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前凉(公元301-376),是东晋十六国中的北方大国,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凉州牧,课农桑、立学校,多所建树。又铸五铢钱,全境通行,前凉是对北魏产生深远影响的北方大国。

西晋覆灭后,张氏仍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的建兴年号,成为割据政权,史称前凉。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24年,汉赵封茂为凉王。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公元353年,张祚即位称凉公,次年复称凉王,并给前任诸王追加谥号。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期,前凉极盛,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但自353年张重华病死后前凉就内乱不止,国势大衰。 张天锡时已失去甘肃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对前凉发动全面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覆灭。

386年,张天锡世子张大豫自称凉王,欲复国,旋被前秦攻灭。

简要介绍

国号起源

《晋书 ·志第四 ·地理上》载: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

《魏书》载: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即前凉张轨所讨龙熙之胤(后代)。

前凉起始二说

其一,历四世八主,共六十年。兹从这一说法。

其二,历五世九主,共七十六年。《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巳岁牧凉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张天锡出降前秦止。

历史沿革

张轨入凉

晋朝永康二年(301年),凉州著姓张轨出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进朝纳贡,对晋室司马家颇具敬畏拥戴。

晋朝太安三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叛乱,史称八王之乱,这场皇族内乱,导致长安尽毁,张轨派凉州铁骑三千,东奔京师保卫天子。同年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张轨派司马宋配征讨叛敌,斩杀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人,张轨威名大震。晋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并封为安乐乡侯,食邑一千户。又升张轨为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

晋朝太安二年(305年),于是张轨大规模修建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长七里,东西长三里,地势有龙的形状,所以又称卧龙城。汉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对他的门徒说:“日后城西边的泉水会枯竭,将有双座楼台立于泉水潭上,与城东门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现。”到曹魏嘉平年间,郡里长官果然建造学馆,在城西泉水潭上筑起两座楼台,与城东门正好相遥望。至此时,张氏便成为西北霸主。

晋朝永嘉元年(307年),刘渊起兵杀奔洛阳,青州王弥已攻至洛阳津阳门,晋廷震惊,满朝文武纷纷逃难。凉州北宫纯受上司张轨命令援救洛阳,恰逢匈奴兵至,北宫纯入城见过司徒王衍,受命与东海王司马越率军出击,北宫纯原为前驱,便命令其只近千人的凉州卫队至洛阳城门列阵抗敌。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皇帝并令刘聪率兵再次南进,永嘉之乱爆发,大败东海王司马越,再次抵达洛阳城关。张轨又派北宫纯入援洛阳。北宫纯率西凉军队夜袭匈奴大营,杀死刘聪部下征虏将军呼延颢,令大司空呼延翼死于军中内乱,凉州军获胜,由于其他各路勤王军的陆续到达,逼迫刘聪退军。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张轨因患中风而不能说话,命儿子张茂代管凉州。酒泉太守张镇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贾龛以取代张轨,秘密遣使到京师,请求尚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图谋构成相依互佐之势。张轨别驾麹晁想独断专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长安,告诉南阳王司马模,声称张轨身体残废,请求朝廷让贾龛代替张轨,而贾龛也准备接受这一任职。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贾龛之兄责备贾龛道:“张公是当今名士,在凉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贾龛便打消了这一念头。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快马奔驰到长安,将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上,诉说张轨遭人陷害,南阳王司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之事。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晋昌郡人张越,是凉州的大族,有谶言说张氏雄霸凉州,张越自以为自己的才干能力可以应验此言。张越从陇西内史升任梁州刺史。张越志在统辖凉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谋划取代张轨,派其兄张镇及曹祛、麹佩传书各郡废免张轨刺史之职,以军司杜耽代理州事,让杜耽上表朝廷请求任命张越为凉州刺史。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张轨发出命令道:“鄙人在凉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适值中州叛军作乱,秦陇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虑隐退让贤。只是职位所在责任重大,不便马上了结心愿。不料有人无端兴起事变,这实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离开凉州贵地看作如同脱掉脚上的鞋子而已!”张轨打算派主簿尉髦拿着疏表进京,同时准备车马,预备回宜阳养老。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凉州长史王融、参军孟畅用脚踩断张镇发送的文告,推门而入劝谏张轨道:“晋室多变,人民涂炭,实在依仗明公安抚西方。张镇兄弟胆敢放肆作乱,应宣明其罪行而诛杀叛党,不能成全他们的野心。”张轨默然。王融等实行戒严。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武威太守张琠派儿子张坦快马奔赴京师,上表朝廷说:“魏尚安抚边疆反而获罪,赵充国尽忠报国反而遭贬,这都是前代历史中值得讥讽而当今可引为借鉴的事。顺阳吏民怀念太守刘陶,为他守墓者多达千人。张刺史来治理凉州,好比慈母抚育赤子,凉州百姓爱戴张轨,好比干旱季节的禾苗迎得甘雨。听说朝廷听信流言,打算更换刺史,百姓惊慌不安,如同将要失去父母。当今戎夷胡人扰乱华夏,不宜轻率搔动一方。”

