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王伟,双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德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学组副组长,教育部主办《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主编;卫生部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副主编。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近几年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973重大专项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三项、卫生部重点项目一项。近几年在CMAJ、Ann Neurol、 Cell、Nature cell biology、Prog Neurobiolog、J Cereb Blood Flow Metab、Stroke 、Gl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2篇,其中5篇封面文章,并得到Cell 、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hysio Rev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正面引用1100次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

人物简介

王伟,男,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12月参加工作,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2017年9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副厅级),2018年11月起同时担任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

双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中德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主办《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主编,卫生部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副主编。

研究方向

脑血管病

教育经历

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博士),同济医科大学脑研究室 (博士后),德国海涅大学神经科学中心 (第二博士学位),德国Jena大学神经内科专家学者

工作经历

1995-2020.02,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2020.02-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任免信息

2020年2月24日,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和中组部《关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切实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教育部党组研究,拟任命王伟同志为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试用期一年)。

科研成果

近几年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项、国家973重大专项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三项、卫生部重点项目一项。近几年在CMAJ、Ann Neurol、 Cell、Nature cell biology、Prog Neurobiolog、J Cereb Blood Flow Metab、Stroke 、Gl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2篇,其中5篇封面文章,并得到Cell 、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hysio Rev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正面引用1100次。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胶质细胞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获奖情况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一项。研究成果被CMAJ及Nature China专题述评,并得到包括路透社、sciencedaily、新华社、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

主要论文

近几年在CMAJ、Ann Neurol、 Cell、Nature cell biology、Prog Neurobiolog、J Cereb Blood Flow Metab、Stroke 、Gli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2篇,其中5篇封面文章,并得到Cell 、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hysio Rev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正面引用1100次

著作译作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神经科急症医学》等

相关采访

2020年2月13日晚《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连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就2019新型冠状病毒话题,针对湖北新增病例确诊标准的变化、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等问题进行答疑。

Q:白岩松:湖北2月13日通报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确诊标准发生了改变,对于医院、医护人员来说是否早就期待这样的改变,是“好消息”吗?

A:王伟: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消息,尤其对于重症病人非常重要,在最初确诊的时候,核酸检测本身的阳性率只有30%到50%,在咽拭子取样的时候,又会让这个数字下跌,临床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在这过程中发现很多确诊的病人,甚至是一次两次三次检测核酸还是阴性,这让很多重症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还有很多是确诊临床诊断阳性的病人,但核酸检测是阴性,这部分可疑的病人会散落在其他地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增加传染,所以对我们医院来说,尤其对抢救重症来说,这次诊断标准的改变非常非常重要。

Q: 白岩松:13日的数字,对于医生来说是不是考验也增加了,这个压力有多大大?

A:王伟:这个压力对医生还是很大的,一是一下子增长这么多病人,带来就诊的压力;二是还有一些医疗设备、救治设备、防护设备等不足。但是,由于临床诊断的标准很清晰,有发热、有肺部症状,尤其是肺部有病变的,这样清晰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Q: 白岩松:重症病人尤其传染病家属不能来到身边,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工作量和强度增加了多少?

A:王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不光是要治病,很多病人我们都要进行心理安抚,有些病人突然来了之后,他们连自己带的一些洗刷用品都没有,我们治疗组讨论,一定要给病人最大的关怀,让他在心里感觉到温暖,这样对治疗也有很大的作用。

Q:白岩松:现在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是什么样的状况?

A:王伟:在疫情开始初期阶段,有些医务人员确实还是有恐慌,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一方面成立了战时党支部,党员干部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每天给医务人员做心理疏导,用科学研究方法鼓舞大家。

当时医务人员比较恐慌的原因是担心工作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环境受感染的几率是不是更大,对此我们做了研究,把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普通病房和普通门诊、其他工作人员这三组各取100人,同时做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最后发现三组人员之间的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差异,只要有效采用一些措施,把院内感染控制住,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里面的工作环境还是有保障的,把这个结果告诉大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大家工作比较安心一些。

最近,也对全院医务人员做了心理测试,观察他们的心理状况,对有些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安抚和指导,我觉得我们医务人员现在的工作状况、心理状况越来越好,现在的精气神、精神状况都非常不错。

相关活动

2020年2月22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应勇请来8位来自武汉市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院长和医疗专家座谈,查找问题短板,研究进一步加强医疗救会上强调了要进一步落实“四早”要求,前移救治关口,实现患者分类就诊治工作等内容。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参与座谈。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行业人物 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