陕北米酒,这种用软黄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适口、消腻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饮料。

米脂贡米

米脂的小米久负盛名,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女子皮肤细腻、娇嫩、白里透红,是因长期食用米脂小米而得。米脂也是因“地有流金河水,沃土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谷粟从汉代起,已有4000余年的栽培历史。经过历代培育,品种繁多,米质优良,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脂肪5%,且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米脂县是一个农业县,耕地面积3.8万公顷。以盛产小米、扁豆、红豆、豌豆、绿豆等各种小杂粮而闻名。特别是以米脂小米而著名。目前国内大中小城市小杂粮需求量大约在一万吨左右。

碗砣儿

碗砣为延安风味小吃。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稠度以挂勺为宜。而后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出成,故名碗。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此为秋冬美食,可独食,亦可下酒。

著名人物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

杜斌丞,原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诚。陕西米脂人。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17年在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18年任校长。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鼓励学生为国效力,为发展地方教育,他还倡议、支持兴办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师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杜斌丞一生不断坚持革命。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周恩来评价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

艾亚春,陕西米脂县人,抗日英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七军八十四师野战补充团团长。1941年5月,在晋南会战中,率部深入敌后,在青廉村与敌遭遇,身负重伤,仍裹伤督战。奋勇苦战一昼夜,毙敌甚众。7日,率部转进垣曲县焦家沟时,被日军四面包围。指挥官兵英勇冲杀突围,在战斗中,不幸被机枪击中腹部,壮烈牺牲。1947年12月31日追赠陆军少将军衔。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行政区划  竹书纪年 周显王 赵惠文王 周赧王 董翳 拓跋焘 隋代 抚宁县 太平兴国 李继捧 元符 桃镇镇 龙镇镇 杨家沟镇 杜家石沟镇 印斗镇 绥德 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