晋朝永嘉三年(309年),张轨任命其子张寔为中督护,率兵讨伐张镇。又派张镇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前往劝导张镇说:“舅舅何不审时度势看清成败安危?张公在凉州德高望重,兵马如云,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烧,你却等待江汉之水来浇火;溺于洪流,指望越地之人来救助,岂不是鞭长莫及现在数万大军已兵临城下,惟有诚心诚意归顺官府,才能使亲人平安,延续门户,保全家族幸福。”张镇痛哭流涕说:“我这是为他人所误!”便将罪名加到功曹鲁连身上并将其斩首,向张寔投降谢罪。张寔率部南进讨伐曹祛,赶走了曹祛。

晋朝永嘉三年(309年),张坦从京师洛阳赶回,晋怀帝特下诏慰劳张轨,依准司马模所奏,下令诛杀曹祛。司马模家族与张氏关系颇好。此时张轨大喜,赦免州内死罪以下的叛党。

晋朝永嘉三年(309年),命令张寔率尹员、宋配领步兵骑兵三万余众讨伐曹祛,另派从事田迥、王丰率八百骑兵从姑臧西南出石驴,占据长宁。曹祛派麹晁在黄阪一线设防抵抗张寔大军。张寔从隐秘小道通过浩亹,在破羌与曹祛交战。张轨斩杀曹祛及其牙门将田嚣。

晋朝永嘉五年(311年),汉军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及在洛阳的宗室官员,北宫纯转守南阳王司马模所据之长安,不久,刘粲又攻长安,兵至下邽。司马模派兵出战,失败投降,为刘粲所杀,北宫纯悲哭司马模,后北宫纯解送平阳。北宫纯在汉赵,官至尚书。

晋朝永嘉五年(311年),洛阳沦陷,生灵涂炭,洛阳、长安尽毁,晋怀帝被掳,太府主簿马鲂向张轨进言道:“四海动荡,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凉州之兵直捣平阳,必将所向披靡,有征无战。不知明公担心什么而不采取这一行动?”张轨道:“这正是我所想的事。”同时,张轨亦继续支持西晋,晋怀帝被掳到平阳后,张轨曾打算倾凉州一州之力进攻平阳救出怀帝。

晋朝永嘉五年(311年),秦王司马邺进入关中,张轨便迅速传檄至关中,檄文说:“主上遇险,流落贼营,普天分崩,举国丧气。秦王司马邺天资圣明仁德,神机武断以应天时。世祖之孙中,秦王今为长者。凡我大晋之人,食粮之民,占卜取卦克期效忠,光明险恶同心同步。应选择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继位。今日派前锋督护宋配率步兵骑兵二万,直抵长安,护卫天子,击退左右之敌。西中郎将张寔率中军三万,武威太守张琠率胡人骑兵二万络绎进发,将于仲秋中旬在临晋会师。”

晋朝永嘉五年(311年),关东和关中地区的很多世家大族、宗室子弟、豪门望族、宫廷技师、天师高僧、商贾百姓流入凉州。张轨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分部分世家去往晋昌郡。又铸凉造新泉,通行境内。

晋朝永嘉六年(312年),九月初三日,阎鼎等人拥立司马邺为皇太子,登坛祭天,建立宗庙社稷,实行大赦。给凉州贾诩之后贾疋加征西大将军称号,以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大司马,贾疋讨伐贼张连,被张连杀害,张轨知贾疋被杀又遣凉州大将宋配助卫洛阳京师。

