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特供指为特别阶级、领导高层供应的某些天然绿色包括人为的产品。如,在古代,专指为皇宫贵族特别供应的产品:极品茶、蜜、酒、瓜、果、米、蔬,香烟等。

古代

最早有官方记载的特供可以追溯周朝,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王……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说明古巴蜀国有茶,而且年年进贡周武王,那么巴蜀地区的茶是自产,还是从云南贩运而来,均无史料可查。此后,各朝历代均沿袭周礼,着“四方特产,以为特供。” 这里的特供指专供皇帝和宫廷享用的产品。

特供皇宫贵族的产品,以清朝最盛,缘起云贵总督鄂尔泰上贡之事。

清朝雍正十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选最上乘之普洱,加印私宝(即盖上鄂尔泰私人印鉴)进贡朝廷,其余次级茶叶方可民间交易流通。公元1732年,鄂尔泰普洱贡茶正式列入贡册案。” 鄂尔泰进贡的普洱茶深得雍正帝喜爱,同年,即受召入京,升为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首辅地位。其它各省官员皆认为是鄂尔泰特供的云南普洱贡茶起了作用,纷纷效仿,在自己辖区找寻特产,选其中极品特供朝廷享用,期望能博得龙颜大悦,入京升官。自此,特供之风盛行,直至清末。

现代

建国之后,"特供"始自一份报告。中共中央转发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供"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羡慕的词语。

2007年,北京市二商局干部高智勇曾撰文回忆,过去为保证绝对安全,涉及"特供"事务的业务干部与职工可由商业局选调,但保卫干部与化验人员,必须经由公安部八局任命和市公安局选派。政治上是否可靠,出身背景、家庭成分都是审查所考虑的因素。同时,他们不仅要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特供"政策与组织纪律,还被要求深入研究服务对象的需求喜好,并在工作中落实。

以北京为例,为方便"特供"农产品质量监管,2002年9月,北京市农委增设直接管理"特供"生产的北京市特需农产品服务中心,级别相当于正处级。各区县农委主要负责人被指定为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区县"特供"农产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做到"保安全、保质量、保及时、保秘密"。

特供产品更是施行淘汰制度。2004年7月5日,北京市农委专门下发《北京市特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该办法第八条说,市特需中心对特需农产品的生产单位实行动态管理,组织专家每年对特需农产品的生产单位进行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未达标单位取消其特需农产品供应资格。虽然特供产品要求严格,但受访菜农仍希望能被选中。"一旦入选,既是荣誉,也是资本,日后的产品不愁销路。"

“特供”对象不仅仅限于社会上层人士,任何有相应便利者均可能拥有其专享资源,而又为他者所不忿。这类事物有存在,还是社会公共配套、商业市场体系等未发挥好应有水准而生,短期内仍然不会消失。

同时,食品中的特供也是中国现代食品安全不受上级关注的原因之一。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宗姬 云贵总督 普洱贡茶 内阁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