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自夏朝开始,国家凡遇战事,都要告于祖庙,议于庙堂,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帝王在庙堂占卜吉凶,祈求神灵护佑,以巫术假托神的旨意,迫使人们进行战争。这是“庙算”的原始形态。

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大发展时期,战略理论也比较系统地形成了,其重要标志就是《孙子兵法》的问世,它提出了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庙算”。

例如,它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篇》),这里的庙算即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任何概念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事物的发展中抽象出特有属性的结果,都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庙算”作为先秦时期对军事决策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军事决策的特点。

秦汉以后,在庙堂里谋划战争的陈旧形式逐渐被打破,再以 “庙算”表达战略概念已不合适。这个时期成书的兵书与兵论, 始寻求更恰当的用语,这就是以“ 兵略”来表达战略。

历史演化

春秋时期,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结合的宗教观受到冲击,“庙算”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庙算”只存在了古老的形式,实际上已成为在庙堂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克敌制胜方略的代名词了。曹操在注《孙子》时 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张预注《孙子》中也说:“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 然后遣之”。“庙算”是人们认识了这种活动的本质属性之后,将 其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进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说,兵家把“庙算”作为战略概念使用的时候,已经没有丝毫香火气味了,而成为一次理论升华。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其他 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