晋朝永嘉七年(313年)四月初一,得到晋怀帝的死讯,举行哀悼祭奠之礼。四月二十七日,司马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是为晋愍帝。任命卫将军梁芬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为使持节、领军将军、录尚书事,京兆太守索綝为尚书右仆射。

晋朝永嘉七年(313年)五月十八日,任命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陕东诸军事,大司马、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陕西诸军事。当时的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至此名存实亡。

晋朝永嘉七年(313年),并升张轨为司空,张轨坚辞不受。太府参军索辅向张轨进言道:从前用金贝皮币作买卖货币,消除了用粮食布帛度量交换的损耗。两汉制造五铢钱,贸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间,河西地区荒废不堪,便不再使用钱币,割布分段来计钱数。绢布既被毁坏,交易起来又困难,只会徒然破坏女工的作业,使布帛不能制作衣服,实为严重的弊病。如今中州虽战乱不休,但凉州安定,应恢复使用五铢钱以畅通买卖贸易。同时,刘曜寇犯北地,进逼长安,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三千人马保卫京都长安。

晋朝建兴二年(314年),晋愍帝派大鸿胪辛攀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辞谢。同年五月,张轨卧病不起,临终前留下遗言道:“我平生对他人无甚恩惠,今日疾病垂危,大概命将告终了。我死后,文武将佐都应尽忠尽义,务必安抚百姓,上报国家,下安家室。我死后以普通棺木从简安葬,墓中不藏金玉。好好辅助我儿安逊(张寔的字),听从朝廷旨意。”

晋朝建兴二年(314年),二月初二日,东晋朝廷因为张轨年老有病,任命张寔为副刺史。张轨上表朝廷请求立其子张寔为世子。五月己丑日,张轨去世,终年六十,葬于姑臧建陵,朝廷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武公,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皆作武穆公)。

晋朝建兴二年(314年),同时,凉州长史张玺等人表奏张寔代理张轨的职务。张轨的亲信部下及后拥立张寔继任了凉州牧之职。十月,晋愍帝下诏,授任张寔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晋朝建兴三年(315年)冬天,兰池长赵奭的上军士张冰得到的一方玺,上面有“皇帝玺”字样,献给了张寔,僚属们都来祝贺。张寔说:“孤常常恼恨袁本初举印向肘之事,诸君为何说这样的话呢!”于是把玺送往长安。

晋朝建兴四年(316年)四月,张寔下达命令:所属的官吏、百姓有能指出自己过错的,奖赏给布帛、羊、米。贼曹佐高昌人隗瑾说:“现在您处理政事,事无巨细,都是自己来决断。

晋朝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进逼长安,张寔派将军王该率军救援京城。晋慜帝嘉赏他,拜任都督陕西诸军事。晋慜帝将要投降刘曜时,下诏给张寔说:“国运困厄,灾祸降临到晋室,京城倾覆陷落,先帝在贼朝中去世。朕漂泊于宛、许,于是到了旧都。

晋朝建兴五年(317年)正月,张寔得知刘曜强迫晋愍帝迁徙,聚哭告哀三天,派遣太府司马韩璞、灭寇将军田齐、抚戎将军张阆、前锋督护阴预率步骑兵一万,东赴国难,命令讨虏将军陈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吴绍各率郡兵作为韩璞等的前驱护卫晋愍帝。

晋朝建兴六年(318年)三月,焦崧、陈安进犯陇石,在东方与刘曜相持,雍、秦人十之八九死于战乱。焦崧、陈安进逼上邽,南阳王司马保派使者告急。任金城太守窦涛为轻车将军,率领威远将军宋毅以及和苞、张阆、宋辑、辛韬、张选、董广率步兵、骑兵两万赴援。军队进驻新阳,正好晋愍帝驾崩的消息传来,穿孝服举哀,聚哭三天。

晋朝建兴六年(318年),南阳王司马保图谋称帝,破羌都尉张诜对张寔说:“南阳王忘记莫大的耻辱,而想自称帝号,上天不授予图谶符命之书,德行不足以顺应期命,最终不是济时救难之人。晋王司马睿德才兼备亲近藩卫之臣,是先帝依靠属意之人,宜上表称颂圣德,劝其登帝位,传送檄文到各藩镇,再给相府附加上书信,那么想要争强的念头就会平息,还没有聚集起来的党徒就会散去。”张寔听从其意。于是向天下发送檄文,推崇晋王司马睿为皇帝,派牙门蔡忠奉表章到江南,劝司马睿称帝。

