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看过栏目

 

助词,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基本信息

助词,汉语拼音:zhù cí ,也称语助词,是语法上的术语之一,是指一种独立性差、无实义的特殊虚词。

详细释义

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间或词与词之间,则表示提示某种结构上的关系。

助词在汉语中,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着、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则有:之、乎、者、也、矣等。

在日语中,助词用于体言、准体言以及修饰语间,表示它们的位格关系,或是为前置的词汇增添意义,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身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形变化。分类上各家说法不一。

分类

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语气词)通常位于在句中或者句末,表示描述(说话)时的语气或者状态。在表示复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语气词来表示,如“啊,你真聪明呀!”。相同的语气词有时根据前后文、语境的不同,也有各种不同的意思,如“你真厉害啊!”(赞扬),“你真是厉害啊!”(批评,反语)。所以,语气词没有实义,也不能单独使用。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时态助词

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通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与时间副词连用。白话文中常见的时态助词有“着、了、过”,文言文中有“矣”。但“矣”字通常兼有语气助词的功用。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缀的“所”,以及后附的“的、地、得、似的”等等。而文言中则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

各种语言中的助词

汉语

在汉语中,助词与连词、介词、叹词同属于虚词,不能表示概念,但是可以表示语法结构或是各种语气。在句子中无实义,也没有统一的语法功能,不能单独使用,是独立性最差的一种词。通常在白话文中,助词被念为轻声

汉语中的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而语气助词又称“语气词”,也有人认为“语气词”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词类

前缀的结构助词,有时不容易理解,举个例子:“这件事早就被大家所知道了”。此处的“所”,就表示“大家”和“知道”之间的从属关系。

“的、地、得”三个字在五四运动之前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在旧时文学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现象。五四后,通常依序作为标示“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分述如下:

1.“的”字用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最常见的用法是接在形容词后,用来修饰其后的名词、代名词,如:“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接在名词或代名词后,表示所属、所有的关系,如:“我的书”;或是接在副词以外的实词后,组成带有有名词功能的词组,在句子中当作主语宾语使用。如:“我们要的是和平与安定。”

2.“得”字通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后面,标示其后面是补语,用来表示可能(如:“她去得,我也去得。”、“我拿得动。”)、结果或程度(如:“你说得很好。”)。有的辞典会将这种用法归类为介词。

3.“地”字通常用于副词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现今经常误用为“的”字。

“之”字做结构助词时,用法有:

1.与白话“的”字相同,如“夫子之文章”。

2.无义,仅表宾语提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意为“爱莲”。

“是”字做结构助词时,也是表宾语提前,如“唯你是问”即“唯问你”。

出处及典故

王谠《唐语林·文学》:“又:‘伤人乎,不问马’,今亦云:韩文公读不为否,言大德圣人岂仁於人,不仁於马?故贵人所以前问,畜贱所以后问。然‘不’字上岂更要助词,其亦曲矣。”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十》:“《周书》二十篇,有此文法,有此助辞乎?”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六二:“由中国的语文法言,至唐、宋以后而助词之作用特别突出,所以丰神摇曳,能够曲折帮助语言的神态。”

日语

日语助词用于连接两种语词,确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添加词语的意义。助词只能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不能单独使用,而且本身不会产生变化。

助词的使用表现出日语文法的规则性,比方说名词的主格、受格、所有格都是使用相同的格助词,而不像拉丁语系有很复杂的格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使句中的名词的位格不受语序的影响,在意义上较为明确。

日语助词各家分类说法皆有所不一,大致上分为:格助词、副助词、接续助词、终助词四种。

读音变化

注意,在日语中,许多假名作助词时读音将会发生变化,部分变化如下表所示:

假名变化前罗马字变化后罗马字
hee
woo
hawa

格助词

格助词通常接在名词之后,表示名词与动词、形容词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が:通常表示句子的主语

を:表示动作的对象,即句子中的受词

に:表示动作的目标、场所、方向

で:表示动作的场所、工具、方法,或原因

へ: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归着点

と:表共事者、结果、引用的内容

から:表动作的起点、原料、原因

より:表比较的基准

有些由动词演变而来,将原本意义及用法不同的格助词,利用动词“て”形加以连贯成一个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助词,称为“复合格助词”,功能与格助词相同。包括有:をおいて、をさして、によって、について、に対して、のためた等等。

接续助词

接续助词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语尾,表示前后语句的关系是顺接、逆接或单纯叙述的词语。列举部分例子如:

~て:表接续、连贯

~ても:相当于“即使~也”

~ては:相当于“~的话”

~たら:表条件

~たり:表示列举

副助词

副助词通常是放在格助词或动词后,用来修饰下文,增加某种特别的意涵。有些文法书会再细分为副助词、系助词,系助词必须跟句末述语的部分有关。略列举一些副助词如:

か:表示不特定的、泛指的

は:提示句子的主题或叙述范围,或表强调

ばかり:表程度、限定

ほど、くらい:表数量、程度

まで:表连续动作结束的时间、一个范围的终点

なり:表最低限度、全面肯定

终助词

终助词通常放在句尾,表示说话者主观的情感,如:

か:表疑问、质疑、反诘

ね:表确认

ぞ(男性用法)、わ(女性用法):表强调

なあ:表感叹

有些可以用于句中文节末尾的终助词,会被特别分出,称为“间投助词”。

投稿
非常不爽,删了吧! 相关词条:文化 语言文字 专业术语 句子 语气 时态 白话文 词形变化 语境 动词 叹词 轻声 词类 实词 主语 宾语 补语 状语 王谠 龚自珍 主格