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病入膏肓,汉语成语,读音是bìng rù gāo huāng,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出自《聊斋志异·莲香》。

解释

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出处

膏肓:古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1、春秋 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母亲病入膏肓,你孩儿仰天悲怆”

3、金 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诗:“功夫费尽谩穷年,病入膏肓岂易镌。”

4、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五二回:“吾观 刘琦 过於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5、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 莲 曰:‘病入膏肓,实无救法。’”

典故

原文: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译文

晋景公病重 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六月丙午这天,晋景公想尝新麦,派甸人献上新麦,由庖人烹调。这时景公把桑田的巫人叫来,将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将要吃新麦的时候,景公肚子发胀起来,走到厕所,跌入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当天早晨梦见背着晋景公升天,到了下午,他(果真)背着景公出厕所,于是就把他作了殉葬人。

意义: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用法

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不可救药、不治之症、膏肓之疾气息奄奄、无药可救、奄奄一息

反义词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悬壶救世、杏林高手、妙手仁心等

注意

“肓”不能写作“盲”;不能读作máng。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词语 膈膜 羸瘦 谓语 人命危浅 行将就木 不可救药 膏肓之疾 气息奄奄 奄奄一息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