晋朝建兴六年(318年)三月,司马睿在建邺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太兴,同时张寔不用司马睿的太兴年号,还称建兴六年,建立大凉政权,史学家为了区别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史称“前凉”。

晋朝太兴元年(318年),靳准杀害隐帝刘粲,自立为汉天王。北宫纯接机招集汉人,在东宫结堡自守,惟被靳准堂弟靳康所杀,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后在洛阳城流传出一首著名的童谣,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贼寇消,鸱苕翩翩,怖杀人,让北宫纯威名大振,获得了司徒王衍和晋怀帝司马炽的高度的认可和评价。

晋朝建兴七年(319年)正月,南阳王司马保听说晋愍帝驾崩,自称晋王,建立年号,设置任命百官,派使者拜张寔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食邑三千户。不久司马保被陈安背叛,氐、羌都响应陈安。司马保很窘迫,于是离开上邽,迁往祁山,张寔派部将韩璞率步骑兵五千赴难。陈安退守绵诸,司马保回到上邽。

晋朝建兴七年(319年),不久,司马保又被陈安击败,派使者到张寔处请救兵。张寔派宋毅前往,陈安退去。正好司马保被刘曜逼迫,迁到桑城,打算要投奔张寔。张寔认为他是宗室中有声望者,如果到了凉州,必然会移动人心,派其部将阴监迎司马保,声言说是护卫,实际上是抵御他。正好司马保去世,手下众人散逃投奔到凉州的有万余人。

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

311年,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

愍帝司马邺即位长安,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

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

316年,前赵大司马刘曜率军长围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出降前赵,西晋亡。

317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向东晋俯首称臣。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 “前凉 ”。

若张茂私下建元永元确有其事,则意味着前凉于320年客观上成了独立于东晋的政权。

巩固扩土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324年,前赵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王号之始。

345年,张骏称假凉王。349年,张重华称凉王。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

内讧不已

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张祚自称凉公。

354年,张祚称凉王,追谥诸王,追封张轨、张寔为凉王,改元“和平”。359年,张玄靓去王号。

前秦入侵

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苻坚封其为归义侯。

前秦淮南淝水之战时张天锡趁机投奔东晋,得了个官,桓玄篡位作乱时过世。

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 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使命﹐甚至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复国余烬

张大豫是张天锡次子,被立为世子,张天锡投靠东晋时,他来不及随往,又怕前秦苻坚加害,无奈投奔长水校尉王穆,在河西由焦松、齐肃、张济等人拥立占据阳坞,自称凉王、抚军将军,改元凤凰。

不久,前秦将领吕光奉皇帝苻坚之命征讨张大豫,吕军一时大败,但张大豫不纳智囊王穆之言,因胜而骄,用强兵伐吕,虽得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相助,但吕光寻机攻破对方兵营,张大豫军大败。张大豫逃奔广武,被当地人捉住交给了吕光,被吕光斩杀于闹市。

注:张大豫时期实际不属于前凉范畴,只不过归在张氏凉州名下。

僚属宗室

韩璞、阴预、张阆、刘弘、阎沙、阴鉴、陈珍、窦涛、宋辑、张淳、阴据、泛祎、马谟、马岌、索遐、谢艾、张璩、张瓘、张踞、宋混、宋澄、宋熙、宋林宗、赵长、尉缉、杨秋胡、索孚、丁琪、刘霸、张芳、王 擢、易揣、张玲、张嵩、王鸾、和昊、马基、牛霸杜逸、杨和、张邕、张钦、刘肃、郭增、赵白驹、纪端、马建、掌据、席仂。

行政区域

西晋统一天下后,凉州划为八郡四十六县,而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故。凉州刺史管辖的范围,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

晋惠帝元康五年(元始295岁年),在此基础上小作调整后,将凉州重新划定为九郡四十八县。

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郡),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

张寔时期,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

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永昌初,茂使将军韩璞率众取陇西南安之地,以置秦州

张骏以秦州陇西郡狄道县立武始郡,分属凉州。

1)金城郡,辖五县,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浩亹简化为浩门)。

2)西平郡,辖四县,即西都、临羌、长宁、安夷。

3)武威郡,辖七县,即姑臧、宣威、揖yī次(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番禾。治姑臧

