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程子,即二程中的程颐,程颐(1033~1107),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凌先生,北宋洛阳人。

教育家程子

人物生平

程子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佑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24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

教育主张

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

教育以德育为重,强调自我修养,其途径为致知、格物、穷理。“致知则智识当自渐明”,致知乃在穷理,即尽天理。致知的办法是“格物”。“格者,至也”,“格”是内感于物而识其理。“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求其意,“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

另外,主张读书要思考,“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或曰:“学者亦有无思而得其乎?”其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极大。后人曾在他讲学之地设书院以为纪念,如河南嵩阳书院、伊川书院等。另外,全国各地亦有纪念他之书院,意在追踪继轨,以示其思想绵长。其著作被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书》、《程颐文集》、《易传》和《经说》。

诸子百家程子

程本,春秋时期邢台市内丘人。字子华,自号“程子”。大司马程柏林之后。学识渊博,熟读《坟》《典》《丘》《索》以及故府传记之书,善于持论,聚徒著书,名闻诸侯。晋顷公失政,赵简子为政,派人拿着钱币去请他,许给他爵位,以执圭之礼。当时赵简子杀掉了窦犊和舜华。孔子为之作《临河之操》,程本不肯就职,简子大怒,以兵相胁,程本离开到了齐国,齐景公不能任用,于是设馆于晏氏,更称“子华子”。一日,孔子赴郯城,在中途遇到程本,和他倾盖谈了很久,十分融洽,让自己的弟子子路拿钱给他,并称誉他为“天下贤士也”。赵简子卒,赵襄子立,程本年老归晋。隐居于巩东石臼泉,不复仕。 著有《子华子》,在程本死后,编离简断,于是弟子门人把残简缀连起来,又写下自己的见闻,共二十四篇,刘向校定,流传到今天。 程本思想以道家为主,兼以儒家的内容,不哗众取宠。只有孔子知道程本的贤能,晏婴与他长久为友,程本不会应酬,直来直往,千百年后,依然为人所感慨。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人物 历史人物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