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予,汉语常用字,读作yú、yǔ或 zhù,最早见于战国文字 [2] ,其本义是使别人得到,即《说文解字》所谓的“推予也”,由此引申出赞许、在等含义。

汉字释义

读音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y 动词赐予;给与bestow;give grant《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赐予
赞许,称誉praise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嘉予
认为;承认think汉书·终军传》: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
出售sell管子·国蓄》: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彘食人食。
名词汉代乐名后汉书·曹褒传》:《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大予
代词I,me《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予违汝弼
相当于“之”he;her;it;they;them汉书·叙传上》:昔卫叔之御昆兮,昆为寇而丧予。
介词于,在in;at;on等《书·仲虺之诰》:肇我邦予有夏。
with史记·游侠列传》: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连词相当于“而”and;but《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zhù名词夏朝帝名《史记·夏本纪》: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四】【予部】

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属皆从予。余吕切。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亅部】 予

《唐韵》:余吕切,《集韵》、《韵会》:演女切,《正韵》:弋渚切,并音与,赐也。《诗·小雅》: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周礼·春官》:内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夺。通作“与”。

又《博雅》:大予,乐名。注: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

又《广韵》:弋诸切,《正韵》:羊诸切,并与“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读若余。本无余音,后人读之也。颜师古《刊谬正俗》:曲礼,予一人。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因郑此说,学者遂皆读予为余。《尔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则予之与余,但义训我,非同字也。《说文》:予,相推予也。余,词之舒也。各有意义,本非古今字别也。历观诗赋,予无余音。

又吴棫《韵补》:予当读与。《诗》“或敢侮予,将伯助予。”《楚辞》“目眇眇兮愁予,何寿夭兮在予。皆无余音。”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书影 同文书局本《康熙字典》书影

字源演变

予,会意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中(战国古陶里),尚未见于甲骨文中。在字形上,战国文字中的“予”字(图A)字形构造和含义不明,秦代小篆中的“予”字(图B)则是由两个三角相互交叠和下面一笔组成,整个字像伸出的肘腕,像两个人互相给与什么东西,表示“予”字和“与”字同义,都是“给与(使别人得到)”的意思。之后,汉代隶书中的“予”字(图C),两个三角形已开始讹变,由此发展成为楷书中的“予”字(图D)。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音韵汇集

字头小韵韵目韵部韵母反切声调声母声符
上古音系
广韵以诸平声
余吕上声
中原音韵鱼模鱼模撮阳平
洪武正韵四鱼云俱平声
四语於语上声
分韵撮要第四诸主著阳平
第四诸主著阳上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汉字 说文解字 荀子 汉书 管子 后汉书 汉书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