4)张掖郡,辖三县,即永平、临泽(汉昭武)、屋兰。

5)西郡,辖五县,即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兰池。

6)酒泉郡,辖八县,即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治福禄。

7)敦煌郡,辖七县,即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新乡、乾齐。

8)西海郡,统一县,即居延。

9)晋昌郡,辖八县,即宜禾、伊吾、冥安、深泉、广至、沙头、会稽、新乡。

10)武兴郡,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主要八县。

11)晋兴郡,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主要十县。

12)广武郡,辖三县,令居、枝阳、永登。

张骏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敦煌、晋昌、高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

对外关系

316年12月11日晋愍帝降于汉赵大司马刘曜,临降前下诏给张寔:“仰惭乾灵,俯痛宗庙。君世笃忠亮,勋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凭赖。今进君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琅邪王宗室亲贤,远在江表。今朝廷播越,社稷倒悬,朕以诏王,时摄大位。君其挟赞琅邪,共济难运。若不忘主,宗庙有赖。明便出降,故夜见公卿,属以后事,密遣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赍诏假授。临出寄命,公其勉之!”寔以天子蒙尘,冲让不拜。

318年,于是驰檄天下,推崇晋王司马睿为天子,遣牙门蔡忠奉表江南,劝即尊位。

“先是,愍帝使人黄门侍郎史淑在姑臧”,于是在324年张骏即位后,就有了“左长史泛祎、右长史马谟等讽淑,令拜骏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一幕。(见《晋书》)316年受晋愍帝之令赍诏来到凉州后,从上文可以预见代表晋愍帝的史淑、王冲或避难或被软禁在了凉州,但又成了前凉集团利用的政治砝码。“寻承元帝崩问,骏大临三日”,晋元帝死于323年,可见这段时间可能有使者来往,但也可能是从前赵、后赵那边的人传来的消息,所以通使与否难以确认。

建兴年间敦煌计吏耿访到长安,既而遇贼,不得反,奔汉中,因东渡江,以太兴二年 (319-320)至京都,屡上书,以凉州不知晋国中兴于江表的事情,宜遣大使,乞为乡导。当时东晋内难不断,许而未行。至是,始以耿访守治书御史,拜骏镇西大将军,校尉、刺史、公如故,选西方人陇西贾陵等十二人配之。回凉州途中,耿访停梁州 (汉中一带)七年,因为驿道不通,召还。耿访把诏书给了贾陵,托为贾客(gǔ,商人)。到长安,不敢进,直到咸和八年 (333-334)才到达凉州。骏受诏,遣部曲督王丰等报谢,并遣贾陵归东晋复命,上疏称臣,而不奉正朔,犹称建兴二十一年 (333-334)。咸和九年 (334-335),再派遣耿访随王丰等赍印板去凉州,加封张骏为大将军,自是每岁使命不绝。

“自后骏遣使多为石季龙所获,不达。后骏又遣护羌参军陈宇、从事徐虓、华驭等至京师,征西大将军亮(庾亮)上疏言陈宇等冒险远至,宜蒙铨叙,诏除寓西平相,虓等为县令。永和元年(345-346),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从这段可以看出前凉与东晋的正式通使要迟至333年或334年,也就是说张寔、张茂以及张骏前期都没有接受东晋的正式册封。张寔与右丞相、大都督、都督陕西诸军事、南阳王司马保虽有过臣属关系,但也是权益之计,并非真心,凉州属境早就拥有了自己的势力。

社会学术

社会状况

魏晋以来,与中原地区相比,河西地区纵然在经济社会方面稳步发展,经济自给能力也较强,但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仍是当地普遍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土地占有的不均、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沉重。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安定郡乌氏县人张轨受命出任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中的前凉政权由此肇基。这个以河西著姓为政治核心的割据政权建立初期,就依赖大族豪右势力,这使得土地占有关系方面存在的矛盾空前紧张。据史料记载,西晋实行占田与课田制度,这种土地的分配制度不是国有土地基础的授田,而只是在法律上规定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以及按照土地亩数缴税的数额。至于这个土地占有限额能否达到,国家并不给予保证。故此,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豪右地主手里。

再加上中原战乱,人口大量西迁,一些避乱迁入河西的西晋官吏也随之加入豪右地主行列,成为新的土地兼并者。这样,河西地区农民与地主在土地占有关系方面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追窦融故事”,一统河西,面对这些关乎民生疾苦的困难问题,前凉的历任执政者都一一化解了。

前凉张轨时期,军国初创,财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这无不一一加在老百姓头上。如果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收将十分困难。若采取强制征收,只能加大老百姓的贫困化程度,导致广大农民破产流亡。更甚者会造成前凉社会经济难以启动和运行,民怨载道,社会不安。鉴于此种形势,张轨及其后继者都从民生国计两个方面考虑,继续沿用晋朝确认的“以经济政策为治国之本”的策略,把土地和赋税问题作为治国兴邦的根本问题加以解决。

自晋惠帝永宁元年中原陷入战乱,到晋怀帝永嘉中匈奴羯人起兵,黄河中下游的广大老百姓横遭屠杀、蹂躏。在锋镝之余,大量百姓辗转流离,远离战乱的河西成了中原流民瞩目的地方之一。张轨到凉州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上表西晋政府,建议在姑臧城西北面划出一大块土地,设置侨郡县,配土地给流民耕垦。张轨在给西晋政府的奏表里这样写道:“请合秦雍流民移之,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

张轨的这招一举两得,首先是解决了流民在土地占有和利用方面的冲突,其次还让这些流民逐渐过度成前凉国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

晋建兴二年五月,张轨躺在病榻上,给文武大臣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文武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见《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看来,张轨在临死时也念念不忘减轻凉州百姓的负担。所以,在太兴四年,刚当上西平公的张茂便劳役百姓修筑灵均台,武陵人阎曾就装神弄鬼假借张轨之命,深夜跑到王宫门前高喊:“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呼?”张茂听闻次言后也只好作罢。

前凉第四任当政者张骏被凉州百姓誉为“积贤君”。那时,前凉“刑清国富”,但灾荒饥馑却时常发生。《晋书·张轨传》载:顷年频出,戎马生郊,外有饥羸,内有虚耗。这一切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前凉当政者的格外重视。张骏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准备改造沙漠,以次来扩大耕地。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和诸大臣们商量如何实施“治沙田”一事,却招来了大臣索孚的极力反对。索孚说:“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磐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张骏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远调到伊吾做都尉,专门负责这一区域的屯戍。

张重华即位后,进一步施惠于民。他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在这诸多策略中,“省园囿”的民生福利性程度最大。前凉园囿之兴,开始于张茂筑灵均台,止于张骏筑谦光殿。这期间,许多“崇饰台榭”的工程,既广占耕地,扩大了土地占有方面的矛盾,又费时费力,加重百姓徭役负担。另外园囿之兴还使得当政者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荒废军政要务。张重华将园囿开放,供民耕垦。这项措施的实施,还省掉因土木兴建对劳动力的征发,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使百姓能休养生息。“除关税”并不是完全废除取消关税制度。

自张骏经营西域取得成功后,中西贸易日见活跃,关税和市税已经成为前凉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张重华实施“除关税”的举措是为了维护前凉的一统政治和减轻胡汉商贾的负担。因为,据史载:前凉政府在河西主要城市收市税,虽然关税取消,但由于通商的人多了,市税收入也就大幅增多,并不影响政府收入。

学术思想

“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先。”教育,同样对于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历任统治者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从张轨时,便视教育和倡导教化为治理凉州的根本策略之一。他“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春秋行乡射之礼”,这是一段记载于《晋书·张轨传》中的文字,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深感张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他文教兴邦的凌云壮志。到张骏时,“以右长史处领国子祭酒”。再到张祚时,曾以安车束帛征郭荷为博士祭酒,荷不受。

前凉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初期的政治密切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河西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河西文化也繁荣起来。所以在北魏攻破北凉后,“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这群人中,如索敞、刘昞、阴兴等人,北魏主“皆礼而用之”,并且北魏朝野中还盛赞“凉州虽地处戎域,然自张代以来,号有华风。”

民生教育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慎刑息兵的政策,前凉成为十六国当中君主最多,持续时间最久的朝代(前凉历九主,75年)。正如史家们评说的那样,张轨及其子孙们在河西“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为保宁河西,发展河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前凉政权能在纷乱的战争局面下较安定地发展,一方面使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儒家名教治国思想指导下的得力的治国措施。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是显然的,前凉以儒学为主导的治国方略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概其大要,有如下几点:

一、继承前代崇尚文教的传统,不但提高了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心理更加接近,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

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移民实边以来,凉州成为汉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直接接触和交往的地区,成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轻重。这一地区的安定与否至关重要。东汉末年乃至西晋,由于统治者民族政策的失误,导致这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间的战争频繁,如在东汉末期的羌人起义、河西鲜卑为主的凉州之乱。所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关乎凉州安定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前凉的缔造者张轨在弭平“凉州之乱”过程中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他在任凉州刺史时能切中要害所在,倡导儒学之风,以宽松的文教政策吸收、容纳各族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再加上一系列回复货币流通、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凉州的民族融合。

二、崇尚儒学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来参与政务,使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文化中心逐渐迁移到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

儒学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始终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着中坚作用。儒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前凉利用“中州人士”避难凉州的有利条件,兴办学校,积极鼓励私人讲学。由于汉魏以来学术逐渐地域化、家族化,而来到凉州的知识分子恰恰也带来了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不同的学术流派带到河西地区,带动了凉州本土文化的发展。如:江氏家族原籍陈留,在江琼时流寓河西。江琼原受学于魏晋书法大师卫凯,“善虫篆训诂”(《魏书·术艺·江式》),是书法和古文字学家。其家族成员“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不坠”(《魏书·术艺·江式》);京兆人杜骥曾祖杜耽是西晋名臣,著名经学家杜预的后人,他到河西后致力于传播经学。另外如广平程骏,是著名的法学家;河东裴冼是著名的文学家等等。

凉州原有的著名学者有宋纤郭荷郭瑀祈嘉、索绥、宋庆等等,可谓人才济济。尚儒政策、河西敦厚的民风和尚武精神结合起来,产生了一批“兼资文武”的将领。著名的有谢艾,常自比诸葛亮,作战勇敢有机谋,诗文也很有名。前凉在推行儒学的过程中并不教条,体现“近于现实,远于宗教”(石泰《论十六国时期的秦陇文化》)的人文精神,能够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乃至外来民族的文化思想,在宗教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从新疆到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窟寺的绘画、建筑、雕塑等都明显带有中外融合的过渡特征,这反应出了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盛况。可以认为:前凉的肇基是十六国时期中原文化中心西移的开端。

三、前凉在儒学思想指导下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不但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北魏乃至隋唐制度都有影响。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说:“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可见前凉在开启河西文化氛围的重要地位。

四、作为一个封建政权,前凉以儒治国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这里就个人所见浅谈一点: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宗法理论,由亲其亲而尊其尊演化出五伦,从而有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一整套政治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其精髓在于血统纽带,当政者要抓住这个关键。《孟子·离娄上》有“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平四海。”由此可见宗法统治就要依靠强宗大族。

张轨入主凉州后,也不得不拉拢河西大族。他的股肱谋臣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都是河西望族出身。这种办法对稳定河西局势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了汉魏以来家族门第观念对政权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政权,维护大地主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触动少数大地主的利益,所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在所难免。张镇、张越兄弟阴图赶走张轨、张茂诱杀凉州大姓贾摹等事件也正是家族矛盾冲突的一种反映。虽然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是较稳定的,但内部大族的斗争始终和政权更迭交织在一起,成为威胁前凉政权的重要因素,其实这也是汉代以来封建政权内部不可纠正的通病。

史书评价

前凉忠成公张骏

《晋书》记载: 

张骏统治时“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虽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舞六佾,建豹尾,所置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又分州西界三郡置沙州,东界六郡置河州。二府官僚莫不称臣。又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及末年,任所游处,不复依四时而居。 ”

张重华问爵凉王

《晋书》记载:

诏遣侍御史俞归拜重华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假节。是时石季龙西中郎将王擢屯结陇上,为苻雄所破,奔重华。重华厚宠之,以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假节,使张弘、宗悠率步骑万五千配擢,伐苻健。健遣苻硕御之,战于龙黎。擢等大败,单骑而还,弘、悠皆没。重华痛之,素服为战亡吏士举哀号恸,各遣吊问其家。复授擢兵,使攻秦州,克之。遣使上疏曰:“季龙自毙,遗烬游魂,取乱侮亡,睹机则发。臣今遣前都锋督裴恒步骑七万,遥出陇上,以俟圣朝赫然之威。山东骚扰不足厝怀,长安膏腴,宜速平荡。臣守任西荒,山川悠远,大誓六军,不及听受之末;猛将鹰扬,不豫告成之次,瞻云望日,孤愤义伤,弹剑慷慨,中情蕴结。”于是康献皇后诏报,遣使进重华为凉州牧。

是时御史俞归至凉州,重华方谋为凉王,不肯受诏,使亲信人沈猛谓归曰:“我家主公奕世忠于晋室,而不如鲜卑矣。台加慕容皝燕王,今甫授州主大将军,何以加劝有功忠义之臣乎!明台今宜移河右,共劝州主为凉王。大夫出使,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归对曰:“王者之制,异姓不得称王;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汉高一时王异姓,寻皆诛灭,盖权时之宜,非旧体也。故王陵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伐之。’至于戎狄,不从此例。春秋时吴楚称王,而诸侯不以为非者,盖蛮夷畜之也。假令齐鲁称王,诸侯岂不伐之!故圣上以贵公忠贤,是以爵以上公,位以方伯,鲜卑北狄,岂足为比哉!子失问也。且吾又闻之,有殊勋绝世者亦有不世之赏,若今便以贵公为王者,设贵公以河右之众南平巴蜀,东扫赵魏,修复旧都,以迎天子,天子复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赏?幸三思之。”

(沈)猛具宣(俞)归言,重华遂止。

重华称王的真相

《晋书·载记序》记述

大凡刘元海以惠帝永兴元年据离石称汉。后九年,石勒襄国称赵。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后一年,冉闵据邺称魏。

前凉政权的评价

《晋书·列传第五十六》如下所述:

史臣曰:长河外区,流沙作纪,玉关悬险,金城负固,有苗攸窜,帝舜投而不羁;渠搜是居,大禹即而方叙。世逢多难,婴五郡以谁何;时遇兵凶,阻三边而高视。虽非久安之地,足为苟全之所乎!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茂、骏、重华资忠踵武,崎岖僻陋,无忘本朝,故能西控诸戎,东攘巨猾,绾累叶之珪组,赋绝域之琛(chēn)賨(cóng),振曜遐荒,良由杖顺之效矣。祚以卑孽,阴倾冢嗣,播有茨于彤管,拟宸居于黑山,丁琪以切谏遇诛夷,王鸾以谠言婴显戮,境内云据,仇其窃名,卒致枭悬,自然之理也。纯嘏微弱,竟亡其众。奉身魏阙,齿迹朝流,再袭银黄,祖德之延庆矣。

赞曰: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 。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

注:以上是唐朝史官或《晋书》作者对前凉的政权的评论,这种评价得益于和李氏西凉(唐朝始祖)一起列入《晋书》的 “列传 ”篇,异于其他14国势力入 “载记 ”。

帝王世系

庙号谥号名字表字年号在位时间
太祖武王张轨士彦宣德301——314
----张龛----314——314
高祖昭王张寔安逊太熙314——320
太宗成王张茂成逊永元320——324
世祖文王张骏公庭太元324——346
世宗桓王张重华泰临永乐346——353
哀公张曜灵元舒353
威王张祚太伯和平354——355
冲王张玄靓元安太始355——363
悼公张天锡纯嘏太清363——376

注:以上的私谥、晋赐谥见《晋书 ·列传第五十六》,由于河西前凉割据政权与江左晋国远隔重山,相悬两地,中间先后有多国势力割据,客观上导致了消息不灵通,晋廷也难以具悉凉州情况,较少传达敕书诏令,因此有好几位“凉公”竟没有赐谥,而当地的私谥也相应多了,甚至张祚“称王”(一说称帝)时均追尊其祖王谥。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地理 国家 凉州 张轨 凉州刺史 五铢钱 司马邺 张茂 张骏 张玄靓 张重华 居延 张天锡 前秦 苻坚 车师 凉州刺史 护羌校尉 鲜卑 永嘉之乱